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质量指标在降低肠造口术后早期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2020-11-17曹正兰顾培培张宜南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6期
关键词:造口术质量指标肠造口

曹正兰,顾培培,张宜南

(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了降低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对其进行主动干预,体现专科护理内涵,降低造口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我科自2017年7月起将该项目作为科室护理质量指标。现将我科降低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的护理质量指标的实践应用如下介绍。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我科室于2017年7月~2019年6月期间的新增结直肠肿瘤术后造口患者150人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造口护理;另162人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造口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指标检测和进行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对比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前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两组均采用同一厂家的两件式造口底盘。对照组患者150例,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1±4.2)岁。观察组162例,其中87例男,75例女,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52±3.75岁。两组患者的入组数据具备对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造口护理流程)

(1)术前定位,2017年7月始,病区新增一名国际造口治疗师外出培训6个月,术前定位落实率约为30%。

(2)术后回房责任护士观察造口情况,即造口的血运、黏膜颜色、造口的高度,并进行造口护理:协助结肠造口术后患者调整适合体位(可选择平卧位,或者低半卧位),以使造口处得到充分暴露,操作者戴上橡胶手套,以生理盐水棉球对造口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彻底清洁,清洁应超过底盘大小,仔细观察造口情况、造口周围皮肤情况。

(3)术后第一天始,观察造口的排气情况,并观察造口是否有排泄物引出,一般横结肠造口于术后1-3天排便,降结肠造口约为术后3天开始排便,回肠造口术后即刻排稀便;给予肠造口及周围1~2mm处皮肤进行预防性护理,即选择造口粉涂抹,一日1次。

(4)给予肠造口病人发放日常护理手册,手册内容包括:①肠造口术后护理方法、②肠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方法、③肠造口并发症护理方法、④术后饮食护理方法、⑤术后日常活动护理方法、⑥术后规律排便重新建立方法、⑦造口袋选择及使用方法等方面知识。

(5)行康复指导以及针对性心理疏导,指导教育家属或患者学习掌握正确更换底盘及造口护理操作,准备出院。

该组150例术后造口患者中,在术后一周左右复查得知,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共14例,分析原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规范造口护理。

1.2.2 观察组(规范的造口护理流程)

(1)规范造口护理流程

①造口定位: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可以充分掌握术后自我造口护理,与患者的术后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存在直接影响性,因此,通过选择最佳造口位置,从而使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满足;在开展手术前,需选择择造口位置为定位目的,以免手术过程中的临时造口而造成不合理性、不准确性,同时可以利于患者术后开展自我护理[4]。造口定位落实率100%。

②提供心理支持:除了常规的心理护理外,我们注重同伴教育对造口患者心理支持,邀请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到病房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交流,并鼓励患者开展适当体育活动、力所能及劳动,从而逐步寻找自我价值,以有助于缓解其负性心理压力,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解除顾虑,帮助患者重新回到社会。

③造口护理团队:病区有2名国际造口治疗师,有4名院内培训考核合格的造口护师。每个工作日由两位国际造口治疗师查看每一位造口患者,并行相应的造口护理、健康指导;周末及节假日由院内造口护师查看每一位造口患者,并行相应的造口护理、健康指导。

④制定针对性、科学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其中给予肠造口病人发放的日常护理手册同对照组;针对术后造口患者体质弱时延缓其学习更换造口护理;病区造口小组成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举行每周一次针对造口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讲座。

⑤造口护理规范:每天造口师在床旁一对一指导,造口护理流程同对照组,并在住院期间由造口师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造口护理的方法,责任护士负责及时清理造口内肠排泄物,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每天晨晚间交班时必须查看每一位造口患者的造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杜绝了造口护理流程及宣教内容不统一、不能及时清理造口等问题。

⑥造口粉使用规范:对低年资护士及家属护理的造口进行督查,每天对肠造口及周围1-2mm处皮肤进行一次预防性护理(选择造口粉),并打开造口袋,去除排泄物,对造口及造口周围1-2mm处皮肤进行彻底清洁。

(2)制定造口并发症的质量控制指标:监测方法:每位责任护士每天床边查看患者造口情况、并记录于该患者床尾所置的外科护理巡视记录单、每天下午由专职人员汇总,负责登记并录入电脑。

1.3 观察指标

分析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因变量为皮肤黏膜分离发生与否,并使具备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加入回归模型,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当P<0.05时即代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150例术后造口患者中,术后一周左右共有14例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

观察组:162例术后造口患者中,术后一周左右有5例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

表1 两组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

312例造口患者中有可能造成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原因、相应的例数及其导致发生皮肤黏膜分离的例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表2 312例造口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次观察组中有专业的造口临床护理团队,通过给予患者开展肠造口术后护理干预、日常活动护理干预、术后肠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干预、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重新建立规律排便干预、选择及正确使用造口袋等方面知识[1-2]。责任护士均掌握造口护理流程并负责清洗患者造口,遇节假日或晚夜班期间,患者造口底盘渗漏,须及时更换;提供微信平台,患者及家属可以免费观看造口护理的相关视频。应用护理质量指标质控造口并发症后,每天统计造口并发症人数,重点查看造口情况,从而避免造口粉使用不规范、清理造口肠内容物不及时或清理方法不正确,造成造口处缝线局部出现感染,导致皮肤黏膜分离。观察组162例术后造口患者中,术后一周左右仅5例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发生率为3.09%。

综上,重视进行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可降低结直肠肿瘤患者肠造口术后早期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

猜你喜欢

造口术质量指标肠造口
更正启事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不同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的临床对比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27例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