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校(非体育专业)足球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分析

2020-11-22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运动队足球队教练员

刘 念 张 哲

影响高校(非体育专业)足球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分析

刘 念1张 哲2

(1.浙江工商大学体育工作部,浙江 杭州 310018;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620)

足球队作为高校众多运动队之一,有其自身发展特点,人数多,观众多,关注多,涉及面广,从学校政策、管理、经费、硬件、软件等方面,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够影响到球队的发展。文章试图找到限制非体育类院校足球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并加以分析,以期寻找到问题,并提出建议解决问题,让足球真正在高校普及。

高校;足球运动队;发展

随着我国各部门对足球项目的重视程度以及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足球运动的发展走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高水平运动队从80年代在高校试办至今,取得了很多不俗的成绩,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提高贡献了应有的力量。然而与体育类院校和具备高水平招生资格的高校相比,非体育类院校要想搞好足球,要从多个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足球运动才真正能够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才真正能够成为学校一张独特的名片。

本文试图从学校政策、管理、经费、硬件、软件等方面,找到限制非体育类院校足球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并加以分析,以期寻找到问题并给与建议,切实为足球队水平提高建言献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等学校(非体育专业)足球队。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渠道查阅近几年相关问题的论文和学术文章,借鉴和学习前人研究成果,作为本研究的参考。

1.2.2数理统计与归纳法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及与归纳分析。

1.2.3访谈法

向各带队教练、主管领导进行访谈及咨询;对球队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听取意见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相关政策情况

2.1.1少数民族招生政策

通过对近年参加省、全国校园组足球比赛高校的观察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队伍中占比很大,与汉族学生相比,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他们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往往优于汉族学生,速度快、力量足、耐力好成为他们身上的标签。少数民族学生享受高考加分政策,一些学校在某些地区会定向招生。

大学生校园组足球比赛,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身体素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比赛成绩,这使得没有这些政策的学校失去竞争优势,也使一些学校开始走捷径,针对性招生,比赛中甚至11个人全部是少数民族学生。

2.1.2学分增加政策

为鼓励学生努力训练积极投入,一些学校制定了学分奖励政策,奖励的学分可以冲抵挂科的课程。加分政策给运动队的学生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他们不再担心因参加训练和比赛而导致学业受影响。

奖励的分值不同,具体办法也不同,主要包括每学年或每学期一次性奖励、带限制条件的奖励等。但有些限制条件并不能够满足学生需求,比如学分奖励的前提是正式报名的队员或必须取得一定名次。足球赛正式报名队员通常为20人,但实际训练人数较多,一些学生跟随队伍练习但比赛未能报名,不能得到学分奖励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自身能力、对手表现、客观环境等都会影响比赛成绩,如果未能获得名次就不加分,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2.1.3保研政策分析

一些足球传统强校,对优秀运动员实行保研政策。这些学生在读期间为学校竞技运动成绩的提高付出了极大努力,他们大多品行端正,正直可靠。因此在学习成绩达标的情况下,给予保研的政策。由此一来,学生有了更高的平台和机会,在研究生期间,还能够继续为球队建功立业。

实行优秀运动员保研政策,能有效刺激运动员积极性,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对于教育本身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2.2 学校重视程度

2.2.1设置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定位

在高校建立足球队即能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健全的学生,又能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打造高校独特的名片,一些学校通过参加足球赛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有些学校虽有足球队建制,但政策跟不上、管理落后,显出一种无无序状态,造成教练教授没动力,学生不积极。队伍面临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局面。

2.2.2管理情况

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体制中最高一级多为校级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负责运动队建设的相关事宜,但现实中往往是校领导喜欢哪个项目,则哪个项目就被重视,不喜欢哪个项目,哪个项目就被忽视。还有些分管的校领导任何运动都不喜欢,那就更谈不上发展了,优化管理体制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足球队的培养目标不能充分认识,对项目本身理解太过浅显,哪个项目好管理,哪个项目不惹事就重点发展哪个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官本位”思想,从自身利益考虑得较多,对上级负责的思想意识较浓,注重短期效益,以短期的运动成绩作为衡量队员和教练员的主要标准,从而误导了一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培养方向[2]。

作为团体项目,足球队的风气、精神面貌对竞赛成绩影响较大,日常管理成为重中之重。足球队学生来自各学院,多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具体管理,但遇到学生所在学院组织活动时,学生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体育教学部门与学生所在学院没有建立良好的运动员管理制度,学生只能服从学院安排,这给训练和比赛带来较大影响。

一些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属于课外活动,不计入课时,学生按时参加训练的动机更多来自其自身的兴趣和对教练、队友的欣赏与喜爱。由于不同专业课余时间均不一样,造成每天训练都有学生请假,每天训练的人数、人员都不一样。

2.2.3人员配备情况

足球比赛每支队伍报名的人员大多包括领队1人、主教练1人、助理教练1人、医生1人,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真正投入工作的往往只有1人,而秩序册上出现的人,有的甚至带队教练都没不认识。

3年后失访4例 (A组1例,B组2例,C组1例)。A组出现多动冲动或攻击性行为的病例8例,占A组患儿比例为40%,B组出现多动冲动或攻击性行为的病例为3例,占B组患儿比例为15%,C组出现多动冲动或攻击性行为的病例为1例,占C组患儿比例为6.25%,三组多动冲动或攻击性行为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4)。见表1。对11例发展为行为障碍性疾病进行足月后扭动阶段细化评分,38-42分为最优性评分,22-37分为中等,小于等于21分为差。其中A组中等5例,差3例;B组中等1例,差1例;C组中等1例。3组足月后扭动运动阶段细化评分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1)。

有些学校受“各队均为1名教练”和“缺少经费支持”的影响,导致足球队实际只有1人带队和管理,让大量的训练工作、内部沟通、外联工作变得效率极低。

2.2.4经费情况

目前多数高校足球队的经费来源为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单列的训练竞赛经费和教育体系行政拨款,这部分经费不仅要保证学校运动设施的日常维护、维修和更换,还要用于校内各赛事的花费,导致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津贴、补助较少,投入到运动队建设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

学生有时会面临不同校区间往返参加训练,交通成本给学生带去了较大困扰和压力。对于教练员,几乎每天都需耗在操场上,工作强度较大。主管部门要理解教练员的各种压力,尽可能地给予教练员精神与物质鼓励。人们必须注意到,教师训练课所付出的精力与教学课是有一定区别的,同样一次训练课与教学课相比,训练课所投入的精力远远高于教学课,但往往其劳动报酬没有教学课高。所以要合理解决好这个矛盾。二要完善运动员激励机制,激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培养责任心与荣誉感。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工作[3]。

2.3 硬件设施情况

2.3.1场地条件

拥有一块标准11人制足球场甚至更丰富的室内场馆,已经比较普遍,但多数高校的运动场馆设施看似丰富,实际上并非为高水平运动队所专用,同时承担着训练、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课外活动、教工社团活动、学校大型活动等任务,无法充分满足高水平运动队训练需求[4]。或者场地没有灯光,晚上时间无法利用。

以军训为例,大批新生要使用田径场、足球场,甚至校内道路进行操练,遇球队备战时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且往往是军训优先,不可协调。

为了执行学校操场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相关政策,众多市民在课余时间会到学校场地活动甚至遛狗,若学校没有硬性规定或专职人员管理时,清理场地的工作就落到了教练身上,浪费训练时间,降低训练情绪。

2.3.2器材配备

足球运动技战术的变化及对身体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训练器材要不断更新。观察多所学校后发现,有些学校的球门没有网子,训练用的足球质量较差,器材只有标志盘和标志桶,球门被当做学生晒被子的工具。健身房要么没有,要么设备老旧或场地过小,不能保证训练需要。

2.3.3比赛相关情况

外出比赛时,很多学校不安排统一车辆,学生自行前往,路上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赛前准备。赛前、赛中和赛后的的营养食堂和医疗药品准备不足,甚至由于经费有限,饮用水都由队员、教练自己解决。

2.4 教师执教能力情况

高校足球队教练员多由本校体育教师担任,他们当中有的具有足球经历和中国足协认证的执教资质,有的没有执教资质也没有足球经历,无资质和无足球经历的教师在接手足球队之后没有接受相关培训或没机会参加。这些教练还承担着较为繁重的体育课任务。以一节90分钟的体育课为例,教师个人在每天承担至少2-3节,一天课程结束还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训练当中值得深思。

学校应优先使用有足球经历和教练员资质的教师担任教练,与无经历无资质的教师相比,他们示范动作更规范、训练手段更先进,还能将业内先进信息和资源带给球队和学生。学校应鼓励教师加强业务学习,钻研训练方法,定期参与行业内交流和会议,不要闭门造车,限制教师的发展就是限制球队的发展。

2.5 教师个人原因分析

由于大多数足球队教练员都是本校体育教师,兼顾球队训练的同时,既要承担大量体育课程,又要考虑个人职业发展,如完成科研任务等,这给他们增加了巨大的工作时长和压力,常常顾此失彼。

教练员的家庭问题也会影响球队训练,如照顾孩子,婚姻问题等,加之较低的训练保障,在遇到此类冲突时,他们常放弃业务上的追求,从而只求上好体育课。

对待这些问题,一些学校鼓励教师带队取得成绩,不仅有丰厚的比赛奖金,竞赛成绩也可以当作科研成果进行评优。

2.6 学生个人原因分析

当学生的学业与爱好冲突时,顺利毕业成为他们的首选。因此中途放弃成了足球队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大学四个年级学生为例,在球队中占比最多的是一、二年级学生,能够在比赛中担当重任的往往是已经适应球队管理和打法且具备一定基本功的二、三年级学生,四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各种考试、工作面试、考研等,这是导致他们离队的主要原因。教练总是面临从零开始的局面。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高校有关足球队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招生、学分奖励和保研这三项,但存在为了成绩只招少数民族学生走捷径,钻空子现象。高校设置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定位存在着差异,存在成绩好就搞,不好就不搞的急功近利思想。

高校足球队人员配备和经费普遍不足,缺少必要管理人员,在场地设施方面存在管理难或无人管理现象。教练无资质、无经历现象存在,教练员缺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与平台。教练员忙于繁重课程和职称晋升,劳务报酬与付出不成正比,导致积极性和投入度降低。学生中途退出现象较多。

3.2 建议

校方应不断加强对足球队的重视程度,梳理、设置足球队的目标定位,争取和调整招生政策,实行正式队员、预备队员学分分级奖励制度,优化保送研究生政策。从资金投入上要能多方面筹集,积极寻求社会赞助,拓宽经费来源。适时适度给予教练员和运动员物质奖励,提高积极性。增加运动队专用校车,保证路程安全和训练效率。

协调各院系处理好学生管理问题,调整人员配置,至少确保主教练、助理教练两人参与球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完善训练配套设施的管理,制定专门规章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保证足球场最大效率为学校足球队服务。定期检查和更换、更新训练器材和设施,增加灯光设施。

设立相关规定,确保教练员最大程度为学校体育事业投入足够精力,减少带队教练的体育课安排,将训练纳入工作量,设立以竞赛成绩为主导的评优评奖制度。积极与行业相关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给教练员定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举办的竞赛、培训、会议。

[1]周全权.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可行途径[J]武术研究,2018,12(3).

[2]刘春忠.浅谈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3(6).

[3]冯强.论高校体育运动队训练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高教学刊,2016(12).

[4]薛明扬.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4).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on-Sports Majors) Football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Nian, et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刘念(198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足球方向。

猜你喜欢

运动队足球队教练员
四川省民办高校运动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研究
乒乓球俱乐部教练执教能力的研究及建议①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Top football team rises from slum 贫民窟中崛起的足球队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大山里的足球队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球迷悼念 这一夜为沙佩科恩斯足球队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