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档案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2020-11-17刘俊玲
刘俊玲
【摘要】2020年6月以来,长江上中下游沿线地区普遍进入夏季汛期,持续而来的强降雨使部分地区发生一定超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涝灾害,并伴随产生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汛防灾形势复杂严峻,给档案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本文选取长江上中下游沿线地区综合档案保管情况开展调研,针对汛期档案安全保障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沿江地区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降低档案面临的安全风险,确保档案在汛期绝对安全。
【关键词】档案;汛期;安全
每年五月下旬开始,我国长江上中游沿线地区普遍进入汛期,部分地区会发生持续强降雨,导致部分内河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根据历年气象水文数据来看,在夏秋季节我国长江流域地区气候状况偏差,雷暴、冰雹、泥石流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常有发生。因此,做好防汛防灾等各项措施,切实确保档案安全是汛期档案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加强汛期档案安全保障措施的必要性
(一)应对汛期档案安全面临风险的现实性需要。随着进入汛期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也明显增加,此种环境背景下档案的安全也受到一定的威胁。持续降雨给档案保管环境的温湿度调节及控制带来一定的压力;超强降雨造成的洪涝灾害会给档案库房整体安全带来威胁;汛期的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会使得档案面临雷击火灾、泥石流淹没及污染等种种破坏性危害。因此,确保档案安然度过汛期,规避各种破坏性风险是档案工作现实面临的重点任务。
(二)遵守并落实档案法规制度的强制性要求。根据2020年6月20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二十二条、四十四条、四十五条、四十八条规定,档案安全不仅是档案管理内容的一部分,也是档案监督检查的目标以及法律责任规定的义务。因此,档案安全是带有强制性的档案法规制度的要求,加强汛期档案安全管理,确保档案安全度汛是从法律层面对公民的要求,是必须履行做到的基本义务。在汛期档案安全面临风险及危害时,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规定,进行档案的风险转移与安全保障。同时,应接受档案主管部门及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检查,把“依法管档”落实到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中。
(三)保护档案承载的社会及文化功能的需要。档案是人民的历史财富,也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利益至上,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至上”。按照“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保护档案就是保护人民的历史及社会文化,也是维护人民的利益需要。档案承载著涉及历史、民生、科学技术、经济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也承载了原始凭证性、唯一性等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工作是公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是人民文化财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保护好档案的安全,就是守护了人民的历史文化财富,是档案所具有的社会及文化功能的需要。
二、汛期档案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
(一)全面落实档案安全组织领导主体责任。首先,要高度重视汛期档案安全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要求,构建档案安全保障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要切实履行好领导组织层面的督查检查责任,将档案安全纳入常规工作计划及考核计划,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及组织应对突发档案安全事故和险情的能力。其次,要将汛期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整体安全值守和应急准备工作范围,指定负责人对接综合安全值守及应急部门,以提高危机处理的响应速度及协调事务的效率。最后,要对下属单位及部门进行档案安全度汛的业务指导及督查,提高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安全保障意识,督促汛期档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二)严格落实档案安全风险检查及隐患排查各项内容。档案安全的保障基础是预防为主,在日常档案管理活动中,档案安全检查已经作为常态化工作纳入了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新修订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对档案安全隐患排查、处置及督查均做了规定,而第四十八条则对依法处分档案安全隐患及事故处置不当行为做了明确规定。在汛期,尤其是在发生超警戒水位的长江上中下游沿线地区,采取提前介入模式,对档案的安全进行检查,采用日巡查制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危机及险情到来之前提前排查隐患,及时处置,避免对档案造成损害,这是保障档案安全度汛必不可少的措施。档案日常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内容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科学制定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安全演练。各地区各级部门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本单位档案业务用房建设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档案安全应急预案。针对汛期长江沿线地区面临的洪灾、泥石流、雷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在档案安全应急预案中加入相应防范措施。在汛期来临前,各单位要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开展档案安全应急演练,要认真落实档案安全度汛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档案部门要全面提高档案安全保障及危机防范意识,加强安全值守,24小时不间断监管档案安全,发现危及档案安全的事项,要第一时间向责任领导汇报,及时消除档案保管安全隐患,确保档案资料得到安全妥善保管。涉及严重威胁档案实体安全的,要及时将档案转移到安全场所,确保实体档案的绝对安全。
(四)结合水文气象情况保障档案库房“八防”措施。档案部门要密切关注气象状况及汛情动态,根据水文气象预报信息对库房的“八防”措施进行保障和加强,并进行适时调整,在保证档案库房日常“八防”措施的同时,加大新风交换,温湿度调节等人工干预措施。同时,加强与安全应急部门、气象部门、物资保障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做好应急物资及人才的储备与保障。在保证档案库房日常“八防”记录的同时,还应建立档案安全度汛管理台账,做好汛期安全管理记录。全面记录档案安全管理督查、检查、自查、演练和安全隐患排查处理情况,做好档案安全度汛管理总结工作。
三、汛期档案抢救及修复措施的实现
(一)汛期档案抢救原则。档案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财富,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对本单位档案安全进行保障,对面临或遭受安全危机的档案进行抢救,是档案工作者及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档案面临安全威胁时,应按照库房内保存档案的“先近后远”“先珍贵后普通”“先永久后十年”“先电子后纸质”等科学原则实施档案的抢救,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避免损失的扩大。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要求选取远离水灾等地质灾害的异地进行档案数据备份,备份应当采取不同介质,最大限度对档案信息安全进行保障。在灾害过后,应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对库房进行清理、干燥通风、消毒等措施,为尽快开展档案的修复工作提供场所。
(二)汛后档案修复必要措施。档案的修复工作应遵循
“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尽量保持档案的历史面貌”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评估档案受损情况,迅速开展档案的清洁、除湿、除菌等档案修复及保护处理,可采用水洗去污法、干燥法等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不破坏档案原貌为原则,尽可能对档案进行安全保障性修复措施。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M].法律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