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2020-11-22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改革课程

李 珂

守正创新: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李 珂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非常重要。文章分析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理清其发展制约因素,为助力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提供参考。

中小学;体育改革;发展路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体育不仅是身体健康,体育也承载健全人格、磨砺意志的重要意义。”务必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育观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体系”建设。国家也早在《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中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但我国中小学教学中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内容,导致体育教学始终被边缘化,中小学生体质也每况愈下。为此,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动体育学科发展尤为重要。

1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面临问题

1.1 体育课程认知存在误区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人们对于对体育课的认知也存在极大的误区。学习至上、成绩至上的传统观念熏陶下,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娱乐放松的课程,忽视了体育课程运动技能传授和运动理念培养的功能属性,学校和家长也都默契的认可体育课是否能给学生带来收获不重要。另外,体育课上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家长会因学生受伤而问责体育老师,体育教师也因担心家长的问责而胆战心惊,造成体育课无法顺利按教学计划开展。

1.2 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学校内体育课程学科地位低,体育老师社会地位低,社会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体育课程如同“放羊”。学生家长会因体育课程中正常损伤去问责教师,导致教师以上课不出现伤病为目标,上课趣味性高,运动量小,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体系不系统,教学管理不严格,从而影响了学生运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未能形成对体育项目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不科学

受限于当前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体育课一直被轻视、被曲解,导致大多数体育教师不作为。教师重视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体育课程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属性。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普遍为教师简单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借助趣味游戏或趣味道具去练习动作,对于技能掌握情况不做过多要求,更有部分教师为避免学生受伤让学生自由活动,课上禁止剧烈运动。

1.4 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而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另一个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对教师评价考核不完善是由于体育成绩不作为升学的考核标准或是在学业成绩考核中只占一少部分,学校和家长也不想因为体育课过多占用教学资源影响学生升学。对学生的评价也因教学目标不明确而模糊不清。

2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 致力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健康指导思想建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中出现健康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考虑和评估健康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人们普遍认为,由于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应试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彻底淘汰。体育一直被认为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体育特色课程的过程就是塑造所有师生的体育意识和总体体育价值观的过程,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受到这种学校体育文化显性或隐性渗透的影响,并使他们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师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仅可以通过让年轻人更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来提高体能,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贯彻健康指导思想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2.2 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面向所有学生鼓励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所有学生都是学校体育课程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特点通常是要求趣味和生动。传统的传统体育课程可以满足中小学生的身体需求,但也要给予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教育。通过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项目内容变得丰富且形式多样,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其中,并且能享受体育活动给人带来的积极作用,满足了参加练习的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创造性的氛围无法用其他形式替代。在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开发体育课程的优势和长处,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获得更多情感、精神和身体的完美体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3 促进学校品牌建设,帮助学校从弱到强

体育课程改革是建立体育优势和特色学校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些弱势学校改善办学水平,向优质学校过渡的过程。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应坚持“一项一校”的原则和发展方针,根据学校领导、地区特点、教师技能优势和地区文化特点等的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学校特点的学校品牌和体育项目,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潜能,建立特色项目团队,提升学校影响力。

3 中小学体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3.1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观念是形成体育特色课程的前提

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的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新课程理念为中国传统课程发展模式开辟了新道路,为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内容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为建设学校特有的体育课程奠定了基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再是唯一,而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学校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个人差异教给学生,并确保所有学生受益。体育改革导向下的体育特色课程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观能动性和终身体育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以建立更加独特、动态和丰富的体育课程。

3.2 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支持

中国的中小学课程主要基于国家强制性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但教育部为每所学校提供了发展特色的自由空间。在课程管理系统中,国家、地区和学校课程管理三个层次的实施,使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并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完善了体育课程,逐步“一校制”,需要塑造以“特色项目”为特征的学校。体育发展目标鼓励中小学发展自己的特质,在中小学建立体育特质课程是一项优势体育项目,促进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融合,并改变了数千所学校的面貌。对一所学校一个特色体育项目的政策指导和支持,通过促进学校体育向课程制度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得以体现。同时,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程。

3.3 体教结合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所谓“教育体育一体化”,是指近年来教育体制与体育体制的紧密合作,在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与推广。素质教育是促进青年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现已成为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它具有良好的经验基础和实践指导,具体的思想方针,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世界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之一不仅是年轻人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还可以将教育和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优秀思想品质的年轻运动员,唯一的不同在于他们的专长是他们的运动,并且他们也不会失去在体育领域中运用文化才华并实现他们价值观的机会。

4 体育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4.1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价值观

有效进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有两点:其一是教学观念调整;其二是提高教学要求。尽管体育教学内容不是我国应试教育的内容,但本质上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内容,是我国提倡的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明确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精力充沛,才能以饱满的精力进行学习。如果疏于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那么,出现了健康问题会影响到出勤率,导致学习时间中断,从而影响学习进度。

4.2 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学生的身体机能锻炼;其二是树立健康意识。学生身体锻炼尤为必要,近些年,我国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了大规模的测试,结果不容乐观。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连年下降,许多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出现高血压、心脏病、肥胖、脊柱侧弯、近视、驼背等多种生理问题,如不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学生的身体素质会进一步下降,他们也难以担负今后建设国家的重任。其次,还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健康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在身体上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技巧,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明确了这两个教学目标,把握好这一教学方向,中小学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才能更明媚。

4.3 改进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导致许多学生即使在经过了长期的课堂学习后也常常无法有效地提高个人能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运用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的方法不同于简单的课堂娱乐,两者之间有非常本质的区别。它主要在中小学体育中一次介绍了多种体育锻炼内容,使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体育锻炼。而且,在中小学阶段,大多数体育内容并不是完全专业的体育锻炼内容,其中一些会增加一些娱乐性,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这些内容完全满足了小学生的兴趣。第二类是差异教学法。这主要针对中学生,每个学生都需要表达他们是否有意参加高强度运动训练。中学生已经为自己制定了初步计划,因此,可以知道他们是否想成为体育学生,如果他们有此意愿,他们还可以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自己的能力。

4.4 完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在中小学体育中,如果要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对考核体系进行科学调整。但目前,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评价体系几乎没有,导致中小学体育的内容不能总是满足中小学体育的既定需求。当前的科学评估系统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期末考试系统。在每个学期末,体育老师需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在中小学中学到的体育知识,考试的内容不是固定的,而是对学生的学习项目进行相应评估,学生需要显示自己的进度,而不论进度如何,只要可以表明学生的勤奋练习就可以视为合格。虽然有些学生在中学习一些项目时有特殊的情况发生,但是仍然可以认为他们确实在运动中,他们也具有科学思维,可以给他们出色的评价。评估不是基于考试的内容,而是基于学生日常学习情况以及对课程内容的见解。因此,这是相对公平的,并且不涉及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估。第二方面是日常评估。在中小学体育中,日常课程非常重要。学生的运动和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每次中小学体育课都能表现良好。教师需要对中小学体育学生的日常表现做出判断。学生的表现越好,老师的表现就越高。之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成果等进行全面评价,随时了解教师的教学表现,督促教师进步。

5 小结

中小学时期对于学生尤为重要,除了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学业成绩外,还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合理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长期体育教学缺位的情况下,也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当前,务必要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课的学科地位,改善对体育学科的偏见,更新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1]徐向荣,刘昀.试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改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7-99.

[2]王磊.“中国梦”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 科技视界,2017(3).

[3]罗梦龙,吴玉华.后现代课程观下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0(9):105-106.

[4]刘路辉.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C].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5.

[5]霍俊,彭国强,舒盛芳.沪与台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纲要)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92-96+111.

Keeping to the Right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Reform Path of PE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 Ke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3, Jiangsu, China)

李珂(1991—),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改革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改革之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自行车的发明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