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家国情怀
2020-11-17朱步楼
文>>>朱步楼
何谓“家国情怀”?《说文解字》对家国这样解释:“家,居也;国,邦也。”情怀,则是一种情感,一种心境,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家国情怀,实际上就是由己及家、由家及国、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因为家是人生的驿站、生活的乐园,也是避风的港湾。无论历史如何沧桑、世界怎么变样,谁也无法淡漠对家的那种刻骨铭心的钟情与眷恋。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而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家庭,既是家人居住之所,更是心灵栖息之地。从家的组成要素来看,爱情是基础、责任是梁柱、包容是屋顶。涵养家国情怀,托起家的责任,应该在“爱”“建”“孝”三个字上聚焦发力。一是“爱”。家是爱的聚合体,有爱而聚、无爱而散。婚姻的爱巢需要用爱来呵护和包容,家庭的和谐需要用爱来浇灌和滋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真心相待、真情相处、真诚相爱,才能使家的氛围如沐春风。二是“建”。爱的本质是付出和给予,注重家庭建设是其重要落脚点。重视家庭建设,既体现在物质基础,也体现在精神层面;既要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要养成良好的家教家风。要精心经营婚姻、尊崇家庭美德、倡导文明家风。三是“孝”。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基因。“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亲情、尊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家庭的幸福美满,一个重要标识就是孝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有尊严、有快乐。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经历过瓜分豆剖、国破家亡的中华儿女,更加深刻地理解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道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古到今,家国情怀积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汇聚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
庚子新春,本是我们渴盼已久的家人团聚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军队和地方医护人员闻令而动、迎难逆行,广大党员干部无私忘我、冲锋在前,广大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战……全国动员、全民参与、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人们舍弃小家为大家,有危险也有牺牲,但没有人退缩。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充分展现和诠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淬炼和升华。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涵养和厚植家国情怀,既是我们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的必修之课,也是我们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篇章的动力源泉。
由家及国、家国一体的修心修身。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是基础。涵养家国情怀,并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家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及国、由国及天下,拓展自己的人生境界。“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行大道、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就有了志存高远的宽广胸怀。修心修身,就是要用知识的精华丰盈自己的心灵、用道德的砥砺提升自己的情操、用“吾日三省吾身”健全自己的人格,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在丰富而多彩的实践中,不断改造和超越旧我、更新和创造新我,使小我逐步升华为大我。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爱国爱民。家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祖国至上、人民至上。先国后家、为国而家、舍小家保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逻辑。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其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常怀爱民之情、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爱国爱民是具体的、实践的,更是主动的、自觉的,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本职岗位上历练成长、在平凡工作中创造非凡、在尽职尽责中奋发有为。厚植家国情怀,自然要延伸、拓展为天下情怀,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自立自强。家国情怀,绝不是浪漫的文学书写,而是根植内心的精神归属,是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责任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新时代是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梦想的时代。美好的梦想不是在纸上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与时代共奋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发展中实现的。奋斗和实干是立身之基、立德之本、立业之道。自立自强,才能开创无限美好的生活,才能收获丰盈充实的人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有了它的丰润和涵养,我们一定能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书写精彩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