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舞蹈教学实践

2020-11-19刘昕颖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调查研究普通高中

刘昕颖

摘 要: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发布以来,对普及性舞蹈教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课标中指出,教学内容不仅要面向全体高中生,也要面向在舞蹈方面有天赋特长的学生。这给了高中舞蹈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教授不同程度的舞蹈内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舞蹈素材可供选择。笔者通过在常规音乐鉴赏课中渗透舞蹈教学和学校舞蹈团专业训练的形式,在普通高中推广舞蹈,以发放问卷和师生访谈的方式,对目前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调查,归纳总结出实践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完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课标;舞蹈教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7B-0044-08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舞蹈教学要求

(一)课程标准简介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总结了21世纪以来我国高中课改的宝贵经验,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在“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下制定的。

(二)新旧两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对比

目前,《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實验)》一版对比,有诸多优化之处。

1.课程目标。

从之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式课程目标,到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在音乐情境中,能够认知特征与背景、体裁与形式等,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或社会文化生活中,能积极参与实践、体会实践、理解实践,从而提升对实践的理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团队精神。

除此之外,新的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概念,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

2.结构。

课程结构从之前的必修课程设置,转变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相关模块的对应延伸和必要补充。选修课程则更偏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三)新课标中舞蹈课程的内容要求

1.必修课程——“音乐与舞蹈”模块。

在必修课的音乐与舞蹈模块中,教学内容要求更注重作品鉴赏。要求结合舞蹈作品观赏,加强对学生鉴赏与评价能力的培养。并要求注重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的学习,突出对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视。

当然,在这一个模块的学习中,还是要跟学生强调音乐与舞蹈两者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两者如何相辅相成,如何相互作用。在舞蹈的鉴赏、表演和创编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都要与音乐艺术紧密结合。

2.选择性必修课程——“舞蹈表演”模块。

作为必修课的延伸与补充,选择性必修课中的舞蹈表演模块则更注重提高学生兴趣,在打好鉴赏基础的情况下,巩固舞蹈表演与编创技能,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舞蹈表演教学可以由行政班级、跨班级组合及学校舞蹈团等多种组成形式进行。要遵循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过程递进化、舞蹈技巧学习的重复性、舞蹈语汇获得的准确性的基本原则。

二、已实施的舞蹈课程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生生理心理特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笔者将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一年级学生的音乐鉴赏课,在过程中渗透舞蹈教学内容;第二部分是面向学校舞蹈团的专业舞蹈课,主要包括基本功、古典舞把上组合和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创编。

(一)音乐常规课上的舞蹈渗透

我国目前共有三版高中音乐教材,分别是湘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和花城版(花城出版社出版)。每版都包含《音乐鉴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歌唱》《演奏》《创作》六本教材。内蒙古地区高中学段使用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音乐常规课以《音乐鉴赏》教材为主,在课程中渗透其他教材内容。《音乐鉴赏》为目前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修教材,共分为《音乐的欣赏》《音乐的美》《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的体裁》五个单元。《音乐与舞蹈》教材中包括《舞蹈的魅力》《乐舞交融》《踏歌起舞》三个单元。

1.国内外民族民间舞蹈鉴赏。

《音乐鉴赏》 教材中的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和《音乐与舞蹈》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乐舞交融》,都是围绕国内外民间音乐和舞蹈内容展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两个单元内容整合成为国内外民间歌舞乐鉴赏。通过欣赏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歌、舞蹈、器乐作品,使学生在认识不同民族民歌乐曲的同时,还可了解国内外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以《蒙古族歌舞乐》一课为例。本课是将湘版《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第一部分少数民族音乐中《辽阔的草原》与《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第二部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骏马雄鹰——蒙古族舞蹈》两课内容相结合。围绕蒙古族特有的民歌演唱形式、典型器乐和舞蹈实践三部分进行。《骏马雄鹰——蒙古族舞蹈》一课,教材中使用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为舞蹈音乐,介绍蒙古族舞蹈中的手位、脚位动作和基本舞姿,欣赏素材使用了莫德格玛表演的《盅碗舞》和巴图表演的《鹰》。笔者将教材内容中的基本动作元素进行提炼,在音乐常规课上只进行肩部和手臂动作的教学,结合蒙古族民歌和乐曲,形成了一节动静结合、实践与欣赏并行的蒙古族艺术欣赏课。

《蒙古族歌舞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和音频播放,让学生聆听蒙古族民歌,感受长调与呼麦的独特演唱方式。                             2.通过讲授和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蒙古族器乐演奏,能够辨听马头琴音色和演奏技法。3.通过教师示范和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使学生在实践和欣赏中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蒙古族特有呼麦和长调民歌表演类型、马头琴的特有音色和蒙古族肩部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班级同学展示马头琴演奏。

2.鉴赏新授:

(1)介绍马头琴的构造和演奏技法,并与大提琴对比。播放大提琴版和马头琴版的《鸿雁》,让学生区别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在音色和旋律演绎上的区别。(2)播放长调和呼麦的表演视频,教师介绍长调和呼麦演唱的独特之处,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同时发出两个音域的声音。(3)教师展示四个八拍蒙古族舞蹈动作,师生共同讨论:在蒙古族舞蹈中,哪些身体部位的动作最为丰富,为什么?让学生总结出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元素与游牧生活习性有关。(4)将四种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耸肩、上下硬肩、前后硬肩、笑肩),以示范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的肩部灵活性。再配以蒙古族短调民歌《酒歌》伴奏,分组进行展示。

3.总结:播放2011年春晚节目《吉祥颂》,师生再次回味蒙古族歌舞乐。

课后总结:

本课通过对蒙古族民歌、乐曲、舞蹈的学习与欣赏,让学生感受了“马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对艺术的影响。特别是舞蹈部分以肩部动作为例,向学生呈现了蒙古族在骑马过程中上身的基本体态。授课过程中,通过看、听、做的方式,让学生多感官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

2. 舞蹈和舞劇作品鉴赏课。

在湘版《音乐与舞蹈》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舞蹈作品鉴赏内容。特别是第一单元——舞蹈的魅力,从独舞、双人舞,到三人舞、群舞再到舞剧,都以作品鉴赏为主,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外舞蹈作品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其中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的作品大部分是以我国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为主,如《春江花月夜》《海浪》《牛背摇篮》《走·跑·跳》等。舞剧部分则是以国外经典作品《天鹅湖》为主要鉴赏内容,延伸出舞剧和芭蕾舞的发展及20世纪传入中国后的中西合璧剧作,如《红色娘子军》《丝路花雨》等。

《天鹅湖》是由19世纪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曲,佩蒂帕和伊万诺夫编导的四幕舞剧,是世界四大经典芭蕾舞剧之一。从舞剧编排来看,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以及古典芭蕾双人舞程式等各种舞蹈形式的运用,完备了古典芭蕾舞剧的结构构成,也为后世交响化舞剧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因此,欣赏《天鹅湖》,对于学生认识舞蹈形式是再好不过的素材了。于是,笔者将舞剧中的经典舞段提炼整合,形成一节面向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综合型《天鹅湖》鉴赏课。

《舞剧<天鹅湖>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剧第二幕中的独舞、双人舞、群舞的片段,了解《天鹅湖》中的主要舞蹈表现形式。2.通过欣赏第三幕舞剧片段和实践舞剧中简单舞蹈动作,认识波兰玛祖卡舞和西班牙舞蹈风格及舞剧中哑剧的运用。

教学重点:

感受中西舞蹈审美的差异和多样性,并对舞剧《天鹅湖》欣赏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播放《天鹅湖》第二幕中经典片段《四小天鹅》,呈现本课主题。

2.深入展开;

(1)介绍舞剧剧情及主创人员。(2)舞剧中会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呈现角色性格和剧情。独舞等同于话剧中的独白,播放第二幕奥杰塔的独舞片段;双人舞如同对话,播放第二幕王子与奥杰塔的双人舞;群舞多用于渲染和烘托舞台氛围,播放第二幕群舞片段。(3)舞剧中也会使用不同的舞种以丰富舞蹈语汇。播放第三幕西班牙舞和玛祖卡舞片段,并讨论两种民间舞的风格特点,让学生模仿动作。(4)为了更直观地描述剧情,现代舞剧中会借鉴哑剧中的动作。以“你、我、看见、喜欢、跳舞”等词语为例教授动作,学生模仿,师生互动。

3.实践:播放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表演的《天鹅湖》第二幕,王子与奥杰塔初见面对话的舞段。让学生试着翻译动作表现的具体内容。

4.总结:播放舞剧演员谢幕片段,导出舞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励志内涵。

课后总结:

本节课按照音乐与舞蹈课程标准,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将舞剧《天鹅湖》的经典片段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特征。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参与互动,以简单的、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舞蹈语言的理解能力。

(二)舞蹈团专业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校以舞蹈团的形式,面向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有舞蹈基础、热爱舞蹈的学生开设了“舞蹈表演”选择性必修课程。每周至少一次上课时间,每次上课时长保证至少两个小时。学生完成每学期的18课时学习,并积极参与到舞蹈团的演出活动中即可修得相应学分。课程设置考虑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生舞蹈学习程度和地域民族特色,以基本功训练、校本蒙古族舞蹈和参赛舞蹈作品编创三部分内容进行教学。

1.基本功训练。

软开度方面,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水平,软开度方面有不同的训练目标。舞蹈特长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掌握下腰、横叉竖叉、前旁后抱腿等软度动作的前提下,学习技术技巧如大跳、平转、原地吸腿转、踏步翻身等。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以热身活动为主,以合理安全为原则,循序渐进,针对前旁后腿、横叉竖叉、肩膀、腰等进行软开度训练。

舞蹈能力方面,以两种形式进行。把上古典舞基础训练,是笔者根据学生舞蹈程度自编“活动、擦地、蹲、小踢腿、腰、单腿蹲、大踢腿”的组合练习;把下古典舞身韵,使用了北京舞蹈学院王伟教授主创的“身韵巡礼”教材,“手之语、旁提漫步、风火轮、云间转腰”等组合。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需将动作简化。旨在训练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对肢体和眼神表情的灵活运用。

2.蒙古族舞蹈校本课程。

新课标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而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进舞蹈艺术。因此,除了常规的基本功训练外,舞蹈语汇训练都以学生接触较为频繁的蒙古族舞蹈为主。

笔者借鉴内蒙古艺术学院的蒙古舞训练体系,再结合舞蹈团学生实际情况,使用蒙古族民歌为伴奏音乐,编创了多个针对训练手臂、肩部、步伐的舞蹈组合。并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加入了盅碗筷舞蹈道具的使用。在课程内容中给学生分组,鼓励学生编创,从最短的一个八拍动作到四个八拍动作再到一分钟的组合,再将各组组合整合到一起,编排成短小的练习作品。以下是一节面向舞蹈团学生的蒙古族舞蹈道具实践课。

课题:蒙古族舞蹈道具使用及实践

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蒙古族舞蹈中道具使用的风格和特点。  2.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标志性的蒙古族道具盅碗、筷子、安代舞的动作。 3.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实践和欣赏中尝试舞蹈编创并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魅力。

主要教学内容:课上主要复习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组合,通过师生共同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内容。后半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活动中。学生将前半节课已掌握的动作要素融合进舞蹈道具的使用当中,并进行小组作品编创。

教学过程:

1.导入:

(1)老师跟随音乐进行蒙古族舞蹈展示,呈现主题。(2)问学生都看到了哪些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元素。

2.复习回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肩部组合、手臂组合、步伐组合。

3.道具新授:教师分别示范和讲解三种蒙古族鄂尔多斯舞蹈道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编创拓展:

(1)给每位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选舞蹈道具,结合所学舞蹈动作进行一个八拍的道具舞蹈编创。(2)分成三个大组,将组员们设计的动作进行组合排列,并配合音乐和道具编排成一个小的舞蹈作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

5.总结汇报:

(1)三组分别跟音乐作品展示。

(2)老师点评总结。

教学效果评价:

课后的教学效果要分两类学生而言。一类是擅长舞蹈的学生,这类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动作模仿能力,记忆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动作,他们在小组编创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他们的编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提升;另一类是零基础的学生,这类学生可以完成动作模跳和使用简单舞蹈道具,与组内同学积极配合,参与到最后的舞段表演当中,并对舞蹈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针对目前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重点中学,学校整体学习氛围浓郁,学生学习能力强,兴趣广泛。根据目前在学校开设的舞蹈相关教学内容,笔者面向文理科普通班级和舞蹈团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以获取教学反馈,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研究抽选文理科班级各一个,文科班收回50份,其中男生16份,女生34份;理科班收回54份,其中男生38份,女生16份。舞蹈团共收回46份,其中男生12份,女生34份。普通文理班和舞蹈团的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问卷,以不同的问题选项得出清晰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普通文理班调查结果分析

文理科班学生的男女比例、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不同,在个别选项的结果上略有差别。

1.为了解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感兴趣程度,在问卷中设如下问题。

(1)你认为舞蹈能夠增强你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吗?

文科班74%的学生认为能,20%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6%的学生认为不能;理科班72%的学生认为能,17%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1%的学生认为不能。

(2)你认为舞蹈可以使你的四肢活动显得更协调吗?

文科班72%的学生认为能,24%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4%的学生认为不能;理科班83%的学生认为能,15%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1%的学生认为不能。

(3)你觉得跳舞能够令你心情舒畅吗?

文科班48%的学生认为能,34%的学生认为一般,18%的学生认为不能;理科班63%的学生认为能,31%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6%的学生认为不能。

根据以上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舞蹈能够增强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也能够使肢体活动显得更协调。但第3题文科班的结果不到半数的学生认为舞蹈能够使人心情愉悦,通过访谈,认为不能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自己肢体不协调,跳起舞来很奇怪,所以跳舞不能使我心情愉悦”,还有的学生说“几乎没跳过舞,相比之下听音乐、运动更能使我心情愉悦”……

2.为了解学生日常舞蹈活动参与情况,特设置如下几个问题。

(1)你的小学和初中学校是否组织过舞蹈学习和表演活动?

文科班28%的学生表示一次都没有,56%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16%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理科班有31%的学生表示一次都没有,59%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10%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据学生回忆,在他们的小学和初中会举办艺术节一类的校园活动,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舞蹈兴趣课,通过参加这些课程活动,有一部分学生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并对舞蹈学习产生了兴趣。

(2)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参加到舞蹈节目的排练和表演中吗?

文科班24%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48%的学生选择“还可以”,28%的学生则表示不愿参加;理科班22%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52%的学生选择“还可以”,26%的学生则表示不愿参加。

(3)你平时喜欢观看或欣赏舞蹈类的节目吗?

文科班26%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观看,56%的学生选择“一般”,1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观看;理科班1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观看,63%的学生选择“一般”,1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观看。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知,由于高中阶段课业压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看电视和线上媒体节目,更多的是听音乐和阅读。但有一部分学生会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观看类似《起舞吧!齐舞》《这就是街舞》类的综艺节目,也会在春晚和跨年演唱会之类的演出活动中关注舞蹈节目。

(4)你喜欢在音乐课上学习到与舞蹈相关的内容吗?

3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据实践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每节课实际超过80%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舞蹈肢体活动环节。但也有个别的学生只愿意坐在座位上看别人参与。笔者认为,这与他们的思维品质发展有关。高中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独立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他们一般不盲从,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好走极端,易产生片面性、主观性、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因此,在普通班级推广舞蹈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肢体活动和师生互动的环节,基本只有少数同学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的带动。

(5)你认为《爱我中华》韵律操是否丰富了你对中国舞蹈的认识?

为了能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中国优秀民间音乐与舞蹈,并对其进行普及性推广。我校特将由中央民族大学编排的《爱我中华》韵律操中学版设定为课间操内容。伴奏音乐在《爱我中华》主题旋律基础上融入各民族音乐元素,动作将民族舞蹈与韵律操相结合,呈现出多元风格和生机勃勃的活力。调查中有69%的学生认为,韵律操丰富了他们对中国舞蹈的认识。

(二)舞蹈团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舞蹈团的日常教学和活动区别于普通文理班音乐鉴赏课上的舞蹈教学,团员经过面试筛选,大部分有舞蹈学习经历和基础,且对舞蹈有浓厚的兴趣。除了日常课上的训练,舞蹈团还会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本次调查针对目前舞蹈团的教学内容、管理建设、作品编排等方面进行研究,共在高一、高二年级发放46份问卷,收回46份,其中高二年级包括12位男生和16位女生,这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舞团训练经验,另还有刚加入舞团的高一年级18位女生。根据问卷中各项回答,得出以下分析。

1.为了了解学生的舞蹈基础,设置如下问题。

(1)你是否有学习舞蹈的经历和基础?

高二年级有50%的学生是零基础,其中包括12位男生成员,他们均未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32%的学生有过舞蹈学习经验,但后因文化课学习没有坚持;剩下的18%是一直坚持接受校内外舞蹈训练的学生。高一年级因筛选面试时的要求,所以没有零基础学员,其中61%的學生是从小学习舞蹈,但初中后未能坚持,剩下的39%均是一直坚持舞蹈学习的学生。

(2)你觉得参加舞蹈团意义大吗?

本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参加舞蹈团的内部驱动力程度,结果显示有91%的学生认为参加舞蹈团非常有意义,而仅有极个别学生选择“还可以”。在师生日常交流中,有的学生表示,为了考一个好大学,在高中阶段必须把文化课学习放于首位。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有了参加舞蹈团的经历,更利于自己在大学综合发展。

2.为了了解学生对于目前舞蹈团课程设置的接受程度及期待学习的内容,还设置了以下问题。

(1)你喜欢舞蹈团训练时的课上内容吗?

76%的学生非常喜欢,24%的学生选择“还可以”。笔者查阅调查问卷时发现,选择“还可以”的学生大部分为高二年级的男生,由于多是零基础学员,课上主要以剧目排练为主,基本功训练为辅,学生对于课上内容接受和消化得较慢。

(2)你最喜欢舞蹈团训练时的哪个部分?

15%的学生喜欢课上的基本功训练,80%的学生喜欢剧目排练,只有4%的学生喜欢小组创编。在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中,独创性思维发展是最为缓慢的,因此,在每次含有小组创编内容的课上,只有小部分专业能力强,也就是舞蹈语汇积累丰富的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并带动其他学生。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更愿意参与模仿性的学习,如以教师为主导的剧目排练课。

(3) 你认为参加舞蹈团能给你带来什么?

本题的设置是想要了解通过参加舞蹈团的教学活动,学生都有哪些收获。学生的选择结果如下图所示。

(4)你最喜欢目前舞蹈团的哪个成品剧目?

本题共有四个选项,也是目前舞蹈团常表演的作品。《采薇》和《书简》是两个古典舞学跳作品,出自舞剧《孔子》,主要由舞蹈团高二年级男女生表演。《苏都日》是我校原创舞蹈作品,“苏都日”是蒙古语“书、书籍”的意思。作品以蒙古族舞蹈元素为基础,将学生学习主题融入其中。以书籍为道具,并在作品音乐中运用马蹄、钟摆等声音。通过作品告诉学生,时光如白驹过隙,要珍惜时间,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作品《我爱你中国》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创作的现代舞蹈,由舞蹈团高二年级女生表演。本题中学生最喜欢的作品是《采薇》,选择人数占比57%。

(5)你希望通过舞蹈团的课程学习到什么舞蹈?

本题中,提供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四个选项。选择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古典舞选项,占比41%。其次是现代舞选项,占比33%。

四、高中舞蹈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构想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重点高中教师面向的是中考中表现较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扎实,学习经验丰富且理解能力强。但由于初中阶段的时间和精力大多都分配给了文化课学习,所以舞蹈方面的高水平学生只占极少数。因此,重点中学舞蹈教师的教学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以舞蹈水平划分,学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零基础,基本没有接触过舞蹈的,此类以男生为主;二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过舞蹈,但中途放弃的,这类学生对舞蹈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三是一直坚持舞蹈学习,高考选择舞蹈特长生或舞蹈专业的学生。面对这样参差不齐的授课对象,教学实施确有难度。在第一类学生中推广和普及舞蹈,让他们能够对舞蹈有更为客观和深层的认识,以及更好地让第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重拾舞蹈,向第三类学生过渡,是笔者日后教学中重点努力的方向。

其次,教学时间有限。这个问题是针对舞蹈团的训练而言。由于学生生源结构和毕业输出走向的原因,部分学生到了高二下学期基本就不再参加舞蹈团活动,那么,已成型的舞蹈作品就需要再填补低年级的学生,或是在现有人数条件下再编排新的作品。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有效时间和时常更换的成员,编创出更多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舞蹈教学发展构想

笔者在多次外出参加培训和比赛的过程中发现,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优秀的高中舞蹈团体,如北京的金帆舞蹈团和海南嘉积中学的舞蹈男团。这些舞蹈团不论是从师资到规模,还是从每个作品创作选材和团队建设都非常完善,甚至不逊色于一些大学的专业舞蹈系。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作为一名高中舞蹈老师,在钻研教学的同时,还要具备舞蹈编创能力和组织能力,并能够协调好与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多方关系。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有相当大的可发挥空间。首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将学生普遍喜愛的街舞元素融入到普及性课堂,尝试从舞蹈兴趣导入后再转为舞蹈深化学习。其次,丰富教学手段,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舞蹈学习环境。如开设公众号,在假期和周末开展线上教学。再次,充分利用当地艺术资源,编创出更多优秀的民族传统舞蹈作品,为学生树立文化传承意识。

五、结束语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到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陶盆,再到《吕氏春秋·古乐》中的文字记载。舞蹈自古就是各民族表达情感、表现生活方式的主要手段。舞蹈以其简单的肢体表达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段生动形象的历史。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开始进入到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成为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作为高中舞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日常教学到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兴趣。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文化自信。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加深国民对自己文化的喜爱。《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明确指出应具有经典型和广泛性,兼顾传统和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突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线。新的时代,带给舞蹈教师很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只有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学习,才能以扎实而广博的学识,实现教书育人之价值。

参考文献:

郑慧慧.中小学舞蹈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调查研究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