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0-11-23胡剑宏

运动精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公共课体育精神思政

胡剑宏 杨 航 谭 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胡剑宏 杨 航 谭 娜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8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所有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指南,既是对公民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公民的行动导向。当代大学生要自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体育公共课教学的角度出发,剖析大学体育公共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对融入的路径进行探讨。

核心价值观;体育公共课;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重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更应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课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于形,成为自身行动的准则。过去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大家往往忽视了体育的教学作用。本文根据大学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的要求,从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公共课改革的新视角出发,阐明如何在体育课中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结合培育路径进行探讨。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各个国家曾出现过许多的价值体系。在这些复杂的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并不一样,有些价值体系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代表和体现着整个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体系取向,反映和统领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及普遍倡导的价值准则,这就是我们讲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核心价值体系。[2]当今中国社会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三个倡导”,也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所有公民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体系。

一个国家没有核心价值观,就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也难以得到维持,严重的说,甚至可能会出现社会动乱。没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就难以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可能会引发很多道德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食粮,对于全体社会公民来说,犹如人体中的“钙”,缺少它,人就容易丢失理想信念,失去精神引领。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色。

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来说,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和重要的使命。在包括课上和课外活动等多个教学场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 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课教学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简而言之,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好课程思政的作用,每一门课都要求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都要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抓住思政教育的人文属性。

高校的思政教育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文件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高等院校处于教育金字塔的塔尖上,自然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4]高校要主动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思政课形式,结合当下热点和教学内容,挖掘富有新内涵、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学生形成思想共鸣。

课程思政不仅让高校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对于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5]课程思政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觉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大学公共课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体育公共课相较其它文化课有它的独特性,是一门身心教育的课程,它对增强学生意志品质,强身健体有着促进作用。就体育公共课而言,需要明确体育的特殊作用和功能,才能找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路径。

3 体育的功能作用

体育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所构建的公平正义的竞赛规则和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职业精神,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赞赏。体育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它象征着和平与美好,在体育的世界,不论贫穷富有,男女老少,在规则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都能得到尊重。在当代中国,体育对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往等诸多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6]大学体育公共课旨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体育思维。体育运动本身所传导的公平、公正、团结的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是一致的。中国体育形成了顽强拼搏,团结友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中国奥运精神,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3.1 增强身体素质

强身健体是体育的基本功能。体育运动是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身体素质是文化和思想素质的物质基础。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个人身体素质的强健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础。体育也是预防身心疾病的有效方式,加强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和身体素质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3.2 锻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众所周知,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就是“更快、更高、更强”。追求卓越是体育精神的内在要求。现代体育也一直传承和发扬着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在当代,体育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外延,包括永不放弃、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公平正义等等。大学体育公共课的开设不仅仅帮助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磨练意志品质。

3.3 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把大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们有了难得的休闲时光。通过体育公共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培养课余爱好。在体育公共课的基础上,学校还可通过发展业余体育社团,举办群体竞赛和趣味体育运动等,极大地充实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3.4 训练思维能力

体育不是机械的四肢运动,所有运动项目的训练都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比如在“三大球”的训练比赛中,都很讲究战术演练,战术素养也是在平常的训练中得来的。战术素养不仅仅靠体能训练得来,也要靠思考。战术运用的过程中,是很考验运动员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下一个球传给谁,动作怎么做,都是运动员需要考虑的问题。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对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是有益的。

3.5 体育文化能够为社会提供公正的价值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和它所孕育的体育精神,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当前的时代本质——追求人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客观需要,而且凸现出当代中国人理想的价值追求,即为人类未来的文化选择与社会建构提供思想愿景。[7]体育精神正好契合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它所倡导的追求卓越理念也正迎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万人空巷看“女排”就是体育凝结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展现,女排“五连冠”时期,人们还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体育的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它的公平正义和拼搏精神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为社会提供了价值标准。

3.6 专业体育人的导向作用

在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中,涌现出了很多大众耳熟能详、推崇备至的专业体育人。他们很好的诠释了体育精神,很好的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这其中有为中国夺下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开创女排五连冠,传承发扬“女排精神”的功勋教练郎平;作为中国篮球旗帜的姚明;我国首个网球大满贯得主李娜,还有李宁,刘国梁,邓亚萍,郭晶晶等等。他们撑起了中国体育的大旗,他们也是中国的骄傲。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专业体育人的精神和气质,那就是爱国、自强不息、不屈不饶、无私奉献、敢为人先、团结一心、追求卓越、科学严谨......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的体育人不仅仅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他们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体育人和全体中国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从体育的功能作用来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体育公共课教学是完全可行,也是必要的,体育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能够实现完美的结合。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体育公共课的路径探讨

大学体育公共课作为体育教学的主阵地,承担着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在体育公共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4.1 将体育课教学与传承体育精神相结合

体育精神,尤其是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形成的中华体育精神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体育教学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一个突破口。体育精神是体育的灵魂,精神可以塑造人,给人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体育精神是在群众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孕育形成的,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将体育精神运用到平常的运动和训练中去。

4.2 以塑造学生人格为目标

体育公共课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着不同于文化课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健全学生人格。这些品质都是高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说是爱国奉献的精神,创新精神,社会道德意识,自律自强意识,诚信与恪守规则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首要任务,传导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4.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向上的意识

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少人文关怀,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本身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身体是一切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来源于锻炼。要将“生命和健康”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4 创新教学机制

在授课时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融入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层面的道德品质要求和体育运动具备的意志品质有机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在教学中加入素质拓展、“快乐体育”等环节丰富课程内容。

4.5 丰富体育文化,以体育文化为载体

体育源于生活,体育实践中孕育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从古代战争发展而来的马拉松比赛,与早期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马术、射击等赛事,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来的。要充分挖掘体育的独特文化内涵,在体育课上或者是课外,要发挥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或文化节,通过这些平台宣传介绍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3):8-14.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4]邓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教育[N].学习时报,2015-08-13(8).

[5]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6]梁晓龙.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一[J].体育文化导刊,2003(4):3-5.

[7]杨文轩,冯霞.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学刊,2006(1):4-7.

Discussion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on College PE Public Course

HU Jianhong, e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2019年中南大学“课程思政”专项建设——大学公共体育(2019.77)。

胡剑宏(1968—),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公共课体育精神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Seven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English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