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传媒工作室创业模式探索

2020-11-16郑逸琛曾婉玲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新媒体大学生

郑逸琛?曾婉玲

摘 要:新媒体行业借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势不断壮大,日新月异的传媒行业环境向高校的传媒教育培养方案提出了挑战,也向该专业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时代背景、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模式的探索过程,对大学生传媒工作室的创业模式如何适应现有环境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创业实践;传媒工作室;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3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走向深化,传媒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組成部分,传媒行业的传统理念在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变革,而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环境。传媒行业数字化的高度发展向全国各大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向传媒专业大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样大变革的背景下,大学生传媒工作室如何通过学校搭建的创业平台,进行探索创业模式,更早与社会接轨,补充传统教育模式的漏缺,成了高校传媒专业的思考和研究方向。

一、宏观背景

(一)政策基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其中,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国务院提出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各项措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重点支持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内容新颖、目标明确、具有一定创造性和探索性、技术或商业模式有所创新的训练和实践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方法中提到,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旨在通过资助大学生参加项目式训练,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1]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指引下,更多的高校提出了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口号和政策,这为触觉传媒从校内工作室走向创业实践的道路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行业背景

新媒体(New Media)广义上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狭义上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2]。新媒体行业借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势不断壮大,衍生出了许多新鲜事物和工作岗位。全新的行业环境和岗位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但也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现有的教育模式难以完全适应行业的高速发展,只有引进新的模式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

二、微观环境

(一)校内累积

2012年,学校设计学院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发展工作室协作育人平台的建立,2012年10月影视传媒工作室得到批准正式成立,主要负责校内重大活动的拍摄记录和资讯收集,成为校内第一个尝试制作新媒体内容的团队。工作室将专业相关知识和项目实践融为一体,以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学习为主。通过在校内数年的累积,在各个活动中不断尝试不同的制作方式和拍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添置了大量设备和吸引了大批学生加入,逐渐壮大,并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作品,拍摄短视频和纪录片投稿参与各类比赛,在新媒体道路上的探索初具成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运营模式和发展道路。

(二)校外发展

传媒行业在近几年出现了非常巨大的变革,短视频和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形式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了传媒业界的主流。而影视传媒工作室经过逐年累积,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运营背景。工作室于2018年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始从校内工作室转向创业道路的实践。借助学校搭建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以“触觉传媒”为企业名注册了公司,开始尝试接触商业运作的运营模式。接触社会的商业资源成了全新的挑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与众不同的运营模式,工作室也根据自身状况对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当下的行业环境,更好地与社会进行接轨。

三、实践过程分析

(一)运行方式的探索

工作室在从校内协同育人项目转变为创业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实践。首先通过不同模式工作室制的分析对比(表1),选择了将创业实践中的项目式与工作室结合,探索项目式工作室制的可行度。这种改革方式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和项目资金,以原有的工作室为基础,开展具有实践性和商业性的项目活动,为传媒专业的学生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对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锻炼。

在项目式工作制的探索运行过程中,工作室对外联系,承接相应的摄影摄像业务,指导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具体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室负责人进行相关的统筹策划,按照指导老师的指引进行相关人员安排;工作室其他成员则需要完成分配到各人的任务。这样参考企业运作模式的运营方式相比完成校内任务,更深层次地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具压力和时效性。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1)来看,对各项需求的逐步满足能够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二)现状分析

在探索项目式工作室制的过程中,根据SWOT模型对工作室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图2)。

(三)实践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触觉传媒进行了不同制作模式的探索。在校园内,根据不同的政策主题进行主题文化纪录片的拍摄,例如建国七十周年主题微视频,将时代背景和校园文化的相互融合,把建国七十周年的重大事件编写成为文案,通过学生口述的方式进行呈现。在校园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乡等政策的指引,工作室深入到各个村落进行乡村纪录片的拍摄。清远市上岳村是入选广东省第一批最美古村落的村子,工作室通过对接从化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收集和了解,并深入到村落当中进行拍摄,力争将古村落现存的建筑和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进行收集和记录,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作出努力。这些实践内容延伸的项目虽然盈利能力并不强,但能创造沉浸式的环境让成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还能将工作室的教学实践工作和时代政策相结合,为纪录片的制作创造更高价值,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四、问题和对策

在进行大学生传媒工作室向创业实践方向探索的道路上,有诸多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发现和分析,工作室也逐渐找到了应付的对策。

(一)现有问题

1.盈利

在盈利方面,存在着方式单一且不稳定,难以维持工作室日常运营的问题。这是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实践道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资源具有局限性,盈利方式不够丰富,但依靠项目资金很难能够维持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运营

运营问题存在着两个维度的困难。一方面是工作室的日常运营,学生自身运营能力有限,需要兼顾学业和创业实践项目,精力有限,难以适应创业期间的转型;另一方面是项目内容运营,纪录片制作时间长难度大,短视频领域中账号运营和创意视频成为商业主流,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对作品进行制作打磨,难以同时兼顾数量和质量。

3.团队

学生的专业能力需要通过项目进行全方位锻炼才能有所进步,如果项目组成员不能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将对整个团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团队分工不稳定,容易出现分工不明确的状况,难以保证项目质量。

4.营销

工作室不擅长进行商业营销,脱离学校较为封闭和稳定的环境后容易遇到运营困境。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不够,难以吸引到适合的合作方,没有稳定的合作方,将对盈利和整体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解决对策

1.盈利

首先,应做好现有的每一个项目,打磨出精品视频成为代表作。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他人的引荐,筛选合适的合作对象,稳定现有合作关系,并通过深入的合作关系继续发展找寻更多的合作方,稳定盈利的来源。在拍摄公益纪录片后也可以参加比赛,靠获奖奖金维持盈利的稳定性。

2.运营

工作室日常运营方面,可以以指导老师为核心,进行导向作用,稳定工作室的核心思想和发展理念。同时引入除传媒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学生进工作室,完善整体人员的配置,保证日常运营的进行;在内容运营方面,学生应进行多样化表达形式的探索,参照现有市场需求,制作更多类似短视频等需求更大的内容形式,丰富工作内容。

3.团队

明确团队分工,加强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在项目过程中更多关注团队成员的自身专业能力的锻炼和成长。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将每个人的效用最大化,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内的合作默契

4.营销

制定适应自身工作室制度的市场营销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脉资源进行推广,同时制作各类小视频在社交平台进行传播,推陈出新,敢于尝试不同的宣传方式寻找目标客源;通过制作更多的精品视频参加比赛,打开业内知名度。

五、结语

国家政治经济的稳步发展为文化传媒发展奠定了基础,机构改革与机制创新也为传媒业的更新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潮流之下,为进行大学生传媒工作室的创业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全新的尝试对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外部环境的巨大转变之中必然带来更大的挑战,但也更能让学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更丰富的锻炼,与社会接轨,实现自我成长,累积更多的社会经验。有助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成功的实践成果能给同等院校进行研究和参考,具有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教高函〔2019〕13号.[DB/OL].[2019-07-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7/t20190731_393103.html

[2]本书编写组编.公务员核心能力提升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