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章莽山瑶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2020-11-18欧阳艳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莽山发展

欧阳艳

摘 要:莽山瑶族舞蹈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它的出现不是偶然,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来的,是千百年来莽山瑶族民俗文化积淀、孕育和生长的结果,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具有明显的民俗特征,从它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宗教信仰、生产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研究,才能全面地掌握其舞蹈风格。

关键词:莽山;瑶族舞蹈;形成;发展

莽山瑶族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舞蹈风格和形式的民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沉淀和历史生活的结晶。充分认识瑶族文化,要从它的舞蹈入手,舞蹈是瑶族文化的重要分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生活方式的入侵,传统的舞蹈逐渐衰退,舞蹈的传承已快后继无人,本文就莽山瑶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做简要的概述。

一、莽山瑶族舞蹈的文化内涵

寻找民间舞蹈的根必将从这个民族的历史源头开始,莽山瑶族乡于1957年12月成立,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莽山成为全省第一批设立瑶族自治乡的两个乡之一,瑶族由过山瑶和八排瑶组成。今天的瑶族人民,生活安定富足,过着与世无争的朴实生活,再也无须“过山”;今天的瑶山,风景优美,别致的树皮房、竹房、茅草房、泥墙房,依山傍水的吊脚楼别具一格。

莽山瑶族同胞喜爱歌谣、舞蹈,流传有《盘王大歌》《过山榜文》等历史歌谣,以及一些生产劳动歌、祭祖歌、情歌和谜歌等。盘王大歌歌词长达76段,塘坊村瑶民保存一扎黄底黑字的《过山榜文》长布卷,有1100字,据说传自唐代,一般在传统的盘王节时才展开来吟唱[1]。舞蹈除长鼓舞外,流行的还有花棍舞,其动作有36套,表现择地建房、伐树架屋等一系列筑房的过程动作,猴舞和青牛舞,演员都戴着面具,祈求丰收和平安,舞蹈优美、滑稽。

二、莽山瑶族舞蹈的动作形态

从史料记载及民族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瑶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大山有着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与落后的生产工具下,瑶族祖先采取原始的耕作方式,创造了独具大山风韵的独特文化。

莽山瑶族舞蹈的动作与其他地区瑶族舞蹈动作一样,主要来源于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民俗节日与古老祭祀活动中,起源于劳动与宗教,与农事、狩猎和祭祀等活动息息相关。如长鼓舞、铜鼓舞、祭祀盘王、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祖公舞等[2]。同时,瑶族传统的鼓、歌、舞常常融为一体,三者相互依存,在表演中同时出现,主要有长鼓舞、陶鼓舞和铜鼓舞等。如今,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以崭新的面貌踏上了舞台,用新的样式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

瑶族人民在漫长岁月中,衍生了独具民族特色与风格的民间舞蹈。瑶族舞蹈随着音乐节奏强弱与长短的变化而变化,身体对应做蹲起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寓意和讲究,又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之分,动作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反复,具有古朴、简单、节奏性强等特点。它随性自然,没有胡里花哨的“七拐八弯”,几个简单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彰显地域文化特点,手臂的摆动,脚下步伐的转换,肢体动作的变化无不展示出一种豪迈与奔放,淳朴与自然。

瑶族人民喜欢用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反映生活,日常生活中,以歌传情达意,张口便来,歌为媒、舞助兴,歌与舞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为弘扬民族传统歌舞,瑶民不断挖掘、整理和创作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歌舞。同时,国家实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和保护政策,在一系列措施的倡导下,瑶族舞蹈的保护、传承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扶持与发展。

三、影响莽山瑶族舞蹈形成的因素

近年来,很多的舞蹈艺术家和舞蹈工作者有意识的将山歌、劳动及民族风俗融入舞蹈,不断缩短它们的差距,提炼出形式多样的优美舞姿,以歌叙事,以舞抒情,不断展现着瑶族人民生活、劳动、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景,这些肢体动作基本都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瑶族人民的勤劳、纯朴的生活方式,瑶族舞蹈的民族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舞蹈呈现多样性发展。

(一)生产民俗对莽山瑶族舞蹈的影响

传统的莽山瑶族舞蹈,大部分的题材来源于瑶民日常的生产活动与民俗习性,动作比较简单、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调和时代气息。如反映瑶民原始狩猎场景的《打猎舞》,反映生产生活的《长鼓舞》等,舞蹈时手拿木棍、石棒、鼓,群众吹角击鼓高声呐喊,展现瑶族祖先狩猎的场景。而富有宗教色彩的祭祀性舞蹈,其舞蹈内容也与生产活动密不可分,从其表现内容、表演形式、动作样式可以看出,基本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内心世界,希望获得祖先的庇护,后代繁衍壮大的意愿,从中不难发现瑶族生产生活习俗的影子。

(二)节日习俗对莽山瑶族舞蹈的影响

瑶族的节日繁多,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按其内容和形式,大致上可分为农事、祝祭、纪念和文娱节日等。

莽山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盘王节”,其次是起春节、团圆节。莽山瑶族盘三节是“还盘王愿”,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这天,莽山瑶民穿着民族服装,敲长鼓,跳瑶舞,唱瑶歌,庄重热烈的纪念瑶族始祖盘王。而起春节在每年三月十一日举行,团圆节在农历七月初七,五月端午节喝雄黄酒,在大门上挂青藤以避邪,八月新米节选吉日吃新米饭,祭“谷娘”和祖先,九月重阳节隆重热烈,这些节日大多都源于瑶族中古老的传说故事。

莽山瑶族人民在过节时采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来欢庆和丰富节日的文化生活,其目的为娱神、交际、自娱,是瑶族文化样式的主要体现。节日因舞蹈而热闹、祥和,舞蹈因节日而流传、继承。由此可见,舞蹈是瑶族传统节日的重要表现方式,而传统节日则是瑶族舞蹈得以发展推广的主要载体。

(三)民族信仰对莽山瑶族舞蹈的影响

莽山瑶族人民长年累月的生活在高山密林中,多信奉神和对祖先的崇拜,尤其是祖先崇拜尤为突出。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透露着对自然文化的特殊情感,生活中與自然和谐共处,无不体现着瑶族人民的信仰美,而瑶民的自我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也逐渐萌生。

民族信仰是一种复杂而奇特的文化现象,一般通过其他民俗活动,渗透到瑶族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婚丧礼仪、文体娱乐、社会交际等方面,渗透的过程中难免与信仰民俗搀杂一起。由此而形成的各种节日及民俗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印证着宗教的痕迹,并在舞蹈中映射出来[3]。

瑶族舞蹈几乎来源于瑶族人民的劳动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生活,体现了瑶族的民俗文化及文化内涵,大多数传统舞蹈都在宗教祭祀性舞蹈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这种变化发展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瑶族民俗生产生活变化的反映。瑶族祭祀性舞蹈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最初单纯性为供奉神灵,具有娱神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慢慢地以娱人和庆丰收为主。

四、莽山瑶族舞蹈未来发展方向

莽山瑶族传统舞蹈与瑶族民俗文化密不可分,从远古时代起瑶族的祖先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生产劳动前,都要对相关神灵进行祭祀,祈求平安顺遂。随着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祭祀歌舞中娱神的内容逐渐减少,娛人成分逐渐增多,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脱离宗教祭祀活动外的娱乐性舞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保持着民间舞蹈所固有的原始性、自然性、古朴性和热情性的艺术风格,甚至脱离宗教,出现了无宗教色彩的舞蹈,如极具地方特色的龙舞、狮舞、花棍舞等,形成了自我代表性的审美符号和表演形式。

作为湘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莽山瑶族,它的民族文化与大自然相互依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革,莽山瑶族舞蹈需要在新世纪、新事物的浪潮中不断完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这需要舞蹈工作者解放传统的思想束缚,敢于突破自己,用新的视角与思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无限发挥艺术的想象力,从审美的角度去挖掘、提炼、整理、创编,跟上时代的步伐,寻找民族特色,不失本真,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传播瑶族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瑶族文化的影响,促进瑶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民族政策得以落实,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人们对莽山瑶族舞蹈的认识和了解,极大推动了地方舞蹈艺术全方位高水平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演舞台。作为地方高校的一名舞蹈教师,只有不断地深入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在保护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力求创作新的作品,提升人们对瑶族舞蹈的观念意识,进一步推动瑶族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胜兴.瑶族故事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

[2]郑德宏,郑艳琼,任涛.湖南瑶族风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9.

[3]他们用肢体语言,舞出了瑶族深山的烂漫[EB/OL].http://www.sglyzx.com/html/2016/lnwh_0302/211189.html.

猜你喜欢

莽山发展
莽山黑豚绿色养殖技术带动经济成效
基于PPGI 系统莽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请原谅这个虚构的夜晚
莽山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