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美育”实践路径研究
2020-11-23王金铃
王金铃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美育”实践路径研究
王金铃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9)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中“美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时被赋予了新内涵、新内容和新使命。实现高校体育舞蹈“美育”教育这一时代需要,必须探求其现实发展途径。文章对高校体育舞蹈“美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各类高校体育舞蹈“美育”课程存有教学模式僵化、师资匮乏、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设置滞后、教育实践偏离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提出五大实现路径,旨为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舞蹈“美育”教育工作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体育舞蹈;美育教育;高校
2019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强调:“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建强美育教师队伍、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全面加强组织保障,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在丰富美育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仍存有因课程开设时间短带来的经验欠缺、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的水平差距,以及教师认知水平差异造成的不平衡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新时代背景,在全面认识“美育”教育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加强和提升高校美育教育刻不容缓,旨为从思想和实践上共同加强体育舞蹈美育教育建设,以此促进我国体育舞蹈“美育”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1 高校体育舞蹈“美育”教育发展现状
1.1 美育教学模式僵化,缺乏育人的时代性
新时代,我国体育舞蹈的动作技术和理论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和完善,但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导,学生模仿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不重视对自身技能的提高和学科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直接影响了学生接受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另外,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育者并非体育舞蹈专科出身,也未受到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难以及时掌握与学习体育舞蹈在时代发展中衍生的新技术,[2]出现了少部分舞蹈素养较低的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没能规范履行教学义务,即课堂教学出现“学生教学”现象,由一些专业技能较好的学生带领练习,这显然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会间接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1.2 美育教学师资匮乏,缺乏育人的公平性
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新兴的舞蹈项目,分配进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数量更是有限,新项目急待发展,而师资力量又无法在短期内及时得到补充。[3]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整体上师资队伍较小,专业技能和学历都高的优秀教师数量凤毛麟角。其次,就美育在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贯彻落实情况来看,双一流大学与一般高等学校、坐落在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高等学校、综合类高等学校与专业性高等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配备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呈现不平衡的态势。[4]各类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的美育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加上一些高校对体育舞蹈专业不重视,投入相对较少,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不仅不利于新兴专业的发展,而且没有把美育教育付诸实践,使之与其他高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1.3 美育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育人的全面性
目前,76%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无教学大纲和教材可依,即使有也是引用专业院校的体育舞蹈教材或者社会上发表的各种杂书,较为混乱[5]。没有统一的理论教材,内容多是华而不实,质量良莠不齐,且大部分舞蹈理论教材偏重于舞蹈动作技能的教学。教材的重点放在舞蹈技能上,会使舞蹈美育陷入“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误区”[6]。加之部分高校并未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出现许多学生会跳动作但相关理论概念含糊不清等问题,综合知识素养不高。体育舞蹈属于“舶来品”,要想真正学好并掌握此项目必须对相关知识理论进行学习,这些本应是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如今却被边缘化,优秀专业人才成为了稀缺资源,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这不利于体育舞蹈项目的深入发展,也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要求。
1.4 美育课程设置滞后,缺乏育人的创新型
据统计,全国开设体育舞蹈专业或与之相关专业的有近40多家院校,[7]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的普通高校并不多。目前,体育舞蹈项目正在青少年儿童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体育舞蹈项目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而高校作为提供综合性教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体育舞蹈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相对滞后,跟不上体育舞蹈项目快速发展的脚步,使高校体育舞蹈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其次,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中缺少体育舞蹈美育课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美育教育方面仍然处于脱离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高等学校的美育与小学、初中、高中的美育缺少制度方面的统一和协调,使二者之间不能有效的实现衔接和有机的整合;二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点的差异,导致美育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各地基础教育的美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得高等学校的学生美育素养差距较大。[8]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出现了断层现象,缺乏科学系统的衔接机制,使得美育教育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和创新性,阻碍了体育舞蹈美育教育面向大众、惠及全民的发展步伐。
1.5 美育教育实践偏离,缺乏育人的终身性
体育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例如风靡一时的“夸张表情训练法”,虽然能对舞者的面部表达有一定的改善,但容易使人陷入情感表达的“误区”,不利于舞者个性化发展,也影响其体会舞蹈情感真正表达的审美内涵。且这种训练法只有一些夸张的表情而没有情感的融入和表达,使得舞蹈看起来虚假浮夸、空洞无味,忽视了美育教育的本质,不能使舞者与观众达到共鸣。另外,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大多数教师一味追求动作技巧的学习和突破,在训练过程中急于求成,使学生不能获得美的感受,这样带有功利性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很多一开始十分愿意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在面对较难完成的动作技巧时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和不自信的状态,家庭和社会在短期看不到学生的训练效果和学习进度,从而引发不良情绪和反响,这显然不是美育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和最终目的。
2 高校体育舞蹈“美育”现实路径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体系
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在体育舞蹈“美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重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定系统的短期、中期、长期培训进修计划,更新教师知识体系,完善教学方法,相关教师也要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更加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埃贡·席勒认为“人在产生艺术冲动后才能进入审美活动,并由此产生审美感受”。[9]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仪器设备,丰富课堂内容。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观看比赛视频、优秀舞蹈作品等等,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充分体验体育舞蹈的艺术魅力,在这期间可以邀请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从而进行美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活力。另外。教师在进行单一技术动作学习分析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动作暂停、慢速、回放等处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进行观察和学习。
2.2 加强师资力量与基础设施建设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相关教育部门要注重加强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建设,联合高校培养优秀教师,扩大人才储备。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进优秀的资源“引进来”,传播自身优秀的文化“走出去”,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凝聚力量让美育教育的范围更大更广。
各高校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舞蹈专业,充分认识到体育舞蹈对促进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加大力度扶持新兴专业,完善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舞蹈集训、比赛、校园活动等,同时设置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和审美素养。
2.3 规范使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应规范体育舞蹈教材和教学大纲,逐步完善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10]在引用教材时应注意其应用价值和有效性。相关编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教材的审美内涵,将舞蹈技能动作与美育功能正确结合的基础上,引导体育舞蹈教学回归教育的本质。
相关高校应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在体育舞蹈专业基础训练课程的基础之上,开设美学、音乐学以及体育舞蹈理论课程、体育舞蹈双语课程、专业体能训练课程等。在传统训练课程中结合“微课”这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微视频让学生的教学成果广泛的展现出来,同时开通在线教育平台,使微课成果得到更好的展示。一方面可以进行无形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了解、感受、走进体育舞蹈带来的“美”,逐渐形成大美育环境,由点及面,全方位打通美育教学路径。
2.4 完善课程体系,建立系统体制机制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各高校应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增设体育舞蹈专业,积极开设体育舞蹈选修课、体育舞蹈俱乐部等,让更多喜爱体育舞蹈的学生可以有机会走进体育舞蹈,接受体育舞蹈“美”的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在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中可以增开体育舞蹈课程,与高等教育进行衔接,形成系统的体制机制,避免出现断层现象。一方面相关机构要重视衔接机制的设立,另一方面各高校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等客观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针对不同舞蹈水平和不同喜好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
2.5 提高精神认知,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五育当中,“弱于体美”仍是客观现实。[11]各高校应贯彻落实全民教育大会精神,从根本上认识到美育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切实加强体育舞蹈“美育”教育工作,提高体育舞蹈地位。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情感引导,引导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渐让审美成为学生的一种主体需要,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并朝着健康美好的方向运动。
通过美育,人才能具有理解现实进而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能力,才能让其他的教育目的成为可能。[12]各高校应通过开设体育舞蹈艺术及相关文化教育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使学生陶冶情操,达到纯洁心灵的目的。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舞蹈“美育”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精神认知,让学生爱上体育舞蹈,进而爱上体育,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育教育工作需要新发展、新突破,体育舞蹈作为“体”与“美”高度结合的典范,不仅可以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还能丰富美育教育内容。因此,基于新时代教育顶层设计目标,相关管理部门及有关工作者应立足于时代发展、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的角度,针对当前体育舞蹈“美育”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在爱上体育舞蹈、投入体育舞蹈、发扬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教育目标而共同奋斗。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4-1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1_377509.html.
[2]朱卫.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0):182-184.
[3]高娟,李宏伟.师范类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开设现状研究[J].知识经济,2010(3):118-119.
[4]姜殿坤,李英翯.我国高等学校美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62-68.
[5]荣丽,张清澍,陈灿,等.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85-387.
[6]庞小强.当代青少年舞蹈美育教材(出版物)现状评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2):78-82.
[7]古兰丹姆.论舞蹈教育在体育院校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98-102.
[8]姜殿坤,李英翯.我国高等学校美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62-68.
[9]胡樱平.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三大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78-81.
[10]荣丽,张清澍,陈灿,等.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85-387.
[11]教育部.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EB/OL].[2019-5-07].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905/t20190507_380858.html.
[12]王希.新时代美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9):38-39.
[13]赵伶俐.新时代美育的使命与实践方略[J].人民教育,2019(6):55-59.
On the Practice Path to the "Beau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ports D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WANG Jinling
(Capital Sports College, Beijing 100089, China)
王金铃(1999—),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