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2020-11-16梁翠霞
梁翠霞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有重要作用。文章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激活阅读潜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立足学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递合适的阅读方法;立足教材,挖掘阅读文本内涵,开展语文深度教学;立足教法,更新教学方法,营造和谐阅读氛围;立足终身,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激发终身阅读意识。这能从多角度出发激活学生阅读潜能,打造灵动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核心素养在逐渐发展中实现了由学生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各学科也找到了新的教学方向。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夯实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想实现突破教学,就应当顺应教育发展潮流,聚焦核心素养,利用多种手段激活学生阅读潜能,在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的建构中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阅读教学的相关性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我们提到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激活阅读潜能,落实阅读教学。那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呢?这里所说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阅读教学的相关性
之所以强调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因为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1. 语文核心素养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上文提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学习语言文字、培养鉴赏能力以及拓展思维能力等。阅读活动的开展恰好满足以上要求,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审美、认知、思考。
2. 小学阅读教学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语文世界异彩纷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所选取的阅读文本凝聚了丰富的人文气息、融会强大的人文精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三觀”的深化与发展,更能够通过自身蕴含的正能量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激活阅读潜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对策
在深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性的基础上,笔者展开深入的思考与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思考提出以下四大对策,力求突破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束缚,在激活学生阅读潜能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立足学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递合适的阅读方法
学习是学生自主的活动,阅读亦是如此。若想要让学生能够真正、自主、积极地走入阅读世界,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会投入阅读,教师才能够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把握教育契机,培养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又要传递给学生合适且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会阅读,自然而然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快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阅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词句训练,学生认识字词、读懂句子,才能够在“由点到面”中读懂文章。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在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目时必须从阅读文本的背景、作者、时代等入手,只有全面了解创作情况,才更便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其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写、学会斟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仔细推敲文本中的字词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素材,丰富自身语文资料库。
(二)立足教材,挖掘阅读文本内涵,开展语文深度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阅读篇目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内容贴合学生需要,且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教师要想利用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在阅读教学前做好备课工作,立足教材,深入挖掘阅读文本内涵,从文本入手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 挖掘传统文化内容,理解传承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古诗词、经典名人名家,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展示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为让学生理解传统、领悟传统、传承传统,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些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教学。
2. 挖掘德育教育内容,传递正确观念。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散文、叙事文等都会折射出许多道理,这些道理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引导学生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提升阅读价值、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
3. 找寻读写结合契机,实现语言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就是关注学生的文字建构和运用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推动读写结合,通过阅读活动开展续写、仿写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读写结合中认识文字、运用文字。
(三)立足教法,更新教学方法,营造和谐阅读氛围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之所以僵硬,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是因为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没有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而新课改的推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在创造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阅读魅力。
1. 情景教学法,创设语文阅读情境。情景教学法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将阅读文本中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在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从静中感受动,从动中品味静。如在开展《富饶的海洋》阅读教学时,笔者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美丽、波澜壮阔的海洋,给学生以视觉冲击,然后让学生品读这一篇文章,既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审美之感,又能够推动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心灵。
2. 合作教学法,探讨阅读文本内容。合作教学法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放置在主人公地位,通过提出阅读问题鼓励学生合作思考,学生在集思广益之中不仅能够深入文本,更能够倾听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意见,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立足终身,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激发终身阅读意识
阅读活动是一项终身的活动,它并非只在学校阶段存在。它应该存在在家庭、社会,也应该存在在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阅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开展语文教学中立足终身,把握小学阶段,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终身阅读意识,让学生爱上阅读。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阅读活动,强化阅读兴趣。例如阅读分享会、阅读交流会、优秀数目推荐会、阅读笔记展示赛等。这些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能够给学生新奇的阅读体验,且给学生阅读交流的舞台,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发现阅读的奇妙之处,同时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交流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培养与提升。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书目,灵活布置作业。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书籍,教师要择优而荐,让学生知道该读哪些书。此外,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约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以核心素养作为“指明灯”。要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聚焦核心素养,更要针对重点问题、突破困难关卡,在多角度下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让小学语文课堂得以焕然一新,让小学生得以深入阅读世界,感受阅读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梅花.关于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8(12).
[2]黄哲丹.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
[3]张丽丽.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4]宋国倩.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9(18).
[5]贾艳华.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