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研究
2020-11-16王正宁
王正宁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征,因此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益于利用符号、图形及文字将想法“画出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思维可视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63-01
一、介入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可见
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前引入的应用
学生是否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看学生在新知识的预习中有没有进行思考,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否期待。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质疑,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1]例如,在“分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巩固上节课的重点。而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也明确了本节课的难点,这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课末总结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的总结环节,教师一般会问学生:“在这节课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大多数的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甚至不会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一下这节课所讲的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教师可以画出大概的框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完整性。[2]
(三)单元反思的应用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后,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梳理。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独立或者与他人合作来绘制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既能对旧知进行复习,也能在整理中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百分数”单元思维导图的制作中,就记录下了个性的思考。这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
二、巧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应用。
(一)并非“一图到底”
对新知识的学习,最主要的方式还是仔细观察、动手操作与充分表达,这可以最大化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既可以应用于新课导入,又可以应用于复习整理。但要想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与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实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二)需要“先扶后放”
任何学科都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固定的知识结构,数学学科同样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师不应该完全任由学生自己发挥。一方面,因为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他们还没有充分理解其内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当学生掌握绘制的方法与技巧后,可以让他们在复习课中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充分呈现自己的思想。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融入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识,这些都源自学生深入、有效的思考,对其思维品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引入评价机制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基于思维导图的可视化教学,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经验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需要适时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清楚思维导图的绘制重点在于思维,而不是图,要关注思维导图的内容是否体现了系统性与创新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呈现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准确理解思维导图的内涵,根据实际教学情況与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此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与价值,促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密娟.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研究[J]. 广西教育, 2018(33):57-58,62.
[2]姜云霞,赵 阳,王竹萍.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可视化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