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普及化背景下高职运用“课堂舆情”实施教学探索
2020-11-17唐娜
唐 娜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一、“课堂舆情”概念探讨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围绕社会现象、问题、事件等客体,民众主体对客体产生和持有的态度,是民众对客体所表达的看法、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相比之下,学者当前对“课堂舆情”研究较少,还未对“课堂舆情”有明确界定和详细定义探讨。“课堂舆情”可以理解为在一门课程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等对课堂教学的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它既包括了学生对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态度、对教育资源的分配的态度,也包括了教师对教学中学生情绪的控制和反应,甚至还包括了家长对课堂教学认知的态度。
二、普及化网络线上教学概况
(一)线上教学基本情况
虽然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也运用教学平台资源、电子慕课等开展教学,但更多的是教学的辅助和补充。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环境下,持续开展网络线上教学是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种诉求和意愿。即使高职院校在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有待加强、网络专业教学设备有待完善、广大高职教师网络教学经验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在2020年上半年,高职院校基本实现了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网络线上教学,为教师持续教学和学生持续学习发挥了较好作用。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校约150个在校高职教学班80%左右课程在网络虚拟空间开设线上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线上教学普及化也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并且“互联网+智能+技术”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并行的趋势继续维持且两者相互补充、相互衔接。
(二)线上课堂舆情反馈痛点问题
根据线上课堂舆情反馈,普及化的线上教学存在的痛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师生“教”“学”两张皮。教师在虚拟的网络中授课,而学生在虚拟的教室中听课,双方在课堂中与对方缺乏有温度的同步交流,存在教师独自“尬聊”或学生独自听网课写作业的情况,而且教学效果、学习效果没办法很好地衡量。第二,线上教学空间多变,使网络课堂风险点增加。教师从传统教学环境更大步伐走向网络虚拟教室,调整适应存在难度,且需要一定的摸索过渡期。直播授课课堂让教师常常被校领导及家长围观、指点,让线上教学经验不够成熟的教师如坐针毡,更有甚者,学生将教师直播意外的音视频和文字大肆传播到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给学校和教师造成不良的舆论影响,带来不小的压力。第三,学生线上学习行为监控难度较大,无法掌握学习效果。为了监控学生按时收听网课而采取的上网打卡式的考勤、做作业等受到部分学生和家长的非议,甚至受教育部门警告,学生线上学习监控难度越来越大。第四,学生资源配备不均导致没有成熟的硬件参与线上学习。一些贫困地区学生条件受限,受电子硬件设备、网络信号等影响,部分学生、家长及社会大众表现出怀疑甚至是负面的评价和情绪。
三、诸多线上教学工具为课堂舆情监测提供可行性
(一)四类主要线上教学类型
赵雅文在2020年3月14日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文章《高校线上教学模式选择》中将线上教学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知识讲解类课程,授课形式为“讲授语音+PPT”,其中语音既可以是线上实时直播,也可以是线下提前录制。二是软件演示类课程,通过屏幕分享功能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对电脑网络软件实时的操作过程。三是实践操作类课程,需要教师课前借助实物道具录制好实际动手操作全过程,然后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边播放视频边讲解。四是学生反馈类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反馈互动中进行实时调整指导。
(二)三类主要线上教学环境
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线上教学环境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借助教学共享资源包开展线上教学,如超星学习通、云班课、智慧职教、学堂在线等线上教学软件提供全国各地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包。该形式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优质网络资源主导线上教学。二是使用直播平台开展直播授课,比如腾讯课堂、QQ课堂、钉钉直播、CCtalk等,学生可在家收听教师直播授课,也可观看直播回放进行复习。三是利用社交聊天软件辅助教学交流与日常管理,比如可利用微信和QQ进行线上交流,利用社交软件上的“在线文档”“公告通知”“文件共享”等功能发布图文视频资源,也有布置任务、督促指导、评估学习效果等功能。
表1 高职院校部分线上教学软件“课堂舆情”收集功能和表现形式一览表
四、运用“课堂舆情”实施线上教学的建议
以下从“课堂舆情”的变化、监测、分析及处置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高职院校教师线上网络授课能力的提升对策。
(一)认识网络教学空间多变性,注重提升教师新媒介素养
网络课堂不能简单归结为线下课堂的另一种授课方式。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网络课堂,不能简单地将授课“线上化”。其中,线上教学与面授最大的不同就是受众不确定、不可控。一方面,线下授课受众较为单一,主要是学生,偶有校方人员或者家长听课。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作为主要控制者,在教学课堂里有绝对的主导权,但网络空间将受众无限放大,具有较多不确定性。网络课堂的受众除了学生,还可能有校方人员、家长,甚至不认识的其他人参与,如学生的兄长、亲戚、朋友、网友等。另一方面,线上授课依托互联网,具有可录制、易扩散的传播效果,稍有不当,就容易诱发“课堂负面舆情”,带来不良影响。在今年的网络课堂中就有教师因言论不当、水平不高而被家长议论。因此,课前,教师应依据专业要求、课程设置、学生认知水平、网络教育工具特点设计教学,加大对网络教学过程的监控。在课堂上,教师务必要做到网络教学准确规范,坚决摒弃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段子、笑话和比喻等,应对课堂负面舆情和突发舆情要大方、适度。课后,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大数据的功能,收集授课数据信息形成网络课程报告,通过分析重点数据指标了解线上授课短板并加以改进。
(二)增强课堂舆情监测意识,利用网络“交互”辅助线上教学
离开了面授,教师有时根本不知道学生在网络那端干什么。线上课堂并不是单向传播,它比面对面实体课堂反馈更包容也更自如,甚至交互性更强。评论区、弹幕区、讨论区就是课堂舆情的收集器。课堂舆情反馈具有实时性、真实性、有效性、针对性,对教师线上授课具有即时参考价值,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让学生及时对一些知识点进行简单指令的跟帖回复,比如“对A知识点理解请回1,不明白则回复2,有疑问可回复3提问”,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教学评价和授课效果,做到实时答疑释惑。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复人数、回复频率、回复速度,检查学生实时在线听课率。二是学生可随时随地在线上教学软件发言区发表自己的评论、态度、看法、意见、理解。当学生自我表达需求受到教师和同学关注时,易形成知识舆论激发其他同学的参与意愿,并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认同感。三是有些面授课堂上不常发言的学生也愿意按举手键、发弹幕,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更增强了积极学习的课堂气氛,形成正面教学舆论的新契机。因此,一旦忽视“课堂舆情”的监控,课堂学习者的需求无法第一时间掌控,那么就可能产生教师自说自话的尴尬,甚至因网络产生教学事故而连带引起舆情持续发酵。
(三)创设线上教学情境,运用流行网络语言活跃教学舆论氛围
教师在线上教学中要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学习”主动性为中心,要由课堂绝对权威向教学的“设计师”“引领者”角色转变。教师在网络坏境下授课要尽量掌握网络语言,这也是与面授之间较大的能力差别。在线下授课中,学生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进行单一专注的学习活动,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心神随时可能被网页的弹幕、手机的信息、身旁的杂事吸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网络直播常用的互动语言,增强线上课堂的网络体验感与幽默感,增强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网络语言包括网络流行词汇语句、表情图片包等,在特定的网络教学情境表达中有着特定释义,可以适当使用,但对于部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以及带有低俗暗示性的网络语言,不具备教学意义,不能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以免引起负面舆情。
(四)实时分辨课堂舆情信息种类,引导线上课堂良性发展
一边授课和一边分析课堂舆情是高职院校教师线上教学必备的技能,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课堂舆情可以简单划分“技术支持”“学习获得”“学习障碍”三类。第一,技术支持类舆情是指因为网络不佳、资源无法打开、平台卡顿、声音不播放、杂音太大等技术原因导致的“课堂舆情”。针对此类舆情,教师可提前罗列线上课堂常见技术问题处置方法清单,特别是课前要给学生预留足够技术测试与调整时间,当好学生线上学习“后勤兵”“技术员”,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避免影响教学进程。第二,学习获得类舆情是指教师及时关注回应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感想、兴趣。教师在线上教学新常态下研究课堂舆情可识别教学过程中“热门知识点”和“负面风险点”。教师可以依据网络参数比如讨论活跃度、有效评论数、跟帖回复频率、负面言论信息等作出判断。第三,学习障碍类舆情是指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课堂学习气氛不足、学习体验不佳甚至表现出对教师不满的一种负面情绪归类。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信息评论的文字情绪、发言时间密集度、网络表情含义来预测研判课堂舆情发展倾向,采用“鼓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方式处置,倡导学生在网络课堂文明理性的表达。其中,鼓励为主则是结合点赞、送花、加“经验值”、及时表扬等方式,惩罚就是对一些影响同学学习的不当言论或扰乱课堂的行为,可禁言、加入黑名单、批评警示等,增强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
(五)培养网络教学辅助团队,共同协助处理课堂舆情反馈
教师网络教学时会使用非单个数量的线上教学工具,即使某个平台瞬间使用量较大导致网络较差时也能及时选择备选路径。教师既要保持传统讲课授课状态,同时要注意网络平台界面操作与功能切换,还要在课堂中分配一定的精力去实时观察分析学生的课堂舆情反馈与变化状况。这对教师而言是较大的考验。因此,学校可培养网络教学辅助团队协作做好课堂教学管理。辅助团队成员可由学习委员、其他班干、课堂活跃学生、学习积极分子、宿舍长等构成。目前部分教学工具中,比如超星学习通可增设“助教团队”,而云班课可增设“助教”等教学辅助身份,为教学辅助团队协助参与线上教学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第一,学校可培养“教学助理员”,主要负责“技术支持类”舆情的观测、处理,表现为课前协助教师测试线上教学功能区的流畅性;课中实时做好同学的技术指导、协助教师做好平台切换;课后做好网络教学数据管理、课堂作业收集监督,协助教师维持正常的授课节奏。第二,教师可培养“舆情信息员”,主要负责“学习获得类”“学习障碍类”舆情监测、处理、引导。首先,在普通教学氛围下,“舆情信息员”敢于带头发声,主动分享课程理解、积极回复教师、参与课程讨论等,引导正确的学习价值取向。此外,在教学障碍氛围下,要及时安抚学习情绪低落学生、制止不文明的言行,担当好“网课红军”角色,协助教师维护正能量的课堂舆情氛围。
(六)加大家校双方沟通,避免因线上教学而衍生负面舆情
高职学生作为成年人,虽拥有自主学习支配权,但教师无法像传统实地课堂般通过表情、语气、动作感知学生微小情绪变化以及亲眼观察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与习惯。为防止“教”与“学”脱节的现象,教师不仅要“线上教书”也要“线下育人”,在课前课余要及时统计调查班级学生的家庭环境、网络资源配备、学习困难等情况,对线上教学普及化趋势和学习近况适当与学生家长沟通,明确教师、家长在线上教学所担当的角色和职责。同时,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家庭的情况,减少学生家长线上学习的负担。针对网络信号不稳定、没有电脑或智能手机、家庭困难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学校可采用通过社交软件留言、电话短信辅导或课后补学、寄送教材讲义等个性化教学方式协助特殊情况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五、优化线上教学工具“课堂舆情”功能建议
第一,增加 “统计报告”功能。每节线上课堂学生都会在评论区、弹幕区自由发表评论,但教师偶有无法关注到的情况。若线上教学软件增加统计报告功能,则教师在后台端可选择按班级、按日期、按学习主题分类一键收集舆情信息数据形成统计报告,包括学生姓名、发布时间、文字内容、图片内容、表情等,在课后教学反思时作为重要参数可以浏览、搜索、提取,以便回顾总结从而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第二,增加 “分析研判”功能。线上教学工具后台系统可根据统计报告舆情信息数据自动分析研判出课堂舆情重要参考指标,比如高频词汇出现次数、某个话题的弹幕评论文字的密度、学生有效表达积极度。这不仅可有效识别教学过程中教学话题热点、课堂积极学生,也可筛选学生“网课划水”(是指学生账号在线上教学软件显示在线,但是没有认真听课甚至在课堂提问时未有任何互动回复)行为。第三,增加“舆情预警”功能。教师可以设置关键词、敏感词、禁用词,如出现学生言论不当或调皮学生扰乱课堂现象时,系统自动警示该学生并且自动屏蔽该词语。教学辅助团队的“舆情信息员”“教学助理员”在课堂上如发现突发舆情,也可通过舆情预警功能额外提示正在授课教师尽快关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