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财会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11-17吴兴兴
吴兴兴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广西南宁,53002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信息化和精英管理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日益发展壮大,企业对财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已成为众多企业的管理基础。然而,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本高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众多企业和集团为保持市场竞争力、适应社会风云变幻的发展,在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中高层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调整战略,不断寻求稳定、创新、高效的发展道路。在集团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下,企业必须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来应对新形势,而财务共享的创新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就是财务管理转型和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企业在财务的管理环节中存在着操作流程不统一、重复性工作量大、内控监管相对存在失真、人员流失严重、资金预算体系不完善、信息系统割裂等诸多问题。第二,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结构与职能定位不匹配,大量聚集在财务基础核算职能岗位,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缺乏能够对财务管理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的专职财务人员。第三,集团公司往往会在每个会计流程都设置一个职能部门,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在人员上的支出。同时,从事基础核算工作的财务人员工作稳定性较低,造成公司招聘和培训新员工成本高。第四,大多数集团公司子公司较多,人员复杂,无法监控到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核算口径和核算标准,导致公司无法得到精确的决策依据,增加财务审计和检查工作的困难。
二、财务共享是企业财务转型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简称FSS),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集中处理集团内各分公司的基础事务性工作(如会计账务处理、员工工资福利处理等),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流程效应的效用。
一方面,企业通过引入财务共享机制,再造集约型组织,切分明晰各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从而促进企业财务(以下简称“业财”)流程规范化,建立新兴考核体系,不断完善新的标准化制度体系。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主要包含业财流程标准化、业务财务数据标准化和财务数据业务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机制促进子公司业务开展透明合规,执行统一标准,数据质量提升,规模效益促进成本节约,标准化及统一平台有效促进集团管控的效率和效力。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推动业务财务平台统一起来,可以促进业务系统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
三、企业财务共享的发展现状
2017年,相关研究中心对中国财务共享机制使用状况的研究报告显示:年收入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国企中,76.8%的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年收入100—500亿元人民币的中大型企业中,约70%的集团公司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年收入100亿以下的企业中,38.1%的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见图1)。其中,在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中,有43.7%的共享中心已成立若干年,共享流程及管控方案已较为成熟。此外,尚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有71%处在筹划建立中。不难发现,财务共享机制已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图1 各类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对比图
四、企业财务共享带来的“新机遇”
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给予企业发展新机遇,加速集团管理的升级和财务人员的发展。
(一)集团管理“新升级”
1.财务变革的目标
在以3V为目标的财务管理变革中,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提升速度(velocity),而通过集团化财务组织建设和专项职,能提升铺垫透明度(visibility)和价值(value),让财务管理变革拥有一个全新的起点。
第一,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及会计信息质量。因为财务共享机制能够解决企业中财务人员流动性大、会计核算欠规范和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所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能够满足上市公司近年来接受的越来越严苛的监管及信息披露;同时,借助财务共享守住合规经营底线,能大幅提高会计的核算规范及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加速财务信息生成与传递。财务共享机制能够促使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完美结合,将集团资金运作、成本核算和财务报表等各自独立的财务系统及集团上下割裂的流转环节集中起来,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和财务信息的高度集中,有效解决业务信息向财务传递、财务信息内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时效过长的问题。同时,共享机制能够快速适应和满足监管机构及集团经营管理与领导决策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加强集团管控的力度。
2.财务变革的原则
财务变革的原则包括统一标准,即同质业务,相同处理流程,相同处理结果,信息更加可靠和可比;统一规范,即推进业务前端改变习惯,杜绝不规范操作;强化管控,即单据处理过程中进行审核、管控,降低资金、核算风险,杜绝舞弊。这样,企业就能够对“业务经营权、财务管理权、财务核算权”实施“三权分立”。
3.财务变革的策略
财务共享管理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组织架构及管理流程,将流程统一起来,进行专业集中作业,实现共享前以业务单元为维度配备财务人员,到共享后以专业能力划分财务组织统一提供支持的转换,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岗位分工变化。岗位分工变化包括横向划分和纵向划分。横向划分为财务工作专业化分工,实施流水式作业,对共享中心作业人员能力要求较低;纵向划分为同一作业小组内精细化分工,旨在使工作安排更合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业财“大融合”。业财“大融合”在财务共享管理系统中突出表现为将业务与财务集成作业,将集团管理中所有涉及的财务资源及业务资源进行工厂化、公司化处理。
第三,以利润最大化为主导。财务共享管理需把利润中心放到主体地位,优化资源配置,不断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4.财务变革的规划
第一,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系统为基础支持,将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应用结合起来,有效促进流程科学化和精简化,实现集团制度标准化,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强化集团内控。
第二,财务组织建设。组织向一个中心或多个区域分中心,以互联网为纽带支持跨区域的多个组织单元转型,形成一个业务单位与共享服务中心相互结合、协同发展的财务共享管理组织。
第三,财务运营建设。财务运营建设包括财务人员及绩效管理、综合制度流程管理、财务服务及call centre、财务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第四,制度流程建设。制度流程是实现财务共享实施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证,以满足企业环境及管理需求为目标而设计,从而通过不断实践检验流程,标准固化流程,保障标准化机制。
5.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方案可按照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建设思路,分三个阶段进行,最终达成财务业务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图2)。
图2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步骤
初建期:专业服务,以实现核算为目标。第一,公司通过将资金支付和财务核算、核算报告三者有机结合,实现集团预算精细化和集中化管理;第二,公司不断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控制力度,解决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营收、支付过程与银行对账、计算票据和企业融资等难题。
扩展期:数据分析,以实现共享数据为目的。数据分析业务范围主要是业务管理实现过程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将财务大数据分析和财务分析统一化和标准化。
稳定期:决策支持,以共享价值的实现为最终目标。业务范围主要有投资并购支持、“战略—计划—预算”支持、运营绩效分析,旨在建立起以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绩效管理平台及全面业务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生命周期过程管控的标准化预算管理体系。
6.财务共享服务建设成效
第一,管控增强。共享会计以统一的标准进行集中审核,从而克服非共享的审单人员因分散、沟通不畅和执行无法监控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障集团财务政策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审批过程更清晰透明。结构化的数据更有利于流程单据后续的优化改进。
第二,提升效率。财务共享机制通过共享服务中心的集中作业,统一处理各种财务问题,并通过电子单据的异地采集与传递,实现财务无纸化办公。
第三,简化财务机构设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处理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基础业务,直接省去因公司扩大规模而设置财务机构和增设财务核算人员的烦琐流程。
(二)财务人员“新素质”
伴随着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蓬勃发展,公司对财务管理规范化及对成本管控愈发重视,成本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税务咨询师和融资总监等已成为各类企业的急需人才。同时,成本管理、财务规范化管理、企业投融资也成为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要工作职能。尤其是一些正处于业务转型期的民营企业业务发展更新换代快,越发青睐学历高、综合能力强、具有主动学习能力与拼搏精神的财务中高层管理者,使得民营企业的财务高管渐显年轻化趋势。因此,作为为社会不断输入高素质财务人才的高职院校,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需不断更新教学重心,扩大授课范围。学校在给学生讲授基础专业财务知识之外,还要加入管理、融资、风险管控及人际沟通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与时俱进,力争培养新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下的综合财会类专业人才。
1.财务共享服务机制下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首先,财务共享模式要求财会类学生具备多方位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在财务共享服务机制下,财会类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打牢传统财务基础,还需要全面学习预算、税务、成本管理、风险管控、经营分析及人际沟通等综合知识。只有熟悉整个财务会计体系,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成为企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其次,财务共享模式还要求财务人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往传统的会计人员,思维常常被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中,死板、生搬硬套已是常态。而在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会类专业学生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充分应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要求。
最后,财务共享机制已经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化。新型的财务共享机制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需要有较强的管理会计能力,对基础财务会计的核算能力要求则逐渐弱化。这就要求财会类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角色和职能由基础核算会计向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转型。
2.财务共享服务机制下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教育的相关措施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和企业财务部门结构改变后,高职院校需要改变在国内当前教育体制下以强化学生财务会计为主(即会计的核算能力)的教育体制,转变为以管理会计、综合而全面的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面对新形势下传统专业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的职能转变,高职院校应做到以下方面的改革。
第一,修改专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适当缩减财会类专业原有大量的基础会计核算类科目,在保证学生数学、统计和计算机能力的基础上,在专业课中尽量安排直接对接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如资金筹融资分配、税务筹划以及人际沟通等。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设置财会类大作业、学年论文和会计模拟实验等,将课题性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与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在教学计划中。学校应不断扩大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广的实践平台。
在经济新常态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发展迅速,商业模式创新,大型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随着“共享”这一概念的发展,企业开始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财务共享就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财务共享是促进财务转型变革的必然要求,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集团管理的升级和财务人员的转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应该引入财务共享管理服务,大力推广管理会计,优化高职院校对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实践平台,为社会输送高品质的财会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