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生态伦理与创业意图关系的调查研究

2020-11-18

关键词:意图伦理导向

樊 菲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对自然进行不加限制的利用和改造终究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近年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生态文明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们从文化角度审视生态文明问题的结果之一就是生态伦理以一种全新道德范畴的形式走进社会生活。区别于传统伦理,生态伦理最大的特点在于将道德关怀从人类社会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我国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方略,倡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重目标,生态伦理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必须考虑的因素中。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大学生群体具备较高的人力资本,加之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大学生成为高层次创业和学术创业的潜在群体,以及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1]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感知不确定环境及创业过程的重要渠道,将生态伦理与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成为其重要任务。围绕生态伦理这一视角,本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探究创业教育、生态伦理与创业意图的关系问题,有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生态伦理问题是创业行为实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个体具有伦理美德更符合当前社会对创业者的期待,如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个人表现出更强的创业意图。[2]创业意图在创业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反映个体拥有自己的事业或者开创新事业的打算或倾向。[3]在生态伦理与创业意图的相关研究中,创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创业教育融合生态文明元素、实现生态转型,另一方面当前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图的影响作用。

1.生态伦理和创业意图。伦理问题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以通过提升生态伦理这一无形资产增强竞争优势。[4]生态伦理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强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约束下,人类承担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提倡人类对自然界的道德关怀。[5]生态伦理分为三个层次:伦理理念、伦理准则和伦理美德,伦理理念更多地体现为人类看待自然的根本态度,涉及到人类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伦理准则是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面临生态环境问题时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伦理美德致力于回答人在与环境交往过程中存在何种美德以及如何培养具有生态美德的个体等问题。[6]王南林等在论述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时提出,生态伦理学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价值观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这源自对自然固有价值和人类实践能动作用的认同。[7]而生态价值观是一种生态化或“绿色”的思维模式[8],是促使创业者参与绿色创业的重要拉动因素[9]。创业者独有的个人特质与创业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意图”作为个体潜在行为的内在反射,是预测未来行为的一种重要能力。[10]崔祥民等发现生态价值观与创业意图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11]。据此提出假设H1:生态伦理水平对创业意图有正向影响作用。

2.创业教育的调节作用。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推动创业的重要手段。[12]伴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13]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文明需要创业教育这一发展形式。对于创业教育而言,融合生态文明元素、指导生态创业行为、实现生态转型既是其由初期探索向中期提升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其由面上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14]创业教育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帮助受教育者从单纯的谋职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旨在提高学生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广义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个体,实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15]创业教育有助于帮助创业者坚定创业决心、保持良好心态、积累替代性经验并提升创业技能,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环境诱导水平间接正向作用于社会成员的创业态度,从而推动创业意图的产生。[16]胡瑞等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图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作用关系[1]。当前,创业教育作为创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其对创业意图的影响作用从不同方面得到论证,因此提出假设H2:创业教育在生态伦理水平与创业意图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二、研究设计

1.方法选择。综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访谈提纲设计主要参考汝醒君等[17]的研究成果,包括个体特征、创业意图、生态伦理水平及创业教育四部分信息。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您曾经或正在参加哪些创业教育活动?第二,您参加的创业教育活动中是否涉及生态伦理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三,您参加的创业教育活动对您的创业意图产生了哪些影响?访谈基于这些问题展开,并根据从受访者答案中提取出的概念范畴深入追踪提问,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取受访者对问题的真实解答。由于访谈涉及伦理、道德等敏感话题,可能导致受访者由于感到社会压力而回答能够被社会认可的答案,即出现社会期望偏差问题。为了尽可能减少社会期望偏差的干扰,本研究采取进行一对一访谈,排除受访者受到来自周围人答案内容的压力等因素的干扰;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营造轻松、可信任的氛围,告知受访者将严格遵守匿名保密原则。[18]

在访谈法基础上,本研究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参考访谈结果,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创业意图、生态伦理水平及创业教育四部分信息。其中,创业意图、生态伦理水平及创业教育的测量应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创业意图量表包括“如果我有相关的资源和机会,我愿意自己创办公司”等7个题项[19],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53、KMO值为0.8。生态伦理水平量表分为伦理理念、伦理准则和伦理美德三个方面[6],包括“我关注地球的资源环境现状”“人类的消费需求应该被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人类应对自然遵守道德规范”等18个题项[20],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69、KMO值为0.937。创业教育量表分为理论导向创业教育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两个方面,理论导向创业教育包括“我接受过下列创业教育:创业课程,创业讲座”等6个题项,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08、KMO值为0.753;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包括“我接受过下列创业教育:创业大赛,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基金”等8个题项[21],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27、KMO值为0.773。量表Cronbach Alpha系数均大于0.8,KMO值均大于0.7,量表整体信度及效度较高。

2.样本构成。本研究依托作者参与的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选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科生教学方面,该专业明确将掌握资源与环境管理理论方法纳入教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中也设置创新创业训练环节,学生可选修创业相关课程、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活动。

已有研究表明,基于访谈法的定性研究需要较为详实、深入的访谈资料,注重访谈质量而非数量[17];研究样本可以小,但必须多样化。因此,本研究在访谈抽样阶段运用目的性抽样、异质性抽样和滚雪球式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性抽样选取接受过至少一种创业教育的本科生,保证研究对象可以为核心研究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异质性抽样覆盖访谈对象在性别、年级和班级方面的差异,使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滚雪球式抽样作为前两种抽样方法的补充,通过受访者推荐他们知道的符合访谈要求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访谈,以保证访谈样本的代表性、广泛性和深入性。[22]本研究最终选取14名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开展调研访谈。在访谈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针对更广泛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共回收有效问卷127份。

3.数据处理。本研究将访谈信息转换成文本格式后进行编码:首先进行整体性分析,然后对每一位受访者的访谈材料进行个案分析。编码过程中尝试结合相关文献用自己的语言对访谈信息中的小事件或概念进行命名,并赋予相应的意义。[18]

对于问卷收集数据,本研究将创业意图作为因变量,生态伦理水平作为自变量,理论导向创业教育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作为调节变量,性别、年级和班级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TATA13进行模型估计。

三、数据结果分析

1.访谈信息分析。访谈结果显示受访者的生态伦理水平普遍较高,受访者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问题解决是社会重点问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并明确表示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比较注重环保的人”。14位受访者中有4人创业意图较高,并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阐述原因——“创业者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为别人打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创业若成功,大概率能实现财务自由”“创业能最大程度地开发一个人的潜能,为社会带来福祉”。多数受访者从个人特质、创业风险、创业资源几方面阐述了自己不考虑从事创业活动的原因。

受访者接受过的创业教育可分为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理论导向的创业教育主要通过课堂学习的形式,介绍创业基本理论知识,强调创业过程“应该”采取的行动。受访者认为“创业教育课反而让我抵触创业”“没上课之前认为创业很简单,但是在学习后,知道了我如果创业就要把全部时间放进去”;创业教育课中涉及的生态伦理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认识到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发现经济效益可能因此损失。理论导向创业教育越多,学生越容易感知自身知识储备、能力、资源等方面与教育输入的创业要求的差距[23],从而在理论导向的创业教育调节作用下,生态伦理水平对创业意图的正向影响减弱。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强调实践,这类创业教育越多,构建社会网络与接触创业关键资源的机会越多,获得专业领域实用信息的可能性越大。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前社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痛点,促使学生在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大背景下深入发掘有助于环境改善的方案,进一步萌生创业想法”。例如,有受访者表示“对生态环保的要求在参与‘梁希杯’创业大赛和‘大创’时均有涉及,在以后考虑创业项目的时候会考虑到生态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我们的项目倡导生态、绿色理念”“创业的目的由纯粹为了赚钱变得更加注重情怀和生态文明”。个体通过模拟演练甚至实际操作认识到将生态伦理融入创业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从而在实践导向创业教育调节作用下,生态伦理水平对创业意图的正向影响加强。

综上,本研究认为,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对生态伦理水平影响创业意图的过程具有反向调节作用。

2.问卷信息分析。在定性分析访谈信息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一步收集数据。由于每份调查问卷均由同一人填写,易产生同源偏差问题,本研究选用Harman单因子检测方法进行同源方差检验,将问卷所有条目一起做因子分析,旋转前得到的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37.569%,小于40%,这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同源偏差。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模型1中自变量包括生态伦理水平及控制变量,着重考虑生态伦理水平对创业意图的影响;模型2进一步考虑创业教育对生态伦理水平影响创业意图的调节作用,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理论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两个调节变量,以及生态伦理水平与两个调节变量的交互项(表1)。

表1 模型估计结果

关于控制变量,性别的估计系数在模型2中为负且显著性水平P<0.1,即相比于男性,女性拥有更低的创业意图。年级的估计系数在模型1及模型2中均为负且显著性水平P<0.01,即随着年级升高,创业意图显著降低。班级的估计系数在模型1及模型2中均不显著,即个体在实验班或非实验班接受教育对其创业意图没有显著影响。

关于生态伦理水平及创业教育,生态伦理水平的估计系数在模型1及模型2中均为正且显著,即生态伦理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意图,假设H1通过验证。在模型2中,理论导向创业教育的估计系数为正且显著性水平P<0.01,生态伦理水平与理论导向创业教育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负且显著性水平P<0.01,即理论导向创业教育对生态伦理水平与创业意图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实践导向创业教育的估计系数为负且显著性水平P<0.01,生态伦理水平与实践导向创业教育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正且显著性水平P<0.01,即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对生态伦理水平与创业意图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论相同,假设H2没有通过验证,原因如下:在假设过程中,本研究将创业教育视为一个整体,忽略了不同创业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而在现实情况下这种差异形成了不同创业教育对生态伦理水平与创业意图关系的不同影响。因此,创业教育对于生态伦理水平影响创业意图的调节作用不是单一方向的,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上呈现相反方向。

四、结论与建议

现阶段,创业研究对创业与伦理之间关系的学术探索处于起步阶段,伦理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受到的关注还比较有限。研究表明,生态伦理水平正向影响创业意图,即个体生态伦理水平增加时,创业意图发生更高的概率增加。综合质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创业教育对生态伦理水平与创业意图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理论导向的创业教育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创业课程、讲座等理论导向的创业教育减弱了生态伦理水平对创业意图的正向影响,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创业比赛、研究等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加强了生态伦理水平对创业意图的正向影响。

当代大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生态伦理水平,从个体层面支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生态伦理水平对创业意图的积极影响,大学生要自主接受创业教育,了解相关政策变动,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将生态伦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层面,绿色创业教育是生态文明视角下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注重将生态伦理与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促成创业教育绿色化变革,培养具有绿色情怀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应积极营造鼓励绿色创业的校园氛围,加强绿色创业平台建设,通过开展绿色创业理论研究以及创业竞赛、创业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感知创业行为的机会,推动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实现生态伦理水平向创业意图的有益转化。

猜你喜欢

意图伦理导向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