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0-12-23武钾赢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人才

文/ 武钾赢

环境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及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是一种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种实用艺术。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可以合理实现室内外环境的布局,对于城市规划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现如今各大艺术类高校先后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通过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体系以及考核机制实现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过程[1]。由于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时间不同,国内外得出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各自国情出发,实行分权管理模式,具有结构多样、学术独立等特色,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内的高等学校一直针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积极研究,采用启发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然而现阶段,由于环境设计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当前的创新创业背景下调整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保证专业人才就业的同时,也为环境设计市场提供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背景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是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发源于经济发达国家,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不同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2]。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逐渐启发、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智力存储和思维潜能,从心理素质、精神素质以及文化知识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并将自身具备的素质以高度综合的形式投入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集中体现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要素的人才。

二、环境设计专业要求

环境设计专业是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设计学类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用来培养满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理论、相关实践能力,能够在校内外从事环境设计相关工作,完成建筑室内设计、环境空间设计,并具备环境设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人才。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设计专业相比,更加注重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气氛的营造,与园林设计专业相比,更加侧重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该专业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更加具有应用性和针对性。

三、创新创业背景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基本艺术素质的同时启发学生开拓新的环境设计思维方法和空间审美能力,结合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实现环境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从而得出更加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设计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培养是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需要教授与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以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根本任务与目标的高度契合,在获得新思维和新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层出不穷,导致市场呈现出饱和状态,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主要原因就是环境设计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环境设计的相关企业而言,缺少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人才。结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四、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当前,各大高校选择以“通才教育” 为主、以学生实践为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近年来,由于创新创业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然而,当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旧受限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体制的限制,导致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定位科学性不强、教师素养专业性不够、学科课程科学性不高、教材缺乏实用性以及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当前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而且很难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融入其中。

图1 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层次结构图

五、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等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新模式。针对传统环境设计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分阶段探索环境设计教育课程的实践模式,总结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并以此作为创新策略的依据。

(一)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将高校本科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区分开,本科更多地强调培养艺术类创新人才,研究生则强调培养创业和大企业工作人才。由于不同的院校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选择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也各有侧重。例如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更加注重对环境设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大部分高校则更加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在传统环境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基础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之外,引入相关的课程基础,实现环境专业设计的交叉教学,并调整教学的学时比例,实现跨学科视野的扩展。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层次结构如图1 所示。

围绕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设针对不同方向和不同类型环境设计项目研发训练的专业必修课程,启发学生解决设计问题的创新性视角。

(三)确定以拓宽专业创新口径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

考虑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的加入,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设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实际的课程体系规划与实施过程中,以环境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导向,将知识、能力、素质集成到相应的课程模块,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型内容,经过有机地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研究层面,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设计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将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加设到课程体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构建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打破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高校通过扩展办学思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相互支持和渗透。高校可以在环境设计市场中选择发展稳定的企业合作,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短期实训或毕业实习,及时反馈实践经验与问题,企业可以从用人的角度出发,提出诊断并提出下一阶段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方向,高校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对实际的教学与实践课程进行调整。学生在实习或实训结束后,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在学校的监督下签订三方协议,同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企业的招聘问题,实现学生、高校和企业的共赢。

(五)优化培养创新专业人才的实现机制

环境设计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此,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保证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顺利推行。具体包括创造良好的政策、专业的师资队伍、现代特色的创新文化环境及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考核制度等。

六、结语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专业设计人才培养以学生的主动求知、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行为,改变传统的消极接受的教育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人才
人才云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