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2016-12-01刘玲
刘玲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辽宁政法职业学院现有专业类别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调查,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给出了基于专业特色的课程建设意见。
关键词: 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 专业特色 建设研究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课程开设情况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各个专业中开设,由于开设的专业多,涉及的内容广,为了教学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很多院校都设置了一致的教学内容、考试标准。这种做法表面上来看,教学规范、统一,实际上却带来了许多的弊端。由于教学内容统一,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和就业的需求,教学方向不明确,往往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该课程。即使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最终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不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上,通常讲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内容比较浅显,在课程内容上通常设置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本编辑、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等,这些内容虽然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工作需求,但教师在讲授课程时,没有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授课,学生通常得不到专门的训练和强化,往往泛泛地学习之后实现不了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3.教师情况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任务通常都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而这些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师眼中过于简单,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课程重视不够,讲授内容不够细致、系统,操作过程往往容易过快,学生上课时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二、高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许多学生在幼儿园、小学时期就开始接受计算机的相关教学,到大学阶段,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许多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机中常用的操作。所以,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学生在心理上已经认为自己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课程上往往表现出不认真听讲,不愿意上机操作练习,实际情况是虽然学生在之前接受过计算机相关的教育,但由于中小学时期受到升学的压力和影响,他们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是碎片化、零散的,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支撑,往往不知所措,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融会贯通,不能掌握操作规律和原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往往零基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取得的成绩更理想,一些自认为自己已经会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成绩却不高。
三、各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分析
结合辽宁政法职业学院各专业开设的实际情况,在学院开设的26个专业中,大致可以分为司法类、文秘类、会计类、信息类、公共事务类、食药监类六大类,由于各专业类别不同,在开设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时,讲授的侧重点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我们对学院六大类专业各选取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需求情况,得出如下图所示的数据:
四、基于专业特色的课程建设意见
1.设置一定的工作情景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各专业学生在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时,虽然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操作过程,但是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往往不能理解所学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联想不到实际的工作需要。因此,我们在每一次课程讲授之前,给学生模拟一定的工作情景,布置一些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情景中带着这些工作任务完成学习,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虽然学会了相关知识,却不知目的、不会应用、不知所措的问题。例如在讲授word文本编辑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职场情景:“中秋节即将来临,总经理让我打印一份中秋节放假通知并下发到各个部门,这是锻炼Word公文排版的好机会,我要好好完成。”有了这样的工作情景,学生就可以清楚地明白为什么要学习Word文本编辑,学习之后在工作中有怎样的应用。
2.设置典型的工作案例
公共计算机基础课通常都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案例,统一的练习,缺乏针对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内容时,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补充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典型工作案例,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为今后工作奠定结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例如文秘类专业在讲授Excel表格制作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员工基本信息表等典型的工作案例;如会计类专业,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员工工资表等典型的工作案例,这样就可以将统一的知识内容融入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
3.增加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遇见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课程设计环节根据具体的学时安排,可以针对某一章的内容设计一个任务,也可以针对本门课程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课程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范围拓展到工作环节中,同时突破了以往只注重知识积累的局限性,把工作经验很好地融入教学中,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课程设计环节十分重要,但课程设计实施过程有一定的条件约束,比如师资力量,教师有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课程设计?实训室等硬件条件是否允许?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的学时是否够用?这些都是设置课程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4.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为了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工作能力,在课程完成后,除了必要的期末考试,引导学生参加一些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适合高职学生的级别为二级,在二级考试中有针对MS Office高级应用模块;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领域新职业国家考试,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考试方法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程序完成具体的作业任务,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其中办公应用模块特别适合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通过考试,学生可以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不仅能够证实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为这些考试相对比较成熟,考试系统和题库比较完善,社会认可度高,教学内容好把握,考试通过率也相对较高,考试组织实施也很方便,所以适合学生参加,通过参加考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结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已经不列入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有必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能够掌握计算机这个必备的工具,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