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教结合模式的竞技体操教学研究

2020-11-21崔建峰刘艳华

运动精品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院校教练员

崔建峰 刘艳华

基于体教结合模式的竞技体操教学研究

崔建峰 刘艳华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我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现状有竞技体操人才储备匮乏、教学训练规划不科学、执教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基于体教结合模式的竞技体操教学发展策略:一是提升教练员和教师综合素养;二是合理搭配体教比例;三是加强校园体操氛围;四是完善体教管理制度。

体教结合;竞技体操;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建设“体育强国”已经是我国广泛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目标。而竞技体操作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稳定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计划的逐步完善。“体教结合”模式的出现对体育运动的综合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自开展以来便受到广大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认可与支持,并获得显著成效。因此,在竞技体操的教学环节中应融入“体教结合”模式,以提高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的综合水平。

1 体教结合模式的概念

“体教结合”是将体育与教育资源相结合的一项人才培养措施。“体”是指体育运动,“教”是指教学。体教结合模式长期以来就是紧密相关的,在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体育运动一直促进人类持续性发展[1]。在教育体系中,实行教育与体育的互助模式,增强体育教学工作活力,不仅能够补充体育工作人员文化课水平,还可以强化体育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运动员不仅需要接受体育训练,还应接受文化素质教育。让运动员不仅在体能上得到有效开发,在运动技巧上有所掌握,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而且使其文化素质与体育水平得到全面发展。体育训练与教学资源强强联合,既能有效推动综合素质教育培养计划,还可增加国家优秀体育人才的储备。

2 当前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现状

2.1 竞技体操人才储备匮乏

在我国,竞技体操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属于薄弱项目。主要表现为专业性人才数量较少,平均水平较低。长期以来,竞技体操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碍。由于竞技体操人才资源的长期匮乏,导致竞技体操在人才培养方面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变得难上加难,难以被大众认可[2]。此外,竞技体操项目在我国的开展缺乏一定的广泛度,导致许多对该项运动感兴趣的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学习渠道,久而久之,参与该项目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竞技体操对学习者的生理和年龄有着较高的要求,学习者需要在年龄较小的时期就开始训练,然而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基础知识水平的重要阶段,所以众多家长不赞同孩子在这个时期接触并训练竞技体操,担心体操训练耽误孩子的文化课学习。由此导致竞技体操项目从根本上失去了延续发展人员,使竞技体操人才错过了最佳的训练时期。

2.2 教学训练规划不科学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都要有科学有序的训练计划,才能在教学与训练中达到训练效果。然而当前竞技体操教学与训练中许多不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方式,严重导致了竞技体操训练质量的下降,使得运动员的职业发展受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竞技体操教练员或体操教师在训练初期制定教材时并未按照科学有序的原则进行,致使运动员或学生在竞技体操训练中出现了较多问题。

竞技体操作为一项考验运动员协调性及相对力量的运动,在训练过程中对训练方法的科学性要求很高。不科学的训练方式,不仅会使训练效果大幅度降低,还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如晕厥、损伤、疲劳、劳损等。此外,对于教学模式,在当前我国竞技体操运动人才培养项目上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致使竞技体操教练员及体操教师在训练及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理念,使得竞技体操的训练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增强。

2.3 执教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就目前我国竞技体操执教人员情况来看,存在竞技体操教练员职业素养较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的教练员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对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方面不够重视,丧失了教练这个职业应有的敬业精神。有的单纯以获得优异比赛成绩为目标,对竞技体操运动员施以高强度训练,完全忽视青少年的生长生理周期以及生长发育特点。这种拔苗助长的训练方式,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而且会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使得部分竞技体操运动员在青年时期就饱受伤痛的折磨,严重影响了日后的职业生涯。

此外,竞技体操对运动员的生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竞技体操运动员选材要求:体重轻、个子小、脂肪少、肩宽、胸厚、腰细、臀薄、臂稍长、腿稍短等[3]。因此,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偏小,并且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执教人员在训练和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进行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极易造成运动性损伤,久而久之,竞技体操运动员或学生会对竞技体操训练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3 基于体教结合模式的竞技体操教学发展策略

3.1 提升教练员和教师综合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名教练员,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效果,对于竞技体操运动员来讲更是如此。在竞技体操训练中,教练员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教练员必定具备丰富的训练经验,拥有提高竞技体操运动员水平的训练方式。由于目前我国部分竞技体操教练员执教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综合教养,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身心发展。例如,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练员并未做到循循善诱、悉心教导,而是态度恶劣,有的还流露出讥讽之意。如此一来,运动员从心理上对竞技体操产生抵抗,甚至对学习竞技体操丧失信心。有的竞技体操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过分重视竞技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或训练中未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忽略了对运动员自身文化涵养的塑造。

优秀的竞技体操教练员或教师,善于从心理层面拓展到实际行动,对运动员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其更好更快地掌握训练知识,对竞技体操训练充满热情,为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应加强对执教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修正以往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培训理念。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运动员,激发运动员学习竞技体操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加强与体育院校以及相关体操俱乐部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总结教学及训练经验,提升执教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合理搭配体教比例

竞技体操在我国的发展并不算太晚,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中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中设置了“体操课”,自此竞技体操在我国便开启了发展之路,虽然起起伏伏,但总体保持较好。然而,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竞技体操发展受到了限制,成长空间较为狭窄。主要表现为: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以传统的教学经验为主,忽视了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竞技体操文化的发展。

从我国体育院校来看,大部分体育院校的竞技体操教学及训练仍是以机械为主,文化课程并未受到重视,针对学生的教育仍是以竞技训练为主,文化教学为辅。长此以往,虽然学生的竞技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对竞技体操高难度动作掌握较好,但是学生的文化素质却因此停滞不前。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未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严重阻碍其训练效果。体育院校的学生完成学业以后,即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文化水平的原因,在就业竞争中并不具有竞争力,只能从事与体育相关的职业,严重影响了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由此可见,竞技体操项目应做到体教结合,双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竞技体操学习者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得以立足[4]。

3.3 加强校园体操氛围

体教结合模式是一个教育发展的大框架,在它的影响下,竞技体操文化的灌输,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及体操技能,而且在意识形态上也需要做一定的强化,向学生传输竞技体操的艺术观,使学生在进行竞技体操训练时能够充分感受竞技体操的艺术气息,从而加深对竞技体操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竞技体操中的女子自由体操项目在进行表演及比赛时都需要音乐伴奏,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丰富观众的观看体验。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培养校园竞技体操氛围,可定时在校园广播中加入一些自由体操音乐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竞技体操的归属感[5]。

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体育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利用不同专业之间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提升自我的文化认同感。此外,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艺术内涵的培养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内在修养。如在进行女子自由体操教学时,可对逐个动作的表现含义进行详细解剖,使学生对自由体操的艺术表现产生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

3.4 完善体教管理制度

由于受到体育部门和学校培养计划的限制,目前部分体育院校的竞技体操教学与训练出现各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培养目标模糊等状况,加之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实践训练,严重影响学生的竞技体操学习效率。体育院校教师应将竞技体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各方协调、征求意见,进行有效整改,制定相对完善的训练计划。此外,有的体育院校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问题,致使竞技体操教学违背了体教结合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将会对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体教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至关重要,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作为出发点,合理划分体教管理职责。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提升竞技体操的教学及训练效率,而且也能够兼顾学生的文化课程。

4 结语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及运动员的文化课与体育训练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学习与训练时长的均衡问题是主要矛盾。因此,高校在对竞技体操理论进行创新的同时,采用“体教结合”的模式,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提升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如此一来,将会使得文化课程与体育训练的均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推动我国的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1]李小兰.基于体教结合模式的艺术体操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1):167-168.

[2]刘利利.高校体育类专业体操课教学现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197-198.

[3]廖晶晶,熊莉.湖北省体操运动员选材标准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1):21-23.

[4]李日昌.新时期高校体操教学最优化策略之我见[J].才智,2018(26):177-178.

[5]崔荔.中国特色元素融入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设计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7):155-156.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 Gymnastics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CUI Jianfeng, etal.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 Guangdong, China)

崔建峰(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院校教练员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乒乓球俱乐部教练执教能力的研究及建议①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体教融合背景下“冰球城市”校园冰球发展研究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