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货物贸易逆差与美国就业的相关性研究
2020-11-17唐艺嘉
●唐艺嘉
一、问题提出
在2018 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结果,认定中国知识产权对美国造成了侵权,并且计划对从中国进口的至少500 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拉开序幕①。在美国,一部分学者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即H-O-S 理论,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长期过大使得其就业率不断下降,而若能够通过实施减少贸易逆差的措施就可以解决美国的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因此美国发起贸易战的部分直接原因,就是美国单方面认为美中的贸易逆差过大,减少了美国国内的就业岗位,拉低了其就业率。以史为鉴,在20 世纪60 到90 年代间,作为美国最大的对外贸易逆差来源国,日本与美国之间也因贸易失衡爆发过无数次的贸易纠纷。在中美贸易冲突背景条件下,本文研究分析究了美日货物贸易逆差与美国失业率相关性,其意义在于该相关性分析可以借鉴到中美贸易研究中。
二、相关研究
决定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布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各国的劳动力成本存在着差异。对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国家来说劳动力比较稀缺,成本相比于劳动密集型国家较高;相反在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其丰富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国家较低。杨玉华(2007)②提出,在开放经济中,根据Samuelson 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 理论),处于劳动密集型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就会逐渐上涨,而相对的在缺乏劳动力的国家,其劳动者的工资就会降低。同时由于劳动力价格粘性和国际竞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国家就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资本与技术来获取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减少国内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在以往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在美日贸易逆差是否真的会对美国失业率的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并不会使得其失业率上升。Griswold(1998)③发现在1980 到1990 年间,美国失业情况有所缓解,但此时本国的贸易逆差额正逐渐上升;在1990 年以后贸易逆差下降时,美国的就业并没有得到增加,所以他认为美国缩小贸易逆差的措施并没有增加美国就业。另一些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美国失业情况的加重是受到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影响的。Scott(2015)④认为是由于日本操纵汇率导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在上个世纪60 年代后持续扩大,使得美国数十万的就业岗位流失。他提出在2013 年,美日贸易逆差达到783 亿美元,约占当年实际GDP 的0.75%,美国GDP 减少了1253 亿美元。仅这一年美国就失去了约90 万个工作机会,并且由于美日失衡的进出口竞争,15 万个商品和制造业就业岗位消失了。日本操纵汇率是造成美国这一赤字与失业加剧的最重要原因。
国内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并且探究贸易逆差出现的原因,美日贸易摩擦的研究大多也是因由分析,与美国就业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多。彭敬(2007)⑤通过分析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美日贸易摩擦的过程和背景,发现在美日贸易逆差较大的时期美国国内就业也同时在下降,但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综上可以看出,国外关于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的影响研究大多采用数据实证分析,大部分是对现象的描述而缺少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本文利用1965 年到2019 年间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情况以及美国就业数据,通过建立VAR 模型实证分析美日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是否有影响。
三、现状分析
(一)美国就业现状
从1965 年到2019 年,美国就业率与其经济周期波动存在着一致性。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出现了特里芬困境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失,国际收支失衡,逆差持续扩大,通货膨胀严重且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在1971 年其失业率上升到了5.96%。到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同时石油危机爆发,油价暴涨,原油价格从1973 年的每桶不到3 美元涨到超过13 美元,美国经济再一次受到重创,在1975 年其失业率攀升到了8.47%。到80 年代,两伊战争爆发,全球石油产量锐减,美国经济发展再次受挫,失业率达历史最高9.71%。20 世纪70 到80 年代美国经济爆发的“滞胀”危机,是继20 世纪30 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后,美国经历时间最长且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次危机。为了解决这次危机,里根政府积极采取反滞涨措施,到年代中期,美国基本上摆脱经济滞涨。因此,从1982年到2000 年间,美国失业率持续处于下降状态,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就业率持续上升。但在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导致美国经济再次衰退严重,失业率暴增,在2007 年到2010 年短短三年时间失业率就扩大了5 个百分点,达历史第二高9.62%。自2010 年以后,随着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失业率开始下降,2019 年下降到了3.67%,为1970 年以后历史最低点(见图1)。
图1 1965-2019 年美日货物贸易逆差与美国失业率变化
(二)美日货物贸易逆差现状
美国对外贸易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但美国是世界上服务贸易顺差额最大的国家,出现逆差的是美国的货物贸易,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货物贸易情况。
二战以后由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日本在经济上一直依赖于美国,因此日本在全球政策上基本与美国保持一致。但到了20 世纪70 年代,日本制造品的国际竞争力超过了美国,导致美国在贸易中失去优势,美日贸易逆差逐渐开始扩大,且由于逆差增速过快,两国间贸易摩擦不断,两国间的冲突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20 世纪60 年代,美国为了解决美日间货物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问题,开始与日本出现贸易冲突。由于日本经济受美国限制过多,为了缓解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采取了一系列服软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自愿限制出口、取消国内关税、开放国内市场等,使得美国与日本的贸易逆差开始下降。但即使如此,美日货物贸易逆差到2008 年之后,仍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9%左右。由此可见,美日贸易逆差并没有完全消除。
(三)美日货物贸易逆差与美国就业相关性分析
在美国有研究者根据H-O-S 理论认为由于贸易逆差的存在导致了美国就业率的下降,因此只要贸易逆差下降,其失业率就会下降。图1 显示,在2009 年,美国货物贸易总逆差由于金融危机减少到5097 亿美元,但失业率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到了9.27%;之后2019 年美国失业率已经减少到3.67%,但货物贸易逆差却扩大达8643 亿美元。因此,从数据上美国失业率的上升与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扩大并没有相关性。同时,在美国失业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美日贸易逆差总额却长时间维持在稳定水平,变化并不大。
所以实际上美日货物贸易逆差对美国的就业并没有特别显著的负面影响,接下来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检验二者的相关性。
四、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造
文中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模型),对美日贸易逆差与美国失业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Christopher Sims 在1997 年将VAR 模型运用到经济学研究方法中,该模型由一组多元的时间序列变量构成,常用于处理多元经济指标的分析与预测。本文实证研究了美日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作用程度又是怎样的。首先构建了滞后阶数为p 的VAR模型:
yt=A1yt-1+…+Apyt-p+Bxt+εt
其中,处于公式左边的yt是一个k 维内生变量,公式右边的xt是一个d 维的外生变量。A1,…Ap和B 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εt是随机干扰向量,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并不与其滞后值相关,也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y、x 相关。模型设置如下:
UEMt=β0+β1TRAt+β2GDPt+β3LPIt+εt
本文一共选取了四个变量,UEMt(美国失业率),TRAt(美日货物贸易逆差额),LPIt(美国劳动生产率指数),GDPt(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模型选取了1965 第一季度到2019 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共计880 个,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⑥,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
(二)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在利用VAR 模型做实证前,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如果数据不平稳,将导致出现“虚假回归”问题,通常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本文采用ADF 检验,检验默认SIC 准则。其结果如表1 所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dlnUEM、dlnTRA、dlnGDP、dlnLPI 是平稳的,为一阶单整。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2. 最优滞后阶数与稳定性检验。滞后阶数的选择在构建VAR 模型中非常重要,要有足够的滞后阶数来反映模型的动态特征,同时需要保证时间序列的自由度。本文模型滞后阶数选择根据LogL、LR、AIC、SC 和HQ 这五个准则进行综合考虑。从表2中的检验结果可以确定的最优滞后阶数为4,因此在估计模型时协整检验滞后阶数为3。
表2 最优滞后阶数选择结果
图2 VAR 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VAR 模型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所有AR 特征根的倒数都在单位圆以内。在图4 中所有AR 特征根的倒数都存在于单位圆当中,所以理论上来说此模型是稳定的。
3. 协整检验。协整方程可以用来解释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 检验法来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本文选取的4 个变量之间存在1 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4.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本文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图和方差分解考察美日贸易与美国就业的动态效应。若给美日贸易逆差一个正向冲击,除了第4、5 期美国失业率为正响应,分别为0.13%和0.17%,第6 期开始转为负响应,第18 期达到-0.65%,之后不断减弱。说明短期内扩大美日贸易逆差能降低美国失业率,但之后影响逐渐减弱。方差分解如图3 所示,美国失业率主要是受到其自身冲击的影响,且该冲击逐渐下降,但一直到第30 期,其贡献度都高于65%。美日贸易逆差的贡献则从第2 期下降到第7期的0.37%,之后再缓慢上升,但到第30 期也仅为1.16%,说明该变量对美国失业率变化的贡献程度非常小。因此,美日货物贸易逆差对美国失业率的波动的解释程度不大,失业率主要受到自身前期的影响,其次是美国GDP 和美国劳动生产率。
图3 lnUEM 对各变量冲击的响应与方差分解结果
(三)结果分析
在以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美日贸易逆差对美国失业率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小的,美日贸易逆差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极小,美国失业率的上升并不能归因于美日贸易逆差额的扩大。
五、结论
本文对1965 年到2019 年美日贸易逆差的发展情况、美国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美国与日本之间贸易的逆差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并利用美国失业率、美日货物贸易逆差、美国GDP与美国劳动生产率这4 个变量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美国与日本贸易逆差和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美日贸易逆差与美国的失业率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美日贸易逆差的扩大对美国就业也没有产生负面影响,短期来看美日贸易逆差的增加甚至拉低了美国的失业率。
美国贸易逆差过大在当今全球分工的生产格局下是必然的。实际上,美国国内的失业问题应从美国自身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去找原因,将美国失业率高归咎于美日贸易逆差过大,进而要求日元升值,对美国增加就业以此来减少失业率的作用并不大。虽然现在美国部分研究者认为其过高的贸易逆差会造成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但从实证研究分析来看,美国就业与贸易逆差的关系并不大,因此,通过增加贸易障碍来减少贸易逆差,对美国的就业增加并不会起到促进的作用,但可能导致对外贸易来往的减少。要想解决就业问题,应在考虑自身经济结构问题的同时,面对全世界开放市场,开放的经济能创造许多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于贸易失衡。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增加本国的就业,反而会耗费高昂的保护成本,损害自身与全世界的经济繁荣。
注释:
①董德志,金佳琦.贸易战之危与机:美日贸易战史鉴[J].金融市场研究,2018(04):128- 136.
②杨玉华. 国际贸易就业影响的国际比较——H- O- S 及贸易乘数理论对贸易大国的适应性实证分析 [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04):102- 106.
③Griswold D T. America's maligned and misunderstood trade deficit[J]. USA TODA- NEW YORK,1998,127:14- 17.
④Scott R E. Currency manipulation and the 896,600 US jobs lost due to the US- Japan trade deficit [J].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February,2015,4.
⑤彭敬.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的日美贸易摩擦及其现实意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04):60- 65.
⑥美国经济分析局:https://www.bea.gov/;美国劳工统计局:https://www.bls.gov/;国际货币基金组织:https://www.imf.org/en/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