APP下载

商科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现状研究
——以常州大学为例

2020-12-23蒋真儿刘峰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竞赛课程体系课程

文/ 蒋真儿 刘峰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驱动力。社会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高校着力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1]。目前,教育部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部分高校也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道路,在人才培养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专业课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于处在改革的初级阶段,在高校发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过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对于商科学院来说,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知识体系中更为重要,与专业学习的相关性更大,更能显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教育教学和育人方面的作用。文章就商科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

一、应用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含义与概念

(一)含义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课是以“双创” 环境为背景,以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以各项政策和制度为保障,以相关活动、竞赛、实践课程为动力,以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受教育者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3]。

(二)概念

创新指“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技能、事物被引入系统的过程”,包含以超乎常规的思维为指导,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和物质条件,在某种特殊环境中为了满足个人需要或社会需求而进行的第一次创造,取得新的方式方法、路径模式、实际成果,以及对旧有思想理论、事物的再次开发和重新组合[4]。创新包括八种基本方式:延伸、扩展、联想、运用、逆向、幻想、奇异、综合。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主要指教育者通过教育教学手段,对学生施加的系统影响,帮助受教育者学习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培养与之相匹配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学习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目的[5]。

二、创新实践教育现状

(一)调查对象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常州大学商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现状,常州大学商学院目前共有3077 名全日制本科生,132 名全日制研究生,本次调研通过随机线上调查2016 级~2019 级的学生,实际收回215 份,有效问卷215 份,回收率为100%,样本量占总学生的6.70%。

(二)现状分析

1. 学生基本情况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样本包含男生44 人,女生171 人。样本中18 周岁~20周岁占比32.56%、20周岁~22周岁占比48.84%、22周岁~24周岁占比12.09%、24 周岁以上占比6.5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2. 创新实践课程学习情况

在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方面,“不主动关注,知道一些”和“不关注,不清楚” 的受测同学占整体的三分之二,反映了创新创业政策的覆盖面仍有一定局限性,宣传力度不够。在对政策的效用认可度上,4.19% 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很有效用,35.35% 的学生认为较有效用,显然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到位。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资金和资源(85.12%)、缺乏有效创业指导(75.35%)和个人能力不足(71.63%)。

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竞赛活动开展方面,大三的参与率是大一的3 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学院在循序渐进地安排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竞赛项目。在调查的学生中,71.16% 的学生都参与过相关教育教学或竞赛项目,而且79.31% 的参加过竞赛项目的学生对活动和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74.88% 和63.26% 的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参加“双创” 比赛和创业,但是学生对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和服务工作方面的评价不高,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只注重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缺少创业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不高,应用性差等问题。

在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竞赛活动对学生的后续影响方面,仅有6.98% 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有意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或从事相关工作,23.26% 的学生表示在学校参与的创新创业课程和活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没有影响,反映了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竞赛活动效果的长效性不足,没有能够在学生中广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对策建议

要发挥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作为商科学院的教学环节的最大效用,提高创新创业应用性实践水平,要求商科学院从制度环境、活动设计以及课程教学三个方面入手提供办学保障,贯彻落实以实践教育为重点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制度环境

1. 做好制度设计,构建课程体系

进行制度设计时高校应提前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建设覆盖全面、易推广实行的系统化制度,涉及总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水平测评、教学成果判定、项目与竞赛等方面的内容。制度以服务学生为第一目标,以实用性、适用性为第一要求,着力加强执行力,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可延续性。

2. 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双创” 环境

校园内特别是学院内的创新氛围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创新氛围的建设需要加强“双创”精神宣传,以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开展活动,使创新创业深入人心,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在学生中的受重视程度,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务实求真” 的实践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开放包容的氛围。

商科学院还应该重视创业环境的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平台,为受教育者提供数量更高、质量更好的实践机会。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小组的指导,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开拓新领域、服务地方经济。

(二)活动设计

1. 建设竞赛项目,培养实践能力

商科学院需配合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已有的项目,进行院内项目的建设、宣传、发掘、培育、评比活动。

初期,以大二、大三为主力,进行院内项目的选拔,通过比赛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并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愿,以项目配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期,对项目的专业深度、时间跨度有了新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终期,重在优化现有项目并做好项目落地工作,为学院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2. 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影响力

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将学生生活、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等内容引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活动更具有多面性,以创意促参与。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活动,可以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应用、融合、创造。

3. 改革评价制度,引进激励体系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课时数量和重要性的提升要求教研组改革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受教育者参加竞赛和项目,对学科的延续性和教学实效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评价制度应增加各类竞赛和项目的参与度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给予得分较高的师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

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互联网经济的崛起、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商科学院需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师教学培养” 向“学生自我培养” 转变。以课程为抓手、竞赛项目为手段,增加师生互动,进行个性化培养。

2. 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增加项目竞赛、实训和实践课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的占比;尝试灵活教学,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保证学生大一到大三循序渐进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实践精神,逐步提升学生理论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运用最新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3. 组建优质教师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院应该在课程体系中引入有创业经验的毕业生、成功企业家、专家、投资人等人员,拓展院校创新创业团队,提高团队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

四、结语

目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商科院校需要做好制度设计、营造创新氛围,改革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优秀教师团队、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成果,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实践型人才。

猜你喜欢

竞赛课程体系课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我看竞赛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