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0-11-23

运动精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功能性羽毛球技能

刘 璐 高 俊

功能性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刘 璐 高 俊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对功能性练习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认为,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对提高羽毛球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存在着学生技术基础薄弱、专项身体素质较低和技术提升较慢的问题。为此,提出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开展功能性训练提高教学成效的对策,并建议从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建立稳定的技术动力定型和有效提升运动技能三个方面来进行。

公共体育课程;羽毛球教学;功能性训练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技能、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体育物质精神和文化精神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也随之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完善,意在培养高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从目前来看,运用功能性训练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教学成效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和科学化发展的重要趋势[1]。因为,一方面功能性训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为优化公共体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功能性训练所蕴含的先进训练方法与手段,为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运用功能性训练提高教学成效的教学改革探索,旨在促进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素养的培育提供参考。

1 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概述

羽毛球公共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展以来不仅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受到公共体育教师的重视[2]。原因一方面在于羽毛球运动具有提高身体技能、增强免疫力、发展身体素质、扩展运动技能,延缓衰老和调节情绪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于羽毛球运动具有参与度比较广、运动突发情况概率比较低、场地受限制小等特点,在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方面受限较小。此外,由于学生中羽毛球爱好者较多,羽毛球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体育物质精神和文化精神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广大体育教师是对羽毛球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在新一轮的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中,相关专家、学者进一步对羽毛球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学任务,以充分利用羽毛球运动在学生中爱好者较多、开展范围较广、易于学习和掌握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2 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困境

2.1 学生羽毛球技术基础薄弱

首先,球感差。球感是人体在击球时的一种本体感觉,是人击球准确性和技术控制能力的重要表现。在羽毛球学习的初始阶段,虽然学生往往很快掌握基本挥拍动作,但在击球时却往往难以有效的实现准确击球或有效的运用技术动作。这种因为缺乏良好的球感,而导致击球上的困惑,不仅使学生难以准确的判断击球的时间点、空间点、球的落点和球的飞行轨迹等,同时也让学生出现着急、厌烦等情绪,产生对自我的不信任感等心理问题。

其次,身体不协调。身体协调性是学习运动技能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羽毛球运动的重要特点。在学习的初期,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较好的协调性,存在脚下不够灵活,空间感不强等问题。平时训练脚下不到位,导致启动过慢,不能很好地判断击球的方向和距离落点,击球之后没有还原的意识、击球时手脚不协同。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羽毛球技术的学习。

第三,技术掌握不熟练。羽毛球教学虽然作为学校公共体育的重要课程,但课时是有限的,且选择羽毛球课程的学生甚多,而学校场地有限,很难保证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进而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增加了动作模拟的练习安排,如原地挥拍练习、对墙抛球练习和移动垫球等,以加强学生空间球感和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些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技术水平,但缺乏有效的场上对练时间,导致学生在场上有球对练中技术运用不足,出现基础较为薄弱、技术不扎实的问题。

2.2 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较差

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对提高运动能力、延长运动寿命,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羽毛球运动员养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3]。当前,虽然很多学生热爱羽毛球运动,但多数身体专项素质不高,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的掌握和运用羽毛球运动技术。首先,移动能力较弱。羽毛球是一项需要运动员在球场上前后、左右快速奔跑,到达有效击球位置然后准确击球的运动。这种快速的奔跑能力,不仅是羽毛球运动者的基本能力,也是夺取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要想学好羽毛球就必须具有较好的移动能力,全场快速的奔跑、启动与转向,脚下的蹬步、跨步、并步、弓步、后撤步等熟练而有节奏的运用。但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完成一个学期羽毛球课程的学习也难以有效的在场地移动击球,而这与学生的速度素质较差有直接的关系。其次,灵敏性较差。羽毛球运动对运动者的灵敏性要求较高。这是因为,在运动中随着羽毛球击球方向、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接球者需要根据球的飞行方向和运动轨迹在赛场上做出快速的转体后退击球、转体蹬跨推球、前弓步放小球、上步勾对角等。但目前,很多学生由于不重视灵敏性的练习,使得在击球或接球的过程中,不仅难以有效的主动击球或接球,还极易造成因被动击球多造成的意外损伤。因此,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就成为促进技术学习与掌握的重要条件。第三,力量不足。力量素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学生在击球或回球过程中,要想把球以较高的质量击打到预期的位置,就需要手臂、手腕、手指具有足够的力量。因为,手臂、手腕、手指是羽毛球击打时人体的主要发力部位,这些部位缺乏力量,特别是爆发力,不仅不能将球击打到有效的场上位置,同时也不能正确运用击球技术动作。因此,提高广大学生的力量素质就成为学习羽毛球、提高技术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第四,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具体体现,是人体能够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的保证。在羽毛球运动中,长时间的比赛和击球的多拍回合是其重要的运动特点。缺乏这种能力导致学生非常喜爱羽毛球运动,但往往在教学中或课后运动中,难以尽情释放运动热情。

2.3 学生羽毛球技术提升较慢

首先,学生课后练习不足。羽毛球虽然作为公共体育必修课程,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每周课程安排仅为2-4课时,每学期的课时也仅为36-72学时。对于一些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就想大幅度提高羽毛球技术水平是不现实的,需要课后积极的练习。但限于学校场地、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自持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在课后进行系统练习。由此,导致学生羽毛球技术水平学习进度较慢,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羽毛球师资技术力量不足:羽毛球教师是指导学生羽毛球学习与技术发展的重要主体。但受学校课时安排、俱乐部构建、教师生活等多因素的影响,羽毛球教师们很难在课后业余时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由此,一方面学生在自我练习中,出现错误而得不到及时纠正,右侧造成技术动作发展上的偏差,另一方面,羽毛球技术、战术、练习方法与手段等也在不断的提升,但由于教师缺乏到专业运动队进修的机会,导致其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还较为陈旧,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第三,学校的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改革,近几年高校的扩招,羽毛球的选修课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羽毛球运动需要在室内场馆进行,学生过多场地则受限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使得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学生的业余练习中,均出现6-8人使用1片场地的情况紧张局面,制约了学生技术学习与练习。

3 功能性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体能训练与理疗康复领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4]。它是当前体育领域的最新训练方法与手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它通过7项动作模式,一方面检测运动者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帮助运动者改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与技能的融合发展。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公共体育羽毛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教学中应用功能性训练一方面能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提高羽毛球教学效率。

3.1 发展专项身体素质

首先,动作筛查。对羽毛球教学中的学生在上课初期开展功能性训练中的动作筛查,一方面,以此掌握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并根据不同学生身体机能中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内容、计划和方案,为羽毛球技术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将筛查结果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确各自身体机能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课上和课后更加有针对性、自觉性的学习与练习奠定基础。由此,将以往学生被动的羽毛球技术学习与练习变成更加主动的学习,以双主体的互动推进学习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学习建立在一种更加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其次,专门性练习。根据学生身体机能上的不足,为其制定专门性的学习与练习计划,并在教学中开展与实施。如,针对有的学生灵敏性不足,就让其多进行持拍的“米”字跑练习;针对有的学生手臂、手腕、手指部位力量不足,在教学中就让其多进行高远球、平高球练习,在提高手臂、手腕、手指部位力量的同时,进一步不断提高击球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球感;针对有的学生有氧耐力不足,就在教学中让其多进行低强度的前后移动击球练习,在提高其有氧代谢水平、提升有氧耐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跑动能力。第三,改进练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学习与练习阶段,运用动作筛查对其训练成效进行检验。如果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则继续现有的训练方案;如果效果不明显则及时改进训练方案,并在一段时间后在进行检验。以此,确保学生的羽毛球技术的学习与练习和身体的生理机能始终保持在有效的提升路径之中。

3.2 建立稳定的技术动力定型

首先,发展核心力量。人体的核心肌群是在稳定重心,产生和传递力量的基础上,以发展神经支配和控制能力,整体协调用力和本体感受性能力等为主要目的表现出来的力量能力[5]。人体核心肌群力量水平的高低,对于羽毛球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功能性训练可以改善人体的核心肌群力量水平。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专门安排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功能性训练,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课后要进行一定的练习。以核心肌群力量水平的提升,促进羽毛球技能的发展。其次,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功能性训练可以更好地激活人体的本体感受器,让人体的神经系统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条件,进而发展羽毛球击球动作的协调性,促进羽毛球学习早期形成肌肉记忆,并建立完整的动力定型;同时,还能提高神经传导的兴奋性,让机体对各肌群的控制更加高效、人体动作反应更加快速,以规范技术动作,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各技术动作连接的有效性和机体各肌群间工作时的协同性。第三,不断改进技术动作。羽毛球专项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同工作水平和对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提高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以及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加大总体能量的输出。由此,不断优化学生的技术动作,让击球效率更高、跑动更加高效、控球更加稳定。以明显的技术水平提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的成效,增加学习的信心。

3.3 发展羽毛球运动技能

首先,促进运动技能形成阶段的递进。羽毛球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分化阶段向巩固阶段递进时会遇到学习成效不大、递进较慢的困惑。这一方面在于,传统的学习方法需要大量的练习而学生练习时间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在于传统练习的防守与手段效率较低。而在教学中引入功能性训练后,通过每堂课20分钟的练习和课后每周2次20分钟的练习,有效发展学生核心肌群的力量水平、各肌群的协调能力,不仅让羽毛球技能的学习更加卓有成效,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身体技能与素质,缩短了分化阶段向巩固阶段递进的时间和困难,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其次,减少伤病。学生在学习羽毛球过程中虽然可以根据自我的身体情况适量运动,但还是经常出现运动损伤。这一方面源于学生身体素质不高,另一方面在于训练方式不正确。而有序的运用功能性训练,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潜在的身体机能不足,进而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不足进行强化,以此防止练习过程中运动伤病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在学生出现伤病后通过有效的练习,协调各机体肌群、减小损伤区域的负荷、促进伤病的康复,以此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让羽毛球教学真正实现发展运动技能、建立终身体育习惯、享受体育运动乐趣的目标。

[1]郭磊,刘英辉.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供给侧改革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4):495-498.

[2]唐永泉,晁铭鑫.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羽毛球课程的影响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163-164.

[3]刘瑞东,陈小平.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肌肉募集特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5):73-79.

[4]黎涌明,资薇,陈小平.功能性动作测试(FMS)应用现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6):105-111.

[5]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2):12-15.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in Badminton Teaching of College Public PE

LIU Lu, etal.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Heilongjiang, China)

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90365)。

刘璐(1995—),硕士生,研究方向:羽毛球教学与训练。

高俊。

猜你喜欢

功能性羽毛球技能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羽毛球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