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践行自我保健的体会(二)
2020-11-17熊人民
文>>>熊人民
我现在身体健康各种迹象表明,似乎“上天”不让我早走,要我再多活若干年,这也符合我的心愿。要不要?能不能?活多久?怎么活?下面是我的思考。
要不要再多活几年?
自感有需要、有作用、有价值。我的老伴年已九十,患有多病,失能又有点失智。她需要我陪伴,为她做点护理和指导护理、协调护理、监督护理。我能继续陪伴她,对她的持续生存是最好的促进剂。我能健康地活着,还可减少子女的一些负担。父母之家也是儿女之家,我俩的健在,表明还有个熊人民的家,子女们可以回家看看,长辈晚辈可以四代相聚,分享亲情之乐。
我还可以尽微薄之力,做点助人之事;用我所长,传播一些正能量。再多活几年,我还可以亲眼看到祖国面貌越来越美好,自己的心灵更加充实,这都是支撑我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能不能再多活几年?
我虽已年过九十,但自我感觉良好,没有重大病症,自感是个健康的高龄老人。据此,再多活几年,我觉得有基础、有条件、有这个可能。
多年来,我坚持自我保健,有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未生过大病重病,血压、血糖、血脂正常,其他小病都较稳定。我日常生活能自理,智力正常,思维清晰,精神振作。我勤于用脑,能运用电脑、手机、微信,上网看新闻,和朋友交流沟通,自主使用手机完成网购、交费、出行叫车付费等。我的进取心和学习兴趣未减,总想多学点新鲜知识。我比较乐观、开朗、宽容、随和,遇有烦恼之事,能够主动寻求对策,不让心结久存于心。
我的老伴近年来病情比较稳定,智力有时还较正常,这对我是好的促进。我的住房虽无电梯,但还是比较理想的居家养老场所。家中日常生活有居家护工料理,还有子女帮忙。组织上对我关怀照顾得很好,我还有几个知心老友可以经常交流沟通。特别是我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自分享我们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喜悦使我深切感到,我的一生,走到今天很满足,不是半称心,而是全称心。
这些有利条件,让我心定、心安。我现在要想的事都想通了,该做的事都做好了,该放下的都放下了,该交待的事都交待了,一心做点自己想做、能做又乐在其中的事,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过好当下每一天。再多活几年,我不仅有可能,而且充满信心。
活多久?
再多活几年。人的一生,健康最重要。在健康基础上的长寿,生活才有质量、有尊严、有意义。我的目标是要在健康或比较健康基础上再多活几年。
目标是爬楼式的,爬好一级再跨一级,逐步登高。在闯过“73”“84”之后,又闯过90 关。我所说“健康和比较健康”,是指继续和各种慢性病和平共处,不生大病重病,偶有不适或患有小病经过治疗后能够较快康复;不失能、不失明、不失智,或只是半失能,但手还能动。在这个基础上,先争取再活两三年,能够亲身庆祝我们党建党一百周年,喜迎我们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当这个近期目标实现后,再想多活两三年,能够亲自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怎么活?
关键在于自己。既想再多活几年,又考虑到各种风险增多,不幸的一刻随时有可能降临,对此,我早有两手准备,并且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需要我继续保持积极乐观、宽厚大度的人生态度,预防为主,从防病的源头抓起,把已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种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坚持终身学习,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老年人是否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决定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有人认为:人到老年,功能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作用淡化、等待火化。这样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我感到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都要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我。既要看到短处和不足,更要看到长处和优点,多向前看、向前走,向好的方面去争取。
我在进入角色定位转变后的老年生活中,以保健康、求乐趣、欢度老年为中心,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既不消极悲观,又不盲目过分积极;既要自信又不能自是。常持平和大度心态处人处事,要尊重人、理解人、包容人,视人之长,容人之短,这样就可免生烦恼。偶有不符己意让人易生不快之事,也要冷静面对,多做自我反省,及时自我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