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2020-11-22李利利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生学科信息化

李利利

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李利利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教育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师范生信息技能培养必然是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长久以来,针对包括体育师范生在内的我国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中,在政策层面存在忽略了在校师范生能力的培养而注重职后教师培训的问题;高校层面面临培养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设备落后、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等问题;在体育师范生个人层面存在不重视非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等现象。据此,从国家政策、学校改革和学生发展三个视角提出:政府应转变政策理念,高校应主动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学生应积极适应信息化教育时代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等建议,以提升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体育师范生;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1 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概述

1.1 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

随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超级计算等跨时代的新技术、新思维的驱动下,信息技术渗透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因信息技术与教育不断融合而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其中教育信息化即是当下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教育信息化发展改革引领我国教育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变革学习与教学方式,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

从国家层面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一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015年5月,国际教育信息大会在青岛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表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1]。另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工作,不断出台文件、提供政策保障和部署工作战略。2012年教育部通过制定《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整体布局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任务。教育部于2015年9月和2016年6月7日分别下发《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重要的政策保障措施。

1.2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两种能力。前者是基础性要求,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时应具备的能力;后者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时所具备的能力[2]。简言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自身全面发展的能力[3]。

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主干、核心力量,建设高素质、高质量、拥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成败。在信息时代下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也是决定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根本力量[4]。而师范生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是未来信息化教育的中坚力量。当代师范生作为促进我国信息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储备军,必然应当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3 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因接受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学习,经过实践、实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在毕业后能够从事各类教育工作。而师范院校作为教师培养的摇篮,被誉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石。其中,高校体育师范生通常指本科阶段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简称为“体育师范生”[5]。顾名思义,体育师范生,首要需具备“师范”属性,即规范专业学习的师范性;而所谓的师范性是指对教育学科及其研究的性质,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和训练,即不仅要学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还必须要掌握将这些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6]。

然而,在实践中体育师范生因体育学科的影响,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师范生而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体育学科的边缘化,被称为“副科中的副科”;社会大众对体育学科的认识也仅存在赛场和赛事等层面上,仅认为体育学科即为身体运动科目;而体育专业学生普遍也更是存在“轻理论,重技能”现象。另一方面,依照传统的高校体育师范生录取原则为兼顾体育与文化课成绩,而操作层面往往重视体育(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成绩。而体育专业师范中大部分学生因文化成绩偏低“被迫”通过短期体训,以“体育训练”为跳板实现大学梦,相对其它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人文素养和基础理论储备等方面有所欠缺[7]。另一方面,因体育学科的具有较强的外显性,大学中大多专业课学习以体育技能学习为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例如:教学工作大多需要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来完成,通过反复练习和纠正后形成动作的牢固定型。因此,在满足体育教学工作、体育工作考核、体育教师招聘等方面,无论是体育师范生还是高校、中小学体育教师都重技能的掌握,忽略理论的积累。

综上,体育师范生虽为师范生中的专业分支,但源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长久以来,体育生在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前提下,进入师范院校受教育技术培养过程中受到“轻理论,重技能”的观念的影响,更加表现出理论知识贫乏与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欠缺。同时,相对于其它学科,体育课在室外授课的独特性,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存在现实差距。因此,无论是从学科特性、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培养体系上还是在自身观念认知方面,体育师范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2 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2.1 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家政策层面,相继出台了有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文件,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仍存在师范生入职后,以岗前和职后培训的方式“补救”在师范生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不足。各高校(师范院校和部分大学教育学院、师范系等)针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采取了诸多措施,如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加强教育实习。但在培养体系上存在较多的问题,以至于即使部分师范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仍满足不了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需求。宏观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目标不合理,缺乏对教师职业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培养难度大、培养思路不清晰、培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2、培养体系可操作性差,理论上构建高校和中小学进行联合培养,学科教学法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教师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容易受到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实际培养效果往往比预期要差[8]。微观操作层面也面临着,培养课程内容较陈旧,教学内容停留在初级的诸如Office软件的使用、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媒体的使用上。培养手段、模式较单调,沿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设备较陈旧,教学设备还处于多媒体教室、学生电脑、几台相机这样较落后的水平上………[9]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培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授课能力的主要途径,其中体育师范生也不例外。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向来以实践操作为主,而以公共课程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着重强调理论讲解,进而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脱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多以理论室内授课为主,而体育课程多为室外授课,如不开发设计适合体育师范生的课程内容,势必造成《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与体育课程脱节,培养效果就会大大折扣。其次,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环节匮乏。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课较多而实践操作较少,忽视了学生动手技能的评价[10]。

2.2 影响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因素

2.2.1 国家政策因素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工作实践,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职后中小学、中职教师的培训上,而忽视在校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从国家层面,政策引导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发挥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政策方面,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代表的国家提升教师信息技能应用的政策制定理念注重教师职后培训忽视入职前以及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11]。

从政策目的视角以《标准》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有关信息技术的认知意识。理论上,依据“终生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教师培养与发展的最佳模式,而《标准》的适用对象侧重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在校师范生,弱化作为准教师(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所以,高校在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虽有以《标准》为代表的间接性国家级纲领性指导文件,但在具体实践中包括体育师范生在内的所有学科师范生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未引起高师院校和指导教师的足够重视[12]。

2.2.2学校因素

师范高校(或综合大学师范院系)作为培育未来师范生的摇篮,培养适合教育信息化时代合格的教师具有其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职责。研究显示,学校课程开设情况越符合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需求,硬件设施建设越完善,人文环境越理想,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能力水平也越高[13]。足可见,在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高校(师范院系)起到决定性作用。而目前各高校(师范院系)针对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同样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我国体育师范生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有学者认为当下体育师范生培养依然存在教育实践课时少、目标不清晰、内容不成体系、形式相对单一、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14]。其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学科属性上与体育学科相似,即注重实践和技术的运用与技能的掌握。所以,对于体育师范生而言,若在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下,凭借体育师范生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相对优势,不难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性技能。然而,体育师范生培养体系自身存在教育实践、教育实习等操作性课程偏少等问题,同时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非体育专业课程时也常被忽略。

另一方面,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尤为明显,如核心课程不明确,信息技术类课程与师范类学科课程融合不紧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课例资源匮乏等问题[15]。与此同时,以课程学习为主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积累,与以见习、实习为主的教育实践相脱节,更突显以操作能力为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系上的缺陷。体育师范生,在以公共课程或是选修课程开展的基础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时,存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有限,体育专项教育实践就偏少,使得有关专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更是少之又少。

2.2.3学生自身因素

学习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态度、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态度越好、动机越强、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首先,对于体育师范生而言,在教育实践阶段缺乏必要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指导而使体育师范专业实习生缺乏必要的学习需要。校内外见习、实习作为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好时机,但这种活动一般由各体育学院或院系专业的体育教师带队指导,而教育技术教师参与较少。同时体育学科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意识、操作能力有限或相对滞后,再加之学生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融合意愿不强,大大降低体育师范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动机。

其次,体育师范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当前包括师范生在内的所有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教材课本,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考试为主导。无论是高校体育院系教师还是基层体育教师,一直注重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尤其是未来体育师范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通常注重以运动技能指标考核教育教学能力。与此同时,针对体育师范生而言,自身体育专业的理论课程学习往往不够重视。所以,在体育师范生本身就偏重技能学习而轻视理论前提下,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更是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3 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建议

3.1 政府转变政策理念驱动高校改革

国家政策作为提升和发展包括体育学科在内所有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保障,为高校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引方向、提供支持。进而,国家有关包括体育学科在内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政策制定,首要明确努力建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理念,由注重教师职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转变为,统筹兼顾职前在校师范生培养与职后教师培训并重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政策理念。实践操作中,积极出台类似于以《标准》为核心政策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政策体系,构建“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与模式。指引各师范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为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中小学教师在一线教学中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迫切需要,不断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途径。

3.2 高校主动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高校作为包括体育学科在内所有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执行机构,其培养体系为关键环节和重点工程。实践中,应以国家教育信息化理念为导向,结合当地政策,以学生需求为动力,发挥学校、院系学科的优势,努力探索适合学校满足于学生需求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新体系、新模式。首先,针对体育师范生不重视信息化技术课程的学习,努力创建信息化校园人文环境,通过形成信息化教育理念,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创建信息化课堂氛围,逐渐培养学生针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16]。其次,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专业必修课相融合,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充分利用学校尤其是教育院系、信息技术院系等教育资源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最后,以中小学体育教师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标准,基于学生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兼顾理论测评与实践操作考核,强调过程引导性与结果导向性的评价相结合,完善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体系。

3.3 学生积极适应信息化教育时代,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

师范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与后备力量,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养必须从师范生开始抓起。所以,在国家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学校层面努力改革探索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新体系的背景下,作为师范生更应以职业生涯规划、未来就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信息技术相关资源,充实和武装自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注重信息技术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努力锻炼自我,为将来从事教师行业,拥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做准备。具体实践中,尤其注重身体锻炼、运动技能练习的体育师范生,更应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课本学习的同时养成网络学习的好习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及不断巩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4 结语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颇受社会关注,基层中小学更是长期备受体育师资短缺问题困扰。体育师范生作为我国基层体育教师的后备资源库,伴随教育信息化时代来临以及素质教育针对教师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已成为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教育技能之一。从国家政策层面,受限于我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体系,侧重教师职后培训而忽视在校师范生的能力培养。学校层面,受限于国家政策、培养体制因素,体育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过程中,如同其它学科师范生一样存在培养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设备落后、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等问题。对于体育师范生个人而言,受限自身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的相对偏低,体育学科特殊“重实践轻理论”的特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非专业的操作性知识,不受学生重视,逐渐形成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不强等问题。进而,从国家政策、学校改革和学生发展三个视角出发,针对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政府转变政策理念,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理念驱动高校改革,高校结合体育学科特征、社会需求、国家政策主动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体育师范生则积极适应信息化教育时代,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

[1]张文兰.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策略—基于《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6(3):3-6.

[2]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R].教师厅[2014]3号,2014-05-27.

[3]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9):5-10.

[4]杜玉霞.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8):86-92.

[5]王鹏.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体育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掌握现状的调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3-4.

[6]杨益.试论体育师范生的角色定位和自我定位策略[J].惠州学院学报,2017,37(2):120-123.

[7]周红妹,陈栋,林向阳,等.法国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4):74-79.

[8]钟燕兰,谢才旺.老中师培养模式对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4):65-66.

[9]江慧,胡玉娟,吴迪.大数据时代本科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2):45-47.

[10]蒋立兵,易名农,徐雪霞.基于B-Learning的体育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1):98-101.

[11]周扬.PACK 视角下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5):31.

[12]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6):62-63.

[13]方爱莲,陈亮,陈洪,等.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80.

[14]高越飞,赵丹,伍中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22-23.

[15]杨敏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6):73.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E Normal Students

LI Lili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Sichuan, China)

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体育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成都市为例”(PDTR2019-06)。

李利利(199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田径教学理论与训练。

猜你喜欢

师范生学科信息化
【学科新书导览】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