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臂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20-11-19李昌娣蒋清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渗液静脉炎病案

李昌娣,蒋清云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极易发生静脉炎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局部组织坏死问题[1]。静脉输液港与PICC为临床常见的化疗置管方式,本研究对上述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124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62)与参照组(n=62)。实验组年龄34~71周岁,均值(57.31±12.55)周岁。有Ⅰ期病案24例、Ⅱ期病案38例。参照组年龄34~72周岁,均值(57.34±12.58)周岁。有Ⅰ期病案26例、Ⅱ期病案3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情况统计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纳入标准:(1)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2)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3)具备化疗条件[2]。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肝肾功能异常;(3)化疗依从性不足[3]。

1.2 方法

参照组置管措施是PICC,取患者仰卧位,应用巴德三向瓣膜PICC进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应用X线片检查确定其导管位置,应用绷带加压包扎,包扎时间为2h[4]。实验组行手臂输液港置管,取仰卧位,应用德国贝朗手臂输液港进行置管,上臂埋置注射座,皮下组织预留厚度为5.0~15.0 mm,皮下隧道内连接其注射座与导管,应用丝线固定于周围组织中,对其外层皮肤加以缝合[5]。

1.3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 19.0,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表述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形式校准,检验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校准基线。

2 结 果

2.1 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置管时间长于参照组,同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1 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n 置管时间(月) 生活质量评分(分)实验组 62 4.74±1.13 82.40±9.93参照组 62 2.33±0.75 66.14±10.96 t 13.9918 8.6569 P 0.0000 0.0000

2.2 乳腺癌化疗患者腹泻、静脉炎、感染、血肿、渗液等置管并发症比较

对实验组腹泻、静脉炎、感染、血肿、渗液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4.84%)低于参照组(19.35%),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乳腺癌患者需要多周期化疗,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故临床采用置管方式避免患者发生静脉炎及组织坏死问题,能够降低患者化疗并发症[6-8]。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置管时间长于参照组,同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实验组腹泻、静脉炎、感染、血肿、渗液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ICC是指经由外周静脉予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大静脉血流速度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将化疗药物予以稀释,避免对血管的刺激。手臂输液港完全置于患者皮下的闭合性静脉输液装置,手臂输液港寿命较长,且完全闭合能够隔离外部细菌,降低置管并发症,效果优于PICC。

手臂输液港于乳腺癌化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表2 乳腺癌化疗患者腹泻、静脉炎、感染、血肿、渗液等置管并发症比较[n(%)]

猜你喜欢

渗液静脉炎病案
病案突进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穿刺处渗液的原因及控制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病案信息化在病案服务利用中的应用效率分析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医院病案管理与改进策略初探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