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学习力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0-11-16牛根吉

关键词:学习力教学实践高中数学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其会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主动探究。简而言之,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培养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梳理知识点、学会反思所学知识内容,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故此,本文以培养学习力为目标,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力培养的意义,探究了培养策略。旨在通过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落实和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发展,培养综合素养能力。

关键词:学习力;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8-057-2

学会学习的能力便是学习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力,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主动针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答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单一无趣的讲授法,同时还要变革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理念。基于此,为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激活思维,培养探究学习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学习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题指导,提高解题学习能力;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应用探索,提高实践学习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意义

从学生成长发展来看,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高考,还有社会的考验,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实践学习能力等,这不仅是自身的一种能力,还是综合素质提升的表现,既是教育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主体教育的思想。同时,培养学习能力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来看,其中明确指出: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素养能力,促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力的培养有效满足了新课标的需求,它是基于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对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能动性为目标展开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创新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有效拓展了教学资源,可见其意义所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思维,提高探究学习动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激活思维是前提所在,而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将数学知识进行形象、直观展示,在真实有效情境创设中,结合问题引导启发思维,调动探究学习动力。既可以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以唤醒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使其产生认知冲突,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基本立体图形》数学内容的时候,讲解了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台、圆锥等几何体,旨在通过几何观察使其能够正确说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那么为提高探究学习的动力,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塑料瓶、话筒、纸箱、球、水杯、自制蒙古包等各种教具,在真实情境观察中,提出以下问题,如:这些物体具有怎样的形状?该如何准确描述他们的形状特点?棱台、棱柱、棱锥,圆柱、圆台、圆锥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活思维,提高探究学习动力,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引导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利用思维导入,指导学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有效学习方法的掌握,提高自主预习、复习的学习能力,强化学习质量,提高學习自信心。而思维导图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便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线条、箭头、核心关键词的引导,将数学知识各个关联内容进行有机串联,在明确层次关系的过程中,使其学会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学会依据所学内容展开自主预习和复习巩固。例如,在教学《集合》数学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辅助,在各个知识点层次关系呈现中,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如,可以以集合为一级主题,然后以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为二级主题,在二级主题中,让学生依据集合与元素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的分类、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中“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等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预习,在明晰所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呈现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讲解。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预习学习习惯,又可以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融入数形思想,探究本质,提高解题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旨在通过数、形的探索,认识数学问题本质,在数、形分析中促进掌握。那么,为培养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例题教学讲解,通过依据数量关系之间的已知条件,以及图形之间的变化,促使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学问题学习、探究,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提高对数学各个问题之间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数学内容时,重点是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以及坐标表示的基础上,研究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它即是一个数学模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工具,为用数的运算解决“形”的问题搭建了桥梁。如以下数形例题: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2,1)(-1,3)(3,4),求顶点D的坐标。

〖XC牛根吉1.JPG;%100%100〗

在教学时,为培养解题学习能力,在进行这一问题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题意和图形进行已知条件分析,如A、B、C的坐标(-2,1)(-1,3)(3,4),然后通过设顶点D的坐标(x,y)通过求解AB〖TX→*4〗、DC〖TX→*4〗进行问题求解,在数形探究中,指导解题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的观察进行解题思路转化,通过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如:

在数形结合思维运用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形进行多角度分析,在优化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运用生活经验,资源拓展,提高实践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生活经验为辅助,在资源拓展中提高对数学的认识,通过构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从生活实际应用、真实生活中提取展开数学问题,促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有效、优质。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应用》数学内容时,作为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可以依据生活经验为辅助,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进行资源拓展,探寻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实践学习能力。如,房租、人员工资、销售物品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考虑的问题和发生的事情。那么,教师可以为其展示这样一道题例题,如:

某桶装水经营部每天的房租,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为200元,每桶水的进价是5元,销售单价与日均销售量的关系如:

结合以上题意和数据做出分析,说一说这一经营部怎样定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针对这一日常生活问题,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分析销售单价、日均销售量为辅助,在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联合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实践学习能力。

三、结语

在高中数學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思维导图设计、数形融合思想、生活经验引导等,落实人本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解题能力、实践应用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玲娜.基于培养学习力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学数学,2020(09):84-85.

[2]申恒.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数学,2019(17):72-73+75.

[3]刘文召.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51.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甘肃 酒泉 735000)

猜你喜欢

学习力教学实践高中数学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