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快速康复外科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08蔺爱娟
蔺爱娟
(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胸腔镜肺癌根治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癌疾病的主要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和术后愈合快等特点,能够一定程度上确保肿瘤切除率。但腹腔镜手术属于应激性手术,也具有一定创伤性,易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等。因此,本次研究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并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2:13,年龄区间为48~72岁,平均年龄为(60.21±3.15)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14,年龄区间为47~71岁,平均年龄则为(60.17±3.09)岁。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干预:(1)术前:告知患者疾病治疗措施和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对于情绪波动较大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放松,并告知患者疾病成功治疗的案例,激发患者治疗信心。同时,指导患者加强呼吸功能训练,1天3次,1次10分钟。要求患者术前2 h禁止饮水,而术前6h则禁止饮食。(2)术中:合理控制室内温度,观察患者保温情况,对于体温较低者,给予变温痰调温,保持体温恒定,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使用麻醉药物时,合理控制剂量,便于缩短手术后拔管时间。(3)术后:麻醉结束3h后可饮食,严格控制液体引流量,一般在1000ml以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四肢活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症状,通过转移注意力、止痛药物等形式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拔管和肺复张时间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和角色功能四个指标,每项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指标恢复时间对比
研究组25例患者中,术后拔管时间为(2.37±0.48)d、下床活动时间为(18.71±2.86)h、肺复张时间为(3.85±1.72)d;对照组25例患者中,术后拔管时间为(4.39±1.01)d、下床活动时间为(39.85±3.98)h、肺复张时间为(5.74±4.15)d。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t=9.032,P=0.000)、(t=21.567,P=0.000)、(t=2.104,P=0.041),P<0.05有统计学价值。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依次为,物质功能(88.63±2.67)、心理功能(89.74±3.12)、生理功能(90.12±2.07)和角色功能(89.55±3.07);对照组物质功能(70.14±2.36)、心理功能(68.99±3.58)、生理功能(69.88±2.28)和角色功能(71.22±2.97)。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t=25.944,P=0.000)、(t=21.848,P=0.000)、(t=32.863,P=0.000)、(t=21.456,P=0.000),P<0.05有统计学价值。
3 讨 论
近年来,肺癌患病率较高,且多发于老年群体。目前,临床上已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作为肺癌疾病首要手术,并取得显著性效果,可有效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耐受力和抵抗力差,手术难度较大,受多种因素影响,术中若操作不当,会对患者术后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疾病预后具有关键性作用。
快速康复外科干预结合多个环节,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对患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有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2]。术前,大部分患者对于疾病不了解,且伴有手术恐惧心理,易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手术开展。积极与患者交流,舒缓患者情绪,加强健康知识宣讲,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使患者心情愉悦,可有效确保手术开展。术中严格控制室内温度,避免体温过高、过低损伤凝血机制、白细胞功能,增加心血管负担,减少术后感染风险。术后合理控制饮食,加强营养支持,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身体锻炼干预,可有效改善肺部功能,促进疾病痊愈。
综上所述,对胸腔镜肺部根治术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可有效减少疼痛,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