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项目入园指标体系创新研究

2020-11-19

生产力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自贸港入园产业园

(海南大学 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引言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以来,国家及政府不断地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底,海南25 个产业园区共落户各类企业1.958 8 万家,以不到全省1%的土地面积贡献全省税收总额的33.9%①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j/2020/04-08/9150574.shtml.。整体而言,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趋势向好,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普遍存在视野不开放、项目不具体,难以“引领发展”的问题。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核心载体[1],项目引进对于园区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设计并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产业园区入园项目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为园区引入产业提供考评参考势在必行。

二、文献综述

关于自贸港产业园项目发展,从产业互适的生态学角度Teny Tudor 等(2007)[2]认为自贸港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政策、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匹配性尤为重要,因此在产业的选择上要推进绿色生态项目,以此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产城影响上,Emerson Dan(2003)[3]认为产业园区将重塑一个城市,会严重影响一个地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引入产业务必考虑产业对城市影响的方向及力度,引入项目必须要有经济影响覆盖面、有良好贡献的预期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回顾以往的项目入园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国外学者Athreye(2000)[4]研究中指出园区与企业规模较大是美国硅谷园区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这表明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入园项目的品牌效应对园区规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学者左小德等运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一套关于评估开发区招商项目的优劣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指导产业园区项目入园的产业选择具有指导意义[5]。马铃(2005)[6]仅从项目入园的“生态门槛”入手,提出土地、资源、污染物、绿色管理四个维度的绿色招商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关于产业园区项目入园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具体细化的指标更少。然而,入园项目的产业定位与园区定位的一致性、项目自身运营过程中的产业链延展性、项目起到的示范效应等也都是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价值属性,有必要纳入到综合性产业入园项目指标评价体系中进行考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经济可持续化发展,需要跳脱传统的政策制度宏观切入点,从产业类型、产业特色、产业吸引、就业规模等微观产业发展层面切入,创新性构建出一套更为适用的柔性产业入园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海南自贸港入园项目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0 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为了加快启动海南自贸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目前在海南多地已经同步举行了海南自贸港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涉及200 个项目逾千亿资金①数据来源于经济参考报: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200414/4655978.shtml.。海南目前产业园区的发展呈现出新变化:一是旧园区正在实现新转型;二是老牌园区洋浦经济开发区近两年来展现新活力;三是新园区海口江东新区正加紧建设,崭露头角。整体发展形势向好,但是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发展与国内外其他城市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且海南不少产业园区建设仍处于初期探讨建设阶段。对于发展海南自贸港入园项目而言,一个精准无误的产业定位是把园区经济打造成海南自贸港做大流量的“量点”和突出实效的“亮点”的关键所在。关于海南自贸港入园项目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园区发展过度依赖政策红利,招商引资急于求成,导致园区质量的“量”高于“质”

海南省陆地面积约占3.54 万平方公里,有4 个地级市和15 个县级市或县,但目前产业园区的数量却有高达80 个②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s://f.qianzhan.com/yuanqu/diqu/46/?pg=5.,但海南省的本土资源、人口数量、环境及基础设施等现状却无法承受如此高密度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其原因主要是部分产业园区过度地依赖政府的土地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扶持政策,忽视了产业园区的顶层规划,产业布局未经过谨慎的深思熟虑,而是为了急于招商引资进行高频率的自行上报园区建设方案,从而造成了产业园区泛滥,但质量并不达标的“量”高于“质”的园区经济发展局面。

(二)园区定位不明确、建设特色不突出,产业园区间共生联动性弱

近年来由于政策红利不断涌现,很多产业园区才逐渐趁势成长。但大多数园区的发展均是政府主动牵头,园区的规划多由国家设计院完成,因此园区间的结构布局大多类似,缺乏园区自身特色的展现。也是因为同质化严重,造成入驻企业之间为了获取同类型资源而出现恶性竞争,使得入驻企业间的互动联系减弱,不利于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各产业园区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定位,因而对于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能正确地认识并展现,这样也增大了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阻力。

(三)资金匮乏,融资方式单一

海南许多产业园区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基础设施、人才资源等相对而言较为匮乏,弥补这些发展短板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投资周期长、前期投入资本大、收益相抵缓慢等特点,在吸引社会资金方面的困难极大。因此,产业园区的经济投入多是紧盯政府的财政资金扶持。单一的财政资金来源的扶持力度有限,且审批流程复杂,这对于初期建设阶段的产业园区而言很难发挥持续性的效应,甚至造成了有些产业园区在初次崭露头角时就已经“夭折”,未获得后续的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产业入园项目的核心在于按照产业选择要正确、产业定位要精准、产业特色要突出的“三要”原则的思路,针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海南自贸港产业入园指标要素因子,构建出一套综合考量各种影响产业入园项目重要因子的相应指标体系与评价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范式,发挥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吸引相关入园企业项目联动式布局,进行良性的市场竞争,从而推动产业园区项目的健康发展,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

四、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项目入园要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本文结合海南目前产业园区入园项目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产业入园项目的要素从“硬性”入门级别指标及综合性评价级别指标因素两个层面去进行。其中“硬性”指标正是做好项目入园的事前控制,保障申请入园的项目基本条件满足产业园区的基准定位,有助于未来园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入园项目发挥重要效应。此外,产业园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园区内部的入园项目、项目主体、企业家三者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入园项目的考察不仅需要对项目大方向上的“硬性”条件的基本掌控,更要关注入园项目自身的发展前景、项目主体能力的考核、企业家自身的综合实力等重要因素,也是关键的“软性”条件,对这些“软性”条件的综合性评价级别指标的设立也是对项目入园后发展状况进行事中事后控制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推动项目建设与园区经济的共生性发展体系的建立,共同助推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经济的质化建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的“硬性”及综合性评价级别指标如下所示。

(一)产业入园项目“硬性”入门级指标

本文设置的“硬性”入门级指标主要是保障申请入园的项目基本状况符合产业园区发展的基准,只有在满足以下“硬性”规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后续的效益评价阶段:

1.入园项目是否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型。该项指标因子主要是体现了项目与政策法规的匹配程度。

2.入园项目的投资贡献力度是否合乎要求。项目发起者对于项目完成的基本保障是否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入园项目层次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3.企业资质是否达标。该项指标因子主要是对入园项目的企业主体进行资质审查,通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入园项目企业主体的实力以及资质是否符合运营入园项目的硬性条件。

(二)产业入园项目综合性评价级别指标体系

参考国家及海南省政府机构颁布的企业项目入园准入条件指标及产业入园项目指标体系建立等相关文献[7-10],分析典型成功产业园区入园项目选择的经验特色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入园项目发展现状及当下项目入园的发展局限,从企业综合实力、项目效益贡献度、项目科研承载力、项目“产园”融合度等4 个维度入手:

A1 企业综合实力:资金实力、核心竞争力、风险管控能力

A2 项目效益贡献度: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A3 项目科研承载力:科研资本投入力度、科研技术水平

A4 项目“产园”融合度:产业集聚效应、园区战略契合度

五、指标体系构成因子的内涵、评价内容及其数理模型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成因子的内涵及其评价

基于初步构建出的产业园区入园项目综合性指标体系框架,该指标体系各因子具体内涵如下。

1.资金实力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依靠自有资金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资金优势或能力。从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否广阔、资产的拥有情况等都能侧面反映出企业资金实力是否雄厚。该因子考察对于反映入驻企业的层次水平,用此来筛选入园项目企业主体的实力级别,资金雄厚的企业实力才能更有优势做好项目建设与发展。

2.核心竞争力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主要是测评项目主体企业的综合性竞争力,包括企业的排名、品牌优势及市场占有率,其本质所体现的是产业或企业竞争力的内生更替。

评判内容主要可通过三大方式,分析企业的排名、品牌优势以及企业项目产品(或业务)的市场增长率。

(1)分析入园项目的企业主体是否为上市公司、近年来该企业排名是否为世界或全国前500 强的公司。

(2)分析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拥有良好知名度、信誉等状况;是否具有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或市场影响程度或者具有地方品牌或其区域市场影响。

(3)分析入园项目产品(或业务)的市场增长率,可以分析该入园公司该项目历年的营业额和利润,进行趋势分析,以估算其市场增长率。

3.风险管控能力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的能力。该因子是对企业投资的入园项目建设的能力考察。

4.生态效益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循环利用率、污染排放强度以及绿化水平等三方面的量化,项目建设能够在低消耗、低排放的基础上高产出,有助于加强园区的环境承载力,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5.社会效益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指入园项目实施后对社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示范效应、社会就业率以及行业竞争提升率三个方面,其中项目示范效应指项目建成后是否能够打造成为园区内部的标杆性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社会就业率指项目从施工到建成运营预计带动多少人群就业创业;行业竞争提升率指项目建设对其所在的行业而言将会有多少的竞争性。

6.经济效益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指项目建设实施后能够直观创造出的经济产出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税费贡献率、投资收益周期以及财务利润增长率。

7.科研资本投入力度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主要是从项目科研投入的成本出发,考量入园项目关于研发投入的占比情况。主要内容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储备资金、技术设备先进程度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数量。

8.科研技术水平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入园项目科研技术水平的考核,通过该指标考核能够侧面评估该项目投入与项目水平是否成正比,主要内容包括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科研人才引进与培养能力。

9.产业集聚效应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是对项目入园后的后续发展的考核评估,入园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的集聚效应是园区获得持续性发展动能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项目产业延展性以及项目辐射效应三项。

10.园区战略契合度因子的内涵及评价内容。主要考察的是入园项目与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是否一致。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与园区定位匹配度、项目与园区环境相容性以及项目与园区产业共生性。项目与园区产业共生性指的是入园项目的引进并非独立的建设,而是要形成与园区内已有产业的良性互动,打好项目间的配合,共享已有的资源与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内项目的和谐共生。

(二)指标体系数理模型的构建

基于上述关于指标体系因子的内涵及评价依据,分析各因子间的联系,综合反映待入园项目的可取度,才能更好地保证入园产业项目的质量。通过将以上产业选择的十大因子放入一个模型中去,建立起入园项目评价计分表(见表1),积分表中包括各因子所占权重和每个因子的评分项目。其综合考评值可以通过如下模型获得。

Y=∑aiXi=a1·X1+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a9·X9+a10·X10

ai表示每个产业要素因子所占的权数

Xi表示每个产业要素因子所得分数

∑ai=1.0

表1 入园项目评价计分表

六、结语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不断深入,海南产业园区迎来了新的“商机春天”。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将逐渐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如何打好响亮的自贸港建设第一战,“弹药武器”质量是关键。对入园项目的全方位考察是从源头上筛选“弹药武器”的第一步。因此,本文结合海南目前产业园区入园项目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硬性的入门级指标界定项目初评准入门槛,同时从企业综合实力、项目效益贡献度、项目科研承载力、项目“产园”融合度等4 个维度入手构建出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入园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后续入园项目的评价考核,能够一定程度上对未来产业园区入园项目的筛选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自贸港入园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辽宁地区自由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