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战“疫”,为“心”护航

2020-11-18刘贵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1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责任担当疫情

刘贵兰

【摘要】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伤害人们身体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尤其是青少年,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该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是笔者进行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疫情   心理健康疏导   宣泄   责任担当   心理暗示   阳光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190-01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给青少年的心理笼上了一层阴霾。有人害怕抑郁,有人沉迷网络游戏,有人因为习惯于网课和假期的散漫模式无法适应学校的紧张生活,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很好的疏导,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伤害。

笔者所带的是郊区学校的九年级内宿班。学生一周与家长相处时间只有两天,加上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为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更多的还是落在学校的肩上。

班主任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谈“疫”色变的特殊时期,更应该用一颗仁爱之心关注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危机。

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全面摸底排查,准确掌握情况

笔者带这个班已经两年,对学生情况有较深的了解。虽然如此,但是为了减少“偶然”,为了以后的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疫情发生后,笔者一直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联系。网课期间,通过网络关注学生,发现心理问题萌芽的时候联系家长,密切询问学生状态,查找原因,共商对策。开学后,利用心理问卷收集数据。课后与学生谈话,收集“情报”。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离异家庭2人,重组家庭2人,困难家庭1人,留守学生1人,排斥学校生活1人),安排家访。如此多渠道综合排查,准确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二、多方同心协力,建立疏导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应合社会、家庭、老师、同学之力,四位一体,协同疏导。疫情期间,社会各界的专家提供了不少有教育意义的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筛选合适的资源,如“了解疫情”“疫情防控”等等,用来消除学生的恐慌焦虑。同时,教师要让家长协助学校,帮助学生缓解负面情绪。在学校,各科任老师,尤其是心理教师的专业指导,也是班主任的最大助力。对于重点关怀对象,还要发动学生帮忙,嘱托班干部多接触那几个孩子,有问题随时报告老师,以便老师及时干预。

三、倾听学生心声,鼓励合理宣泄

教师以现身说法告诉学生,面对疫情,担忧、焦虑、恐惧甚至愤怒等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现象,鼓励学生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九年级有几个小办公室,布置温馨,私密性好,关上房门,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专作师生谈心之用。在这里,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用心倾听,耐心开导。每一次交谈,都是一次心灵的治愈。对于不愿说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作文、随笔和书信中吐露心事,教师批改回复,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倾听”?教师若能以真心待真情,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四、开展生命教育,思考责任担当

疫情之下,今天其乐融融,明天就可能生离死别。生命如此脆弱,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笔者利用班会课开展生命教育,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可贵,珍惜当下。疫情下的众生百态,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有人悲观绝望,沉沦堕落,也有人逆行抗“疫”,以身许国。教师以此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生命该怎样度过?谁是青少年的榜样?教師应引导他们关注抗“疫”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画面,学习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并且勇于承担,乐于承担。青少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拥有了积极的心态和上进的力量,方能青春无悔。

五、发挥学科优势,树立人格榜样

笔者是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常常利用学科优势,在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量作品能引发学生关于人生的思考,为学生指明方向。尤其是里面的文豪大家,为学生树立了人格榜样。“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于一切的教育。”苏轼,政坛失意几经波折,却高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李白,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却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范仲淹,文武双全屡遭贬谪,却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课上,这样的伟人数不胜数。学生在接触他们的作品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时,内心必然有所触动。日积月累,成为一种良性的心理暗示,学生会以他们为人格榜样。

六、倡导阳光备考,营造轻松氛围

九年级学生面对中考,有一定的压力。疫情期间,网课效果不是很理想,给返校后的学习带来困难,更添压力。笔者倡导“快乐学习,阳光备考”,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首先,告诉学生不要焦虑。根据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紧跟老师的步伐,不断前进。考试失常时保持心态平和,给自己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其次,给与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每天微笑对自己说“我能行”,积极的心态,高涨的热情,相信自己能考好,永不言弃,定能够创造奇迹。再次,积极锻炼,劳逸结合。放学后,督促学生打球、跑步、跳绳、拔河、唱歌、跳舞、游戏。丰富多彩的活动,缓解学习的疲劳,释放紧绷的神经,既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心情,为备考助力。最后,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在团结中奋进。如此,学生才能身心健康,积极阳光。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笔者班上的学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正以饱满的激情奋力前行,迎向他们的晴天。

总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九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道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疫情之下,班主任更要用“爱”战“疫”,为“心”护航,让学生以梦为浆,以“爱”为帆,在青春的海上乘风破浪!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责任担当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