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建设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
2020-11-23芦燕
芦 燕
“三度”建设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
芦 燕
(三亚学院体育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从课程“三度”建设视角,对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进行研究。结论:课程“饱和度”评价从习、会、乐、能四个要素设置评价指标,分别对应预习内容、学习掌握、课程参与、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深度”评价从知、思、用三个要素设置评价指标,分别对应重组反思和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和思辨精神、知识转化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紧张度”评价是从课外阅读量、课后学习时长、自我知识存量三个要素设置评价指标,分别对应学生衡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产出能力。提出分数量化、学情报告和数据分析三种方式为一体的整合评价策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提升学业自信。
“三度”建设;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教育部于2018年8月27日下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其中提出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三亚学院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结合学生源结构变化和学业需求变化的情况,制定了《三亚学院课程“三度”建设指导性意见》,旨在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不同于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专业,休闲体育专业是一门休闲学和体育学交叉的学科专业,需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休闲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就不能单纯的从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几个单一方面进行,而是要从多个维度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适应学生源结构变化和学业需求变化的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理论试卷考试评分进行评价,五种能力体现的是综合素质,无法通过单一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定,评什么?怎么评?定性还是定量?结果评价还是过程评价?就成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的关键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共同聚焦在多维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
1 “三度”建设视域下评价体系构建的总体设想
从“三度”建设视域角度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进行多维度评价体系的设计,力求突出综合能力和过程考核,多维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更好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1 “三度”建设的理念
“三度”建设指从课程饱和度、深度、紧张度三个方面根据学生源结构变化和学业需求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以回归初心、秉持“生为本”;持续改进、凸显“再设计”;成果导向、重在“见成效”为原则,以唤起学生课程质量自信和学业自信为思路,以进一步取得学生与同辈群体的竞争优势为目标。“三度”建设以学生学习产出和学习能力提升作为评价课程的主要标准,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今后的职业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为宗旨。
1.2 “三度”建设视域下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多维构想
“三度”建设视域下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交叉学科专业组建的系统课程体系,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评价也需要从多维度构建体系。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需要分别从学习饱和度评价、学习深度评价、学习紧张度评价。三维度评价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1 “三度”建设视域下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内容 饱和度习、会、乐、能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后任务 深度知、思、用知识重组、思维培养、知识运用 紧张度投入、产出学习时长、知识存量
对于饱和度评价而言,其评价的内容与课程内容体系相呼应,并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品质目标相融合,可通过分数量化方式进行反馈。对于深度评价而言,着重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注重知识广度、深度、关联度等多维度构建系统的课程知识逻辑与体系的评价,并对学生问题意识、思辨意识以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需通过学情报告方式反馈。对于紧张度评价而言,则是衡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学生课余课外阅读、写作时长及自我知识存量等方面进行现代化大数据统计,并通过数据分析方式进行评价。总之,“三度”建设视域下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多维构建围绕饱和度评价、深度评价、紧张度评价,既保障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又有对标“五种品质”的侧重性;既保留了传统分数量化的评价方式,又增加了现代化大数据分析及学情报告等新的评价方式。
2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的整体构建与应用
2.1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饱和度”评价的整体构建与应用
“饱和度”评价是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最基础的评价,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学生的反馈,检验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衡量专业课程设置优劣的重要手段。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饱和度”评价的构建,主要与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相呼应,并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品质目标相融合。
2.1.1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饱和度”评价的传承与延伸
在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评价中,简单的停留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教学—随堂测验;课后作业—辅导反馈,这样线性的评价体系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形成较为成熟体系,能够基本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同时对于现代学生源结构的变化,也出现了课前预习临时抱佛脚、随堂测试应付差事、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等诸多问题,慢慢形成了走过场、形式化的现象。在传统线性评价体系传承的基础上,延伸建立能够检验学生预习内容饱和度、接受课堂信息量饱和度、课程参与饱和度、课后研究饱和度以及讨论辅导饱和度等多维度评价标准体系,对于满足现代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至关重要。
2.1.2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饱和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饱和度”评价的构建,主要与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相呼应,并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品质目标相融合,即从习、会、乐、能四个要素设置评价指标。各指标通过分数量化方式形成最终评价结果反馈,评价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任务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例如:课前,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利用网络课程、网络助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布置课前参考书阅读任务,并导入课堂设计内容或问题提出,通过网络数据对学生预习情况“饱和度”进行分数量化评价(习);通过课前预习,教师结合基础性和前沿性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引入学科最新成果,学生参与增加课程信息量(会), 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演示等环节提高课程参与度(乐),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方式对学生课程参与“饱和度”进行分数量化评价;课后,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并根据课上学生参与情况提出开放性、研究性题目作为学生课后讨论学习内容(能),通过作业批改、辅导方式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饱和度”进行分数量化评价。
2.1.3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饱和度”评价的价值判断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饱和度”评价的价值判断是设置“饱和度”评价指标的重要条件。“习”主要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会”偏重对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乐”的测评针对学生课程参与度,“能”则是评价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而言,通过“饱和度”评价能够反映出在哪个学习阶段没有做好,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安排。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综合判断课程实施的效果,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哪个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的完善课程的实施。
2.2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深度”评价的整体构建与应用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深度”评价指标的确定直接与课程目标相呼应,也是评价难度最大的一个体系,通过对知识重组、思维培养、知识运用三个方面学生的评价,着重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注重知识广度、深度、关联度等多维度构建系统的课程知识逻辑与体系的评价,并对学生问题意识、思辨意识以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2.1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深度”评价的主要困惑点与立足点
课程“深度”评价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维度,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该如何评价?问题意识、思辨意识评什么?知识广度、深度、关联度怎么评?教师、学生、第三方谁来评?课内、课外哪里评?等等问题都还存在诸多困惑。以上问题都关系到立足点的问题,找准立足点,若干困惑便迎刃而解。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深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既需要课内评,也需要课外评,既适用于第三方评,也适用于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但单一维度的分数量化评价已不能满足课程“深度”评价的需求。
2.2.2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深度”评价的要素与操作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深度”评价的构建,主要与专业课程目标体系相呼应,通过对知识重组、思维培养、知识运用三个方面学生的评价,着重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即从知、思、用三个要素设置评价指标。各指标需通过教师、学校、企事业单位三方以综合学情报告方式形成最终评价结果反馈,评价学生对问题意识、思辨意识以及知识运用于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例如:教师在“饱和度”评价维度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在课程中引入学科最新成果,学生参与增加课程信息量,以提升课程专业知识广度、深度、关联度,通过知识重组反思,多维度构建系统的课程知识逻辑与体系,引导学生探究具体知识所隐含的思想与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核心策略(知),可通过课堂测验、小组讨论推演展示等方式,由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深度”以学情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价;学校或班级可定期举行专业辩论赛,通过创设专业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专业问题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允许质疑、反思、多种观点并存,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思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思),可通过比赛、活动等形式以名次评比和学情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可定期在课堂上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设置模拟情境,或学校定期根据课程情况及专业需求为学生设置校外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来解决复杂问题(用),通过提交实践成果,使学生完成迁移创新。可通过教师和校外第三方对获知的学生学习深度以学情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价。
2.2.3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深度”评价的价值判断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深度”评价是课程目标的重要体现。“知”主要针对学生对所学知识重组反思和问题意识进行评价分析,“思”偏重对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批判思维、思辨精神进行评价,“用”的测评针对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针对学生而言,通过“深度”评价能够提升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认识程度,了解自己在知识转化实践过程中自己的短板,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综合评价课程实施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准缺口,及时完善调整课程内容和方向。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更好的了解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建设整体布局。
2.3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紧张度”评价的整体构建与应用
“紧张度”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量和强度进行的,通过学习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社会适应性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更高要求。
2.3.1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紧张度”评价的目的意义与整体构想
大学阶段与高中阶段相比,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强制学习时间和强度小很多,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紧张度、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度、增加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的能力就成为现代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当务之急。通过对学生课余课外阅读时长、写作练习量及自我知识存量等方面进行现代化大数据统计,并通过数据分析方式进行评价。
2.3.2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紧张度”评价的应用及价值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紧张度”评价的构建,是衡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学生学习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从课余课外阅读书籍数量、专业期刊数量、专业课程课后学习总时长、专业课程论文数量、写作训练时长及自我知识存量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并通过现代大数据分析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例如: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导入专业课程相关学习资料、专业期刊及书籍,导入专业相关课程试题库,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完成学习,通过综合积分对学生学习的“紧张度”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适应现在信息时代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喜爱。对于教师而言,大数据统计分析的评价方式大幅度的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可以让教师更着重专注于课程资源的积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对学生的专门性辅导等工作。
[1]杨烨.基于体育生活方式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标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3):74-77.
[2]曾播思,徐焰.现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121-124.
[3]何云.如何设立体育课堂评价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53-54.
[4]于素梅.“乐动会”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4):87-92.
[5]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9,26(5):15-19.
[6]刘福元.二元维度下高校课程评价的通用指标设置——回归“评价”的原初效用[J].现代大学教育,2019(5):103-111.
[7]林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9):66-68.
[8]张筱良.课程支持视域中的地方高校课程评价与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4):139-140.
[9]刘萍萍,孙万国.高校课程评价的两难困境及超越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1):68-70.
[10]修朋月,杨春.影响高校课程评价四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20):60-61.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Leisure Sports Specialty under the View of "Three Degrees" Building
LU Yan
(Sanya College, Sanya 572022, Hainan, China)
三亚学院2019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教学专项研究项目:体育学院课程“三度”建设研究(syxyylbkkc02-10);海南省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专业(休闲体育)建设成果。
芦燕(1983— ),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