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法探析
2020-11-18杨卫星
杨卫星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解学生所困,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星空中展翅翱翔。本文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实施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法;具体措施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对学好理化等其他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部分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校园里传颂着一句顺口溜:“一怕背英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审习文”,这里的“习文”就是指数学的文字应用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胆尝试趣味化教学法,从而为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保驾护航。
一、以趣导入新课,诱发求知欲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以趣导入新课是明智之举,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兴趣倍增。例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数学“从三个方向看”一课时,就如此导入:先直接打开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美景,要求学生一边欣赏,一边齐声朗诵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许多学生从诗词中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最能体现庐山独特景观的诗句。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说出这两句诗词蕴含的意境。他们纷纷举手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个学生如此阐述:“大家能从不同的方向欣赏庐山别具一格的景观,那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周围的物体会看到怎样的景致呢?”此时,笔者立即拿出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等模型教具,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些模型,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自然引入到课堂的深层次探究中去。
二、秉承因材施教,开启创新之门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法宝,尤其为一些学困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引导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一是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握解题思路,二是让学生在寻找与建立等量关系的基础上迅速列出方程组,三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方程组的途径。同时,笔者让学生借助创新思维的翅膀进行求异思考,立足于一题多解的分析研究,让他们首先从不同的等量关系考虑问题,然后从加减法与代入法中选择操作比较简便的方法,最终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当然,笔者还尽量给有潜力的学生多布置一题多解的题型,以便激发这些学生向更高层次的高度攀登。
三、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革新措施,都离不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等细节。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问题是探究数学的核心内容,而趣味化的问题除了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还能激励学生在创新思考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上应多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在一“问”击起千重浪的氛围中学有所获,感有所悟,达到“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通”的神奇境界。
例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时,笔者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了“鸡兔同笼”趣味性的问题:小港村是全县赫赫有名的养殖致富模范,其中,王大爷家共养了鸡兔70只,每天有220 条腿来回走動着,问王大爷家分别饲养了多少只鸡和兔子呢?学生在快速阅读此题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立即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列出已知条件、未知数,积极思考着,计算着,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门径。
四、巧用课程游戏,享受学习乐趣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新形势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合理渗透丰富多彩的小游戏,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例如,笔者在教授“数的绝对值”内容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学号替代x的值,在求出式子的值后再用另外一个同学的学号来表示。类似的每一次游戏活动都是两个学生循环表演。当然,开展游戏活动之时,笔者在向教室里的一个学生打招呼前请全体学生思索:“老师肯向谁打招呼?”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立即举手回答:“老师,你应该向12号同学打招呼。”笔者微笑着反问道:“为什么啊?其实,12-12=0,0的绝对值仍是0,因此,这个学号是虚拟的(不存在)。”这个游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基本上全体学生都参与了。为了继续开展师生互动,笔者在原有题目前添加了一个负号,从而为继续进行数学游戏提供有利条件。这个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案例操作快捷有效,参与者都兴高采烈,个别没有直接参与的学生也一样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充分证明了夸美纽斯的观点,“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
五、营造愉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具体、生动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其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笔者在教授《三角形》一课时,先联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现状,直接用多媒体展示了相似的图形,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形实物入手,激励学生举例身边的三角形实物,从而使他们很快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些规律。接着,及时引出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基本类型。通过创设愉悦的情境,学生主动发现了身边的三角形,积极探究了三角形,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强化课堂训练,巩固探究成功
课堂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但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教师不能盲目实施题海战术,而应该紧紧围绕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训练,坚持“题量适中、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实战训练练有所获,感有所知。例如,笔者在教授“因式分解”“二次根式”“乘方”等内容时,坚持自编适合本班学生训练的讲义,并在学生当堂互相批阅练习卷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点评,不仅表扬优胜者,而且善于发现部分学困生的闪光点并予以适度的肯定与鼓励,促使学生提升自主探究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协调发展。
七、优化复习环节,开阔知识视野
逻辑性比较强是数学学科的显著特点。虽然数学各个单元、章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前后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当下使用的统编初中数学教材就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编写的。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紧密联系相应的知识,并进行分析与比较。学生只有在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才能学习相似三角形,只有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才能顺利进入二元一次方程的探究中去。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立方根”内容时,先让他们认真回顾早已掌握的“平方根”原理,从平方根的定义、符号和开平方运算等方面,逐步引出新授知识的立方根的定义、符号和开立方运算,并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归纳与综合,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立方根的内涵与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趣味化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解学生所困,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星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