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术前定位和腹部功能锻炼对腹膜外结肠造口的影响

2020-11-17章小娜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造口术造口腹膜

章小娜

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用于低位直肠癌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受到多数患者青睐[1]。但要求患者术后终身携带肠造口,若未给予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腹膜外结肠造口术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重要。临床研究显示,对腹膜外结肠造口术患者给予术前定位+腹部功能锻炼,效果十分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造口功能,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对于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腹膜外结肠造口术患者采取术前定位+腹部功能锻炼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腹膜外结肠造口术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2.31±1.27)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2.64±1.18)岁。全部患者中50例患者为腺癌;12例患者为黏液癌;14例患者为印戎细胞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①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家属知晓情况,自愿参与研究;无精神、意识障碍。②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器官疾病;非自愿参与,中途退出者;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 患者给予术前定位+腹部功能锻炼:①术前造口定位:若术前未选取恰当造口位置,易加大术后护理难度,再加之患者小肠液内含有消化酶,排泄粪便稀便、晕水样,易对造口周围皮肤起到腐蚀作用,导致造口旁疝以及脱垂等并发症。因此,需在术前予以造口定位。可在患者脐、髂前上棘连线三分之一腹直肌处造口,且确保周围皮肤平坦,并且保证造口位置与患者个体合适,一是造口位置不能是皮肤褶皱处;二是患者保持坐位、站位姿势时能够看到造口位置;三是造口袋底盘和手术切口以及髂、脐前上棘位置相适应。②腹部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患者需给予腹式呼吸功能锻炼,腹部用力呼吸;术后3天,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若疼痛感减轻,且自我感觉良好,可给予造口旁指压功能锻炼。在患者造口边缘大约2 cm位置处,用食指和中指有规律的对腹膜外结肠段予以压迫,同时以腹式呼吸频率为依据,予以腹部功能锻炼,1天2~3次,逐渐增加每次锻炼时间;术后1个月,若患者伴有肠鸣、腹胀以及腹壁有蠕动情况时,会出现排便和排气信号,便立即压迫造口,并予以收缩腹肌,持续时间30 s以上,坚持锻炼3个月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造口功能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发症包括造口缺血、造口周围炎以及黏膜分离。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造口功能比较 研究组患者造口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造口功能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肛管癌和低位直肠癌患病率逐年提升,腹膜外结肠造口技术也明显发展,并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可有效挽救、延缓患者生命,从而提高后期生活质量[3]。术后并发症是用于衡量手术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对其疗效起到关键性作用。据临床多项研究表明,患者在采取结肠造口术治疗时,若加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使疗效达到最佳,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助于疾病预后[4]。因此,临床上已逐渐对该手术治疗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给予有效护理干预,以起到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疾病风险的目的。

以往常规的饮食、心理和造口自我护理等干预措施,效果相对一般,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病情,但对于术后并发症和疾病预后效果不明显。因此,本次研究将对患者给予术前定位+腹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疾病症状。首先,根据患者个体实际情况进行造口位置定位,避免造口位置不适,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其次是再对患者给予腹部功能锻炼,通过术后1天、3天以及1个月给予针对性锻炼干预,术后1天要求患者采取腹式呼吸锻炼,而术后3天,则根据患者身体康复情况采取造口旁指压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根据症状予以收缩腹肌,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对于造口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还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排便前任一排便信号出现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排便信号出现时,自主控制排便到粪便排出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知,研究组患者排便信号时间长于对照组,有助于患者提前做好排便准备,以有效降低排便污染风险,且经过针对性腹部功能锻炼后,自控排便能力得以显著提高,对于后期生活质量意义重大[5]。

综上所述,对腹膜外结肠造口术患者给予术前定位+腹部功能锻炼,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造口功能,缓解病情,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造口术造口腹膜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非离断式底盘剪裁在含支架棒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的临床对比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护理质量指标在降低肠造口术后早期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27例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