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互动剧《最后的搬山道人》接受美学分析

2020-11-16王鑫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

王鑫

摘 要: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不断完善,国产互动剧正在不断扩充体量,游戏化的互动操作给予用户丰富的互动体验。通过对腾讯视频独家上线的网络互动剧《龙岭迷窟之最后的搬山道人》的观看,结合接受美学理论对互动剧在内容制作、美学层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动叙事;接受美学;IP改编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39-02

媒介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网络剧的可兼容性,互动剧的出现为网络剧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影视剧从传统的线性叙事发展到今天,给观众在体验上带来了全新感受。网络互动剧的观众能够以第一视角主动参与到剧情中,增强观众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观众在看剧的过程中将“感知、理解、体验”映射到观剧实际当中。

一、互动剧与接受美学

近两年来,网络互动剧异军突起,行业竞争激烈。一时间多部网络互动剧涌现,目前,国产网络互动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技术程度上均处于入门阶段,作品类型的同质化问题也相继显现。流媒体平台腾讯视频继2019年初上线《佛头起源》后,2020年4月依然拒绝爱情故事聚焦懸疑探险类型片,上线《龙岭迷窟之最后的搬山道人》(以下文章中简称《最后的搬山道人》)。

(一)叙事特征

1.故事文本多线程参与叙事

有悖于传统电视剧的线性叙事方式,网路互动剧为多线程网状叙事。网络互动剧打破了传统电视剧固定的传受模式。该剧完美地阐释了“接受即创作的开始”,重新定义了观剧用户的身份。从接受美学理论来讲,故事文本是一个关于审美接受与生产的过程。年轻用户群在观剧过程中践行主体与客体身份转化。通过“观看”这一动作实现审美,并且在“接受”的过程中筛选预设情节完成对故事文本的二度创作。实现这一动态过程需要三个步骤即创作、作品文本、读者(用户)。腾讯视频在2020年4月上线《最后的搬山道人》并不代表剧作的结束,而是创作的第一步。

用户高度参与作品文本是第二步。互动剧的实质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用户,其核心依然是剧的内容,互动只是剧作的一种手段。传统电视剧采用非线性叙事,形成一个完整的单一闭环式结构。而互动剧则采用多条线索并行叙事,构成故事文本网状结构。用户“参与式叙事”是网络互动剧独有的魅力。[1]“参与式叙事”指的是用户通过行动阅读叙事文本,体验叙事情景,参与叙事进程,创造叙事意义的交互式叙事形态。在《最后的搬山道人》中用户通过选择、点击屏幕上的预设情节,参与情节点的走向,带入不同剧情,完成剧中人物归宿。

该剧分为六个章节,故事总时间线为121分钟。读者(用户)通过自身的审美经验参与叙事,互动剧在个人观看、体验剧情内容时长上具有不确定性。把年轻用户群看成是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在观看的过程中,每位用户都可以参与到创作中。通过触碰屏幕上剧作方预设的选项条,选择情节点。可见,作为第三步的读者离不开作品文本。《最后的搬山道人》特殊的叙事方式,改变了传统电视剧的视听模式。该剧非线性用户参与的叙事策略,在叙事结构上体现了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文学文本包含艺术级与审美级,它们分别指向文本的两个创造者——作者和读者”的观点。

2.叙事结构碎片化

当下用户的内容需求和消费习惯显示出碎片化。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一边看剧一边做事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的常态,这弱化了用户与剧情之间的链接。互动剧可以凭借用户的主观意识进行选择全身心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投入时间。用户碎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交互技术等各类技术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互动剧发展。网络互动剧通过相邻情节点衔接而成,保障结构连贯性的基础上,内容相对更碎片化、更容易接受。

该剧在结构上突显了片段式碎片化表达方式。该剧拼贴式的画面视听语言再现了后现代语境下互动剧非线性叙事的特征。碎片化的视听语言在接受美学层面,弱化了导演创作功能,强化受众个性表达,去中心化实现人人都是创作者。[2]网生代用户在整个审美接受中,既是用户又是观众。用户在互动环节以男主角鹧鸪哨的视角选出片段内容,推进故事发展,与此同时获得不同的成就。据统计全剧共有25个成就,需要用户多次观看做出选择,才能全部获得。

互动剧叙事结构碎片化符合当代观众的需求。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互动剧的视听语言即时性、互动性、便捷性动态化的特质,使观众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得到满足。互动叙事类内容发展至今已经诞生了非常多的作品。2019年,纵观游戏、流媒体视频平台均有口碑不错的作品涌现。可见,2019年可以称为网络互动剧元年。但交互式的叙事模式也存在其局限性,当下的技术水平仍是互动娱乐的一个瓶颈。

(二)互动时刻的“期待视野”

读者即观众,观众在观看剧作品前已经有了一种能够接受作品的心理结构——期待视野。由于观众在生活环境、审美经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每位观众的期待视野都是独一无二的。

该剧讲述的是搬山魁首鹧鸪哨寻找雮尘珠试图破解族人千年诅咒,途中拜师摸金校尉了尘大师,并在师傅的帮助下勇闯西夏黑水城与命运展开一场对抗。在互动时长上,该剧添加了互动分支,共有45个互动节点6种结局,单线程体验为60分钟。

互动剧同时具有互动与沉浸两种天然属性。当接受美学与互动剧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户在接受内容的过程中无形的进行着“期待视野”的交换,沉浸式体验将会有新的化学反应。

该剧交互模拟多达45项,添加了游戏Quick Time Event设计,用户需要根据指令在有限时间内操控,引导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推动故事进展。在剧中鹧鸪哨为拜师了尘在下墓摸金的过程中会出现点烛进而解密等多种互动元素。[3]不仅如此,该剧还设置了创新元素——执念,当执念值达到不同等级,可解锁剧中更多成就。用户可以体验原著中黑驴蹄、东南角点蜡烛、定尸丹等经典元素,让“原著粉”用户在有限的互动环节中全方位体验原著中下墓摸金的细节,尽可能地沉浸在剧情当中。

在阅读过程中,作品越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用户的沉浸感越强。该剧在第二章融入了“彩蛋”环节。鹧鸪哨下墓盗取女尸殓衣时用户需要在有限的時间里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指尖画出绳结。若失败,这时会跳出彩蛋。女尸跟鹧鸪哨在棺椁旁玩起了捆绳游戏。该剧设置了3个彩蛋,多次体验观看彩蛋,可以获得不同成就。经过多次触击屏幕尝试解锁关卡,用户很容易代入剧情,再浓烈的审美体验中,将个人感情融入到角色当中,情感和氛围的沉浸让用户难以自拔,即与角色产生共情,去达成剧中人物的不同宿命。

用户可以反复参与体验,探索不同的剧情达成“期待视野”。该剧由于剧情线和结局的设置,在播放机制上存在着重复观看。同样,这也是当下互动剧存在的缺陷。针对网络互动剧这一硬性问题,制作团队在播放机制上加入了倍速播放。虽然复观率导致了用户冗长的观看时间,但流媒体视频平台可以从中获取用户流量和大量的信息反馈,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二、互动剧与IP

以往,流量加身和高话题度的青年演员深受网络IP改编制作方的青睐,这些小鲜肉身上的流量可以帮助制作方变现。高伟光通过在《怒晴湘西》中精彩的表演,在《最后的搬山道人》中依旧饰演肩负扎格拉玛全族存亡的使命,无心金银财宝,一生都在路上寻找的悲情人物鹧鸪哨。网友们也戏称“高伟光之后再无鹧鸪哨”。

互动剧的IP改编要符合受众的期待,在演员选择和内容改编上要紧贴用户的审美喜好与习惯。网络互动剧的出现,重构了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宿命论。传统电视剧因其单一的线性叙事——有且仅有一个固定结局,不能完全满足受众对剧中角色的期待,互动剧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看剧的观众此时处于全知视角,可以通过触击屏幕,实现内心对故事以及对角色的期待。整个交互过程,用户具有独一无二的观剧体验,瓦解了传统电视剧的同一结局的局限。

《鬼吹灯》系列围绕着雮尘珠讲述三代人的故事,形成了庞大且独立的IP网络体系,陆续被翻拍成影视剧作品。该剧在画面构图上高度还原了故事的年代感,相较于传统电视剧,呈现出电影质感的画面,黑暗空间以及特效镜头的处理上也为网络互动剧带来了添墨增彩的效果。原著书粉万千,宏观上赋予了《最后的搬山道人》部分观众基础,互动剧带来了超强的用户粘性,保证了可观的收视率。该剧截至5月25日上线一个多月的时间,豆瓣评分8.3分。

该剧前三章为免费章节,后三章为付费章节。该剧的粉丝由三个部分组成:书粉、明星粉、剧粉。粉丝追剧绝不会满足于一半的免费章节,对未解锁的剧情部分充满期待,通常情况下粉丝们会主动消费,购买流媒体平台的VIP会员,体验全部剧情。接受美学家伊瑟尔用“空白”阐释这一现象,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4]该剧粉丝通过充值会员,依次体验四“步入险境”、五“迷幻重重”、六“宿命”三个章节。受众在能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的对空白进行着填和重构,这种未定性空白也为平台带来了收益。

网络互动剧的IP改编要时刻保证互动剧制作本质,始终坚持互动剧的艺术性,不热衷于追求“小鲜肉”的流量效应。影视行业的关键并不是在形式上玩新花样而是内容上的创新。平台在保证利润的基础上,要清醒地认识到内容为王。适度衡量粉丝经济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价值,才能在互动剧市场中开启良性循环的道路。

三、结语

接受美学视域下国产网络互动剧改变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单一闭环结构,让年轻用户群以创作者的身份沉浸在剧情中,改变了观看方式,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实现了每位用户“我的剧情我做主”的导演梦,模糊了手游与网络剧的界限。

在对该剧进行观看和阐释的过程中,发现国产网络互动剧依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内容上对IP改编存在依赖,剧本内容以及互动剧的类型创新度不高。主要集中在悬疑探险类,如何拓展开发其他类型的互动剧,例如正剧、古装剧等类型作品值得创作团队以及从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思考。国产网络互动剧仍处于探索阶段,“5G+”将会赋予流媒体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期待未来上线更多优质的国产网络互动剧。

参考文献:

[1]孙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2011.

[2]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张鹤炀.影游互生视角下国产互动剧的传受特征分析[J].当代电视,2020(1):62-65.

[4]洪芷璇.面对IP热,更需要冷静的创作态度[N].中国艺术报,2020.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看对文学作品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