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0-11-16田力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研究

田力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新的历史时代下,借力互联网发展本科教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时代的潮流。但目前,我国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的途中,经验不足,依旧处以探究摸索的阶段,所以依旧存在“信息收集能力薄弱、缺乏政策引导和专业的科研人员”等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与国外许多国家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进行不断的弥补和完善。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努力寻找发展的不足之处,为今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快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7;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我国各地本科高校正在从学术型转变为应用型,过去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各种信息的搜集和输出也无法被学生所真正接受,这就需要调整战略布局,不断进行改革,完善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其发展也被社会和更多家长所重视。

一、“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各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全面分析,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可以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努力信息化建设工作,普遍取得了一些成绩,整体效果比较好,但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专业人才不足、重视度不够等原因,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各个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高新的科技在高校实验室中很难找到身影,此外,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将信息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在近些年中,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专业信息化实验室的建设步伐缓慢,切技术更新不及时,公共机房数量有效,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极大限制了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善于运用传统的课堂方式进行授课,对比较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比较忽略,也不愿意尝试学习,严重阻碍了教学信息化的推进,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1-2]。

其次,教学定位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课程和内容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不仅要求高校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情,还要清楚学生专业知识的薄弱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依据实际的岗位能力对学生开展职业能力水平的分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能够满足课本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教学要求,通过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技能。可目前许多高校教学定位不明确,与企业合作内容不规范,导致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是皮毛,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改革方式

(一)教学队伍信息化

建立高素质、专业强、负责任、业务精的教育师资队伍,是互联网时代顺利开展高校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授课中,可以利用自媒体,插入各种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政策解读,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还要利用思政课,积极培养学生具备正确解读媒介,分析媒介,判断媒介的能力,使他们在互联网生活中能够准确地判断信息的真伪,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大学生通过现代化教育的学习,不仅要学会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了解各种社会形态,还要将理论知识付诸行动,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3]。

高校教师团队的建立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确保校企领导者和管理者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企业应该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供合适的发展和研究场地,学校则要为企业提供拥有建设性、创新性、研究性等专业人才,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即可以发挥团队优势,又可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高校应该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多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实力的舞台。积极鼓勵教师参与各种讲座和培训活动,是教师了解并熟悉“互联网+”形势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授课,丰富他们的阅历,使他们更准确地找到差距,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坚持进行每周的教研活动,将教师反映的问题进行搜集整合,通过教师共同的合力解决问题。也要经常开展经验交流会,把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分享给别人。此外,高校可以通过访问企业工程师和专家等形式完善教师在企业的实践锻炼,并通过设立企业教师工作室、校企联合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来不断完善教师技能的培养工作。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聘请名誉教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打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了解企业的相关技能要求,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

(二)建立“互联网+”管理监督机制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庞大,良莠不齐。而目前,高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还不具有完全的把控能力。这就需要各高校不定时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网络软件、设备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软件。对于学生出现的知识盲区,教师要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及时为学生辅导和处理问题。

另外,要通过校园局域网不断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密切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鼓励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平台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制定奖惩制度,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4]。

(三)构建高校自己的互联网教育平台

许多高校目前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但是入驻其他自媒体平台的高校较少。各个高校应该尝试加入不同的互联网平台,注册自己学校的官方账号。对于时政热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时代楷模、身边榜样和学生喜欢的信息不定时进行发布,对于各种谣言进行澄清。这样,高校既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丰富自媒体教育形式和内容,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此外,高校应该创办相应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的进行整合,一方面使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更加方便,具有實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四)以优促优,共同进步

各个高校中,一定会有许多教师在“互联网+”教学方面做得十分优秀,粉丝量巨大。高校可以邀请这样的教师为广大师生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鼓励其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课堂知识。面对一些教师经常使用的传统课堂教学,学校要派专业的、教学现代化能力强的教师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教学现代化知识,从而帮助他们转变教学观念,维护高校各项教育教学的稳定[5]。

(五)利用大数据进行考核与评价

各高校对学生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为书面的期末考试,导致许多学生喜欢在考前突袭,将一个学期知识进行快速记忆,或者将好学生的笔记进行抄袭,这样的做法达不到对学生考核的目的。这样一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因此,在考核时,鼓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考核。一方面可以在考核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全面统计分析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成绩,在学生基础成绩之上,制定新的考核标准,在高校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中根据大家不同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个人评分,最终核准形成大学生的期末成绩;另一方面是把观看网络公共课或者制作知识微视频作为一个加分项,激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课外活动,丰富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不同形式的考核,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的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角,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6]。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鼓励师生之间互评,生生互评,这样一来,教师能够及时找到自身教学不足,学生也能够知道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为指导今后的学生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利用互联网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高校各专业教学中,会学习许多抽象的知识,比如地理专业,有很多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以及不同旅游景点的人文地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去过好多地方旅行观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为大家讲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同学们可以将自己在旅行时拍的照片做成课件,结合课本知识为大家呈现自己眼中的中国。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锻炼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喜欢上专业知识的学习。

(七)做好课外的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共享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在课外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教师能够通过班级微信群、学校内部网络等不同的途径,在课前为学生安排一些预习任务,在课后组织学生探索某些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和教师进行实时的互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课外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探究。

三、结语

教育可以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代表者和创新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不断适应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促进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不断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能够有效实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张俊溪,米国际.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37(2):93-96.

[2]陈娟,李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研究[J].卷宗,2019,9(32):298.

[3]唐秀忠,兰晓俐,苏有邦.“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0(3):167-168.

[4]李嘉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99-100.

[5]刘丹梅,刘颖.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1):283-284.

[6]赵健.信息化背景下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11):101-103.

猜你喜欢

教学信息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以项目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伴随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经管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