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0-11-19张涛李婷张鸿波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

张涛 李婷 张鸿波

摘 要:本文结合我国对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介绍了内蒙古工业大学矿物加工专业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于自治区能源清洁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对传统选矿专业进行改造升级,依托自治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以清洁化、智能化选矿为目标,确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专业特色,以培养适应自治区能源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努力将矿物加工专业打造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

关键词:新工科;矿物加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7B-0059-03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以来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为满足国家建设需求及国际竞争形势,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新工科建设的文件,要求各高校全力探索中国工科教育发展模式,这给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发出了挑战。

近年来,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对能源产业调控日益加强,先后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煤炭清洁化生产以及智能矿山的建设需求,矿业类专业教育改革转型已经势在必行,同时,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我们急需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创新型人才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升级改造。

矿物加工作为传统的矿类专业,一直被家长和学生认为是缺乏创新性的艰苦专业,尤其当矿产资源价格波动较大时,直接造成招生和就业困难,对这一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随着国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矿物加工等艰苦工作,也导致矿山企业技术革新受阻。这一系列现状对专业发展及建设提出了严峻考验,要求传统工科专业要紧跟时代步伐,迎合新经济形势下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高要求,进行升级改造。

内蒙古工业大学矿物加工专业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2015年正式招生,2019年被学校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培养目标为:立足内蒙古及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自治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意识较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基础宽厚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素质高,在矿物分选加工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目前,在达成培养目标上,还存在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挥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深入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众多的矿山企业,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努力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到全过程育人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一、地区对专业需求现状

内蒙古地区地域遼阔,矿产资源呈多样化且总量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中,煤炭居全国第二,铅锌等有色金属均居全国前列。西部大开发在为整个西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内蒙古能源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时机。然而,由于内蒙古地区相对偏远,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加之科技人才相对贫乏,致使矿产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本土化的矿物加工应用型技术人员缺乏,以及对地区经济具有强劲拉动作用的矿产品精细加工和利用技术目前仍处于初级状态,致使矿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西部地区的矿业也将进一步蓬勃发展,同时,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大量的矿物加工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充实到矿业开发中去。

二、改革措施

在国家实施矿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下,为提升自治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果,适应“十三五”发展规划对矿业改革提出的要求。近年来,以中国矿大为首的各矿业类高校开始进行专业改革,确立工程认证的指导思想,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核心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矿物加工专业作为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新专业,且地处祖国边疆,在人才引进上面临重重困难,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经过3年努力,师资队伍由建设之初的6人成长为一个14人的团队,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称号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比达到100%,中青年教师12人,师资队伍充满活力,为专业建设及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学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于一线教学中,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要求专业教师利用指导实习及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机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便为新工科建设保驾护航。

(二)教学团队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目前,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建设校级教学团队1个,以《矿物加工工程设计》为中心,带动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实习、设计、试验以及创新实践、第二课堂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建设应该以学校组织修订培养方案为契机,邀请行业专家为新版培养方案提建议,以工程认证和国家标准为基础,加强矿物加工基础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矿物加工理论与实践训练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传统矿物加工基础上,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选修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矿产资源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的培养,加强选修课体系的完善度,极力打造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实践及创新教学环节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新工科建设的重点。在硬件方面,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专业实验室7个,总面积达到500m2,实验设备总额近300万元。同时,我们利用矿业学院创新工作室、矿物加工实验室、化学工程实验室以及校实验测试中心四个实验平台以及矿物加工实践作品大赛一个实践创新平台,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新兴平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创新实践中,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校企共建实习基地4个,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煤炭、金属矿分选工艺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

在软件方面,矿物加工专业进行本科生导师制建设,每年矿业学院会组织师生见面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位导师,选定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培养全过程,每名导师指导6~8人的创新团队,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互联网+”创新大赛、挑战杯及矿物加工实践作品大赛等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各类设计,吸收学生进入导师团队参与科研工作,并对学生学习及就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保证高质量地培养学生。

此外,我们也对专业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加强学生创新性培养,使综合设计性实验占比超过50%。通过前期改革,目前,本专业学生参加創新活动比例超过50%,参加各类校级以上比赛获奖率达到30%。

三、结束语

综上,内蒙古工业大学矿物加工专业自开设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及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需求,构建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自治区能源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程认证和建设自治区品牌专业为目标,深入研究矿物加工培养方案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向的建设,以便于进行新工科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并且与教学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料相互依托、相互支撑,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旨在为自治区及周边地区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245);内蒙古工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研究基金项目“习近平青年思想指引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策略探究”(项目批准号:S201801)。

参考文献:

[1]黄波,周玲妹,徐宏祥,王卫东.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内涵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90).

[2]傅开彬,宁燕,王进明,王振.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矿物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

[3]彭耀丽,谢广元,沙杰,夏文成.新工科建设中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升级改造之路——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8,(6).

[4]彭耀丽,谢广元,陶有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5]张涛,刘翔,李婷.“互联网+”背景下采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7).

[6]钱玉鹏,梅光军,张凌燕,罗立群,高惠民.“双一流”视阈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J].广州化工,2017,(6).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