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问题研究
——基于对福建省三明市部分基层党政干部的问卷调查
2020-11-17茅飞珠
●茅飞珠
“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整个社会或社会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宏观的社会心理状态。”①社会心态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不能回避和无法漠视的心理现象。“基层党政干部消极心态可能成为破坏社会结构和变革社会文化的集体行动的动力来源。”②加强对当前社会心态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心态的调控、引导和外化作用,有利于为社会变革、变迁和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对基层党政干部的社会心态问题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需要。
一、福建省三明市部分基层党政干部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1.调查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共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情况、年龄结构、学历情况、工作单位、行政级别五个方面,目的是了解受访基层党政干部的基本情况和特征,比较全面地了解各个阶层党政干部的社会心态状况。第二部分为基层党政干部的自身人格特质与社会心态,第三部分为基层党政干部的压力状态与社会心态,第四部分为基层党政干部的社会心态问题成因与对策思考,分别从人格特质、压力状态、问题成因与对策三方面进行调查。第三、四部分设置了开放性问答题和排序题,进一步了解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与现实之间的关联。
2.调查对象。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采用非概率抽样调查的方式,为了提高样本数据的质量,本研究对问卷发放的对象和渠道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问卷发放的渠道主要两种:一是对党校培训班的学员发放,二是实地走访直接发放。党校开设的班级有副科、正科、副处级干部等不同行政级别的培训班,以及司法行政、基层统战、社会事务业务、意识形态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专题的研讨班。实地走访县乡基层一线干部展开调研,被调查者群体分布特征比较全面,调查的样本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收集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的结合,线上通过问卷网对党校培训班的学员公开发放和回收电子问卷,线下通过参加2019 年三明市委党校秋季培训的在校学员以及实地走访了三元、尤溪和沙县三个区县发放和回收纸质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5 份回收530 份,回收率为97.2%,其中有效问卷528 份,有效率为99.6%。
2.访谈,对三明市委党校进修班的16 位学员进行面对面访谈。采取无结构式访谈法,对“您认为当前基层党政干部最明显的社会心态有哪些? 造成基层党政干部不良社会心态的原因有哪些?说说您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政干部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意见和建议”三个问题做进一步的交流。
3.统计方析方法,本文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是运用SPSS18.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对第三、四两部分开放性问题以及排序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由表1 可知,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三明市、区、县、乡镇的基层党政干部,从性别看男性多于女性,男性359 人,占67.99%,女性169 人,占32.01%;;从年龄分布看,30~40 岁这个群体的人数最多,占41.29%;从学历情况来看,本科学历比例最高,有370人,占70.08%;从工作单位分布看,区县单位占49.62%,乡镇街道和市直机关占50.38%;从所处阶层来看,处级干部51 人,占9.66%,正科级干部149 人,占28.22%,副科级干部167 人,占31.63%,一般干部161 人,占30.49%。从调查抽取的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受教育程度以及行政级别来看,本次调查的样本群能够反映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的实际结果,以及结合访谈资料,了解到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任务繁重,招商、扶贫、安全、维稳、综治等都是基层面临的工作,超负荷运转是基层干部工作的常态。在问卷中设计了关于基层党政干部压力对社会心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层党政干部的压力来源排名前四位的是:工作任务压力、考评问责压力、职业升迁压力、家庭生活压力(表2)。
表2 基层党政干部的消极心态形成的原因 (选项单位%、人)
(一)工作任务压力
1. 工作压力大产生焦虑心态。基层干部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他们处于行政权力系统末端,在群众面前又代表行政权力的特殊群体,作为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处在矛盾冲突的第一线,担负着上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担负着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艰巨使命,担负着领导、管理、服务等多重任务。从调查数据看:基层党政干部的压力很大,(图1)对目前工作压力的评价这一问题的四个选项中选“①压力很大”和“②压力较大”两项的比例高达为57.65%,其中选择“①压力很大”的占12.12%,“②压力较大”的占45.45%。不同的年龄中,30-40 岁的干部压力最大的,占74.3%。没有压力的仅3.98%(选项4)。
图1 基层党政干部的压力状态
从基层党政干部的工作强度来看,加班是常态,(图2)32.95%的干部选择了选项“③强度高,经常加班”,还有13.64%选择“④非常高,加班是常态”。访谈中x 县的组工干部说:“有些部门人员无法保障、编制不足,人少事多、分工不合理,工作加班已成为常态。上级各个部门的考察、检查、督导、调研都汇聚于县乡两个层面,加班加点疲于应对检查。”作为稀缺资源的时间没有被有效地管理起来,应对各项检查考核、工作时间延长,无规律且繁杂的基层工作使干部精神过度紧张,增加了基层党政干部的相对剥夺感,为此感到心情烦躁,产生情绪性耗竭症状。其次,基层党政干部还面临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待遇较低、难出工作业绩、个人预期难以实现、工作风险大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心态。
2.职业倦怠形成无助心态。“职业倦怠,是指工作者因能力或资源的不足而导致的工作失败、精力衰竭、或认知厌倦,由此带来工作上的疏离感、无规范感和无成就感,进一步诱发个体以负向的态度和行为面对工作。”③从基层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积极性调查结果来看,选择“②一般,如果领导有交办,还是会完成的”占52.72%的比例,可见,基层党政干部群体中有一大部分对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进取精神不足,保守意识强。
图2 基层党政干部的工作强度
图3 基层党政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积极性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部分基层党政干部精神懈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图3)有70.83%的干部选择“①干多干少一个样,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追责机制,没压力没动力,居安不思危”,有59.65%选择“③缺乏合理交流机制,容易产生疲劳感”,有47.54%选择“⑥干多不如干少,不出差错就行”,还有46.78%选择“⑤工作压力过大、负担重,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上情况表明部分基层党政干部出现精力衰竭、动力不足,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不高,对工作存在厌倦心理。面对工作上的环境复杂、范围广泛、突发事件等资源过度需求状况时无力应对,倍感挫折和无助,由此产生的生理疲劳、情绪衰竭影响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的健康。
图4 基层党政干部精神懈怠的主要原因
(二)考评问责压力
1.反腐规制滋生踌躇心态。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化,反腐力度空前。党政干部作为主要受影响者,害怕触犯底线受到处分,行为上的约束和心理上的冲击,影响干部的工作热情。尤其是“八项规定”后对干部的管理,权力逐步受限,利益空间被挤压,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时代不少市民用论坛、微博等对政府干部不良行为予以“曝光”,基层党政干部自身的一举一动被充分关注和放大,处处都要谨言慎行,需要关注辖区内民生网上表达,生怕网络曝光,心理上笼罩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身份焦虑感慢慢凸显,安全感严重不足,从而诱发心态问题,导致一些单位的工作陷入消极应付的状态,工作方针是“第一不出事,然后干点事”,“为官不为”的现象产生了。
访谈中A 县分管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的干部说:“遇到重点项目,为了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有相关文件支持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容缺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等,但在具体执行上他也从不敢操作,都按规矩办事,必须是以遵守法纪为底线的‘不敢为’,因为担心哪天被追责问责。”C 县的组工干部说:“2016 年换届时,县里有13 个单位的正职领导提出退居二线的申请,虽然在约谈这些干部时都各自表述了各有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一心想当太平官,因为当前的从政环境无利可图又高风险,高压反腐下正职的权力和责任导致安全感严重不足。”“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社会心态发展的关键,稳定的安全感是干部保持积极社会心态的基本前提。”④安全感缺失内在便即刻启动防御机制,于是部分干部出现了对抗反腐、消极履职、缺乏担当、为官不为的消极防御行为,本质上源于对高压反腐的“敬畏”心理。
2.公信力缺失引发无力心态。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是公权力使用过度导致的‘塔西佗陷阱’现象,“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⑤政府失信,尤其是公权力滥用问题,使得集体性地产生焦虑、不满、怨恨等负面心态,群众和政府的关系逐渐对立,形成并固化人民对政府的代理人的仇视情绪,动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这种心理支配导致廉洁正直的干部也成了民众怀疑与不信任的对象,抵触情绪不断扩散与蔓延。基层党政干部是政府的代理人,是介于政府和民众间的通道,部分民众对党政干部群体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源于部分干部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阻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形成了统一化的刻板印象,认为干部就代表着“贪污腐化”和“利欲熏心”。
访谈中了解到,B 县在洪灾期间干部们去救援,因连续暴雨担心一个偏僻的高山地域小村庄山体滑坡塌方,整个村庄100 多人急需转移,因雨天路滑,一位50 多岁的干部背起80 多岁的老人下山,老人非得要干部一同背上一二十斤的大米,老人不但没有考虑干部的不便,转移安全地带后,连谢意也没有表达。干部背上的老人身体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让他背负了身累,但它带给干部的心累一直影响着他之后工作的心态,半年后干部谈及此事仍泪眼盈眶,这种委屈无奈的消极心态的蔓延影响了干部对百姓关爱、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同样的情况Z 县洪灾时村民逼迫干部们冒险将他们在河对岸的猪安全转移。干部无奈地说道:“我也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是我孩子的至亲,我的命还不如猪值钱。”
这些现象是对腐败问题认知以偏概全,得出“无官不贪”的偏激结论。“塔西佗陷阱”揭示了公权信任问题,破坏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鱼水关系,使尽职尽责、积极作为的好干部不但身累,心更累。
(三)职位升迁压力
1.竞争激烈充满矛盾心态。基层党政干部压力大不仅仅是工作事务的琐碎繁忙,更来自对工作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产生的不平衡,以及对职务晋升的期待与岗位有限之间的矛盾。调查表明,(图4)基层党政干部对迫切解决的问题37.5%的干部选择了选项“④提升能力”,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有49.05%的干部选择“⑧职务晋升困难”。可见干部们都期待能为他们提供一个雄心壮志的平台,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发挥才干,实现自我价值。由此看来,缺乏良好的竞争机制,职务上升的空间有限已成为影响基层党政干部心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4 基层党政干部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升迁无望出现悲观心态。访谈中了解到,干部职务上升的空间影响工作积极性,主要有四种现象:一是一般科员干部,认为自己没有上升的空间,对工作对自身没有高的要求,随遇而安,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二是后备干部群体,前期比较积极乐观,满心期待着组织的重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提拔,则普遍会焦躁不安,影响工作积极性。三是副职领导干部,如果年纪轻、认为自己有上升空间的,就干劲足、热情高、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且敢于尝试和创新;年纪较大又无上升可能性的副职干部便安于现状,按部就班推进常规工作。四是临近退休的部分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倦怠的现象。
因此,每次换届是一些干部心理压力的高发期,主因就是升职压力,换届考察落选的干部情绪波动较大,工作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挫伤,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在失望中陷入绝望的悲观心态。
(四)家庭生活压力
1.生活压力重重酿成焦躁心态。调查中发现,影响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的主要因素来自职场,工作任务重且繁杂,疲于应付,不能施展个人抱负,失去自我,工作没有安全感。其次,家庭生活压力是仅次于工作任务压力和考评问责压力之后,排在第三位(表2)。访谈中有的干部说道:家庭负担重,再加上工作上的累也影响到家庭生活。尤其是中青年干部,是各部门的中坚力量,工作上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空有限,容易导致夫妻情感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等家庭压力的叠加。此外,房价、物价等生活压力又进一步刺激了“焦虑”情绪。因此收入问题是产生压力的又一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各级党政干部的待遇相应的提高且规范了,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图5)依然有27.65%的干部选择“③增加工资”,认为待遇低,有很强的不公平感,期待增加收入。目前工作最大的困惑有45.5%的干部选择了选项“①工资待遇太低”。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叠加产生了焦躁的心态。
2.复杂人际关系产生困惑心态。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基层党政干部的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良好,(图5)70.45%的干部选择了选项“①关系融洽”,仅0.95%的干部选择了选项“③关系紧张”,但仍有27.08%的干部选择了“②关系一般”。
图5 您与所在单位领导、同事相处得如何
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干部由于工作繁忙,疏忽了家人,导致夫妻关系紧张,矛盾频发,为此焦虑烦燥;有的干部则将人际关系等同于拉选票、走后门或溜须拍马,同事、上下级关系复杂变味;还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片面追求人际交往的主导权,不顾及他人感受。
党政干部,既是普通人,又是手中拥有部分公权力的领导者,兼具“公共人”和“社会人”双重角色。“‘公共人’角色要求其维护公共利益,‘社会人’角色要求其维护个人利益,‘公共人’与‘社会人’之间的角色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的困惑。”⑥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俗话说“有关系,没关系;没关系,有关系。”如果各类人群(同事、朋友、亲人)等关系处理得好的人,社会支持系统完善,遇到困境“没关系”,因为人际关系居于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反之,角色冲突和社会支持系统匮乏的“没关系”的群体,容易引起个体心理上的紧张无助和焦虑。
三、从人格视角解读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
社会心态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社会心态由正面的特征组成,如自信、诚实、希望、乐观、进取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消极的社会心态正好相反,如悲观、自私、贪婪、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导致思想混乱、扰乱社会秩序、增加社会风险以及加大社会管理难度。介于二者之间的短暂的、不稳定的且有一定发展趋势的中性心态,可能转向积极心态,也可能转向消极心态。
表3 基层党政干部的人格特质与社会心态
美国管理学家路桑斯将“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方面定义为心理资本,”⑦也就是“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它是一股储藏在心灵深处永不衰竭的力量,能协助个体把奋斗的过程理解为可控的,这是一种内归因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⑧从调查情况来看(表3),基层党政干部的心理资本较为完善,呈现出积极健康、乐观豁达、奋斗进取的状态,这与干部自身的健全的人格有直接的关联,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信努力,有成功的信心。对于各种积极的心态,大多数党政干部都做出了“符合”“很符合”的回答。76.1%的干部选择“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51.3%的干部“认为自己的见解和能力超过一般人”。可见,基层党政干部希望水平的生成较高,对自己对未来保持了很大的信心。
第二,坚韧耐挫,有面对困难的勇气。66.7%的干部选择“遇到挫折时,能很快地恢复过来”,69.4%的干部选择“困难面前会很冷静地寻求解决的方法”,当被问题、逆境、挫折和失败困扰时能快速恢复过来并克服困难达到成功,基层党政干部心理韧性普遍较高。
第三,积极乐观,有从容的处事智慧。62.2 %的干部“乐于学习新鲜事物”,60%的干部“当别人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时能看到积极的一面”,63.6%的干部“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乐观”。因此,大多数基层党政干部有明确的目标,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起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第四,善良宽容,有正直奉献的美德。64%的干部“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有尊严”,88.3%的干部选择“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78.6%的干部选择“不会对给您提意见的人耿耿于怀”,从调查结果来看,基层党政干部对当前的社会地位较为满意、自我效能感强,有着善良与宽容的优秀品质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尊严感、价值感。
由此看来,基层党政干部总体呈现自尊自信、积极乐观、善于学习、自我反省、责任担当的好的状态。但在每个具体问题中,选择选项“③一般”和选项“④符合”的比例较高,如“您的见解和能力超过一般人”有46.21%的干部选择“一般”,在各种良性的心态中,也存在着否定性结论,对现实或对自我不满所产生的负面、伤感、动力缺失的消极心态。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因自身人格特质导致消极心态产生的情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信仰迷茫、底线缺失。“价值观制约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影响个体心态的核心。”⑨人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的干部,从政动机目的不纯,处心积虑“规划”名利仕途,借助权力攫取非法利益。未能树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意识。调查中“您认为目前党政干部中心态不健康、甚至部分有违法违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8)有74.05%的干部选择“③党性觉悟不高,自身要求不严,经受不住诱惑”,68.94%的干部选择“①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物化”,还有64.58%选择“②宗旨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这些干部对权力没有敬畏之心,缺乏事业心、进取心,认为只要不犯错误就是“干好工作了”,把组织交给的任务敷衍了事,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图6 目前基层党政干部心态不健康、甚至有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第二,自卑气馁、自我否定。部分干部经常自我否定,碰到机会不敢和强者竞争,好的建议不敢和领导提,遇到困难险阻总认为自己不行,出了问题都觉得是自己的原因。长期如此,就从“我不能”“我不行”变成真的不能、真的不行。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导致情绪低落、悲伤软弱等负面心理状态。
第三,悲观失望、心态失衡。长期压抑,看问题的思维偏激,容易急躁,急于“进步”,不安分、不安定的思想严重,进取精神减弱,人际关系淡漠,对自己的痛苦无能为力,人民情怀不足、责任心不强,缺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看不到未来的美好,对前途失去信心。
第四,自负傲慢、心胸狭隘。心内不能容物,心中只有自己,极端的自我与自私,追名逐利。在物欲膨胀、诱惑丛生的当下,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无法体验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幸福感。“初心”淡漠,“使命”松懈,信念缺失,方向不明,小则心态失衡,大则走上贪污腐化、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四、总结和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上存在的问题导向。结合访谈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的实际结果,对基层党政干部的社会心态问题进行了类型化的提炼、梳理,全面系统地了解其社会心态状况,对潜在的社会心态风险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调查结果看,影响基层党政干部社会心态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受教育程度、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等内在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客观因素。客观上是由于政治生态建设体制机制不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完善、问责和容错机制不健全等体制问题的影响。主观上则是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学习意识、自身能力素质不足。
笔者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对基层党政干部健康社会心态培育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也成为今后工作和实践中继续探究的方向,把它作为提高基层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来对待。探索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提出关于基层党政干部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几点思考。
第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强化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防止理想信念之“钙”缺失,让基层党政干部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加强干部文化建设,坚持学习修身。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发挥其正面功效,提升干部自身的德行,实现文化自觉和道德自觉,培育健康理性的从政心态。
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深化一线导向,为基层党政干部增资减负。健全干部选拔机制,营造公开公平的选人用人环境,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环境,激励基层党政干部为政动力。
第四,加强容错纠错的实践运用,形成容错纠错的社会共识。精准问责,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最大程度地提振干部精气神,营造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能够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政治生态。
第五,加强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注重心理疏导服务,健全提升自我调适能力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清除基层党政干部的“心理杂念”,破除恐慌、畏难、浮躁、迷茫等不良心态,为干事创业添动力。
注释:
①周晓虹.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J].社会学研究,2014(07):20
②王俊秀.当前值得注意的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J]2015 年第 5 期
③Health Psychology[C].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3.Shirom A.Job- Related Burnout:A Review[A].Quick J.C,Tetrick L.E.(Eds).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④闵征.在思辨与实证之间—2012 年中国犯罪学研究述评[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01)
⑤葛晨虹.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J].决策,2011(11):66
⑥王东.论公职人员的角色紧张[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1)
⑦焦晓波,关璞,董刚.心理资本理论及应用研究动态[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06)
⑧吴蓓,陆树程.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领导干部负面心态矫治[J].党政论坛,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