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与教育变革的思考与启示

2020-11-16颜韶清

教师·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变革在线教育新冠肺炎疫情

颜韶清

摘 要:2019年12月,国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3月23日,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被阻断。疫情期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在线教育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育功能、教育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变革,启示教育者要建立多维度教育评价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呼吁培养学习型家庭、提高信息化素养等,从而真正促进“教”与“学”。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教育变革;在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11-02

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

潜伏期:2019年12月15日~12月30日,武汉各医院陆续发现多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7日,国家、省市专家组对病毒进行分离和基因检测,发现“新冠”病毒。发展期:2020年1月10日,初步诊断新冠肺炎病例41例,新冠肺炎疫情开始。1月20日,全国各省市地区相继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91人,31人死亡。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发酵期:2020年1月24日至2月16日,国内疫情持续扩散,现存确诊病例数持续增加。2月17日,国内现存确诊病例达到顶峰,累计确诊病例70637人。衰退期:2020年2月18日,国内现存确诊病例数开始逐渐下降。3月23日,中央明确,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被阻断。

二、新冠肺炎疫情促进教育变革

为防止疫情蔓延,阻断疫情传播,疫情期间各省市、地区陆续下发居家隔离通知,禁止人员外出集会。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号召各地要统筹利用电视和网络资源,结合课程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根据线上学习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发挥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的作用,把积极推进和规范实施结合,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线上的指导服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停课不停学”举措,促进了教育系统的多方面变革。

(一)对教学内容的变革——重视生命和健康教育

近代以来,我国全面引进“科学分科”教育体系,取代“六艺通学”,较快地提高了中华民族整体的现代科学知识水平,而传统的“心性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功能被相对削弱。2014年,教育部连续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兼顾学生生理成长、心理成长、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做到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促进了人们学习最基本的卫生防疫知识,还启发了人们对生命和大自然的思考,使得生命和健康教育更加得到重视。

(二)对教育方式的变革——在线教育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影子教育”,是利用校外时间对学校课程进行补充教育的一种现象。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家庭和“影子教育”三个学习空间的边界不断被模糊、被淡化甚至被消除。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作为“影子教育”的一种,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梳理总结前一阶段“停课不停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以适当的方式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加深对线上教育规律与特点的认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克服線上“隔空”教学存在的不足。从此,在线教育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三)对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从2015年起,教育部撤销专业924个,新增专业8000个,对学生提出要具有终身学习素养的要求。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教育2030行动框架》,明确提出“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须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素养框架的一个重要维度。疫情期间,学生进行居家学习。在缺乏学校和教师监管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成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和解惑者。学生居家学习期间,不仅会出现“马太效应”,还会出现学生阶层的跃迁和重组。疫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个人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促使其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实现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四)对教育功能的变革——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教育系统通过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和梳理,为疫情防控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做好防控信息的传导,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同时,家庭教育为教育系统中的最小单元。要培养学生在无序的环境中也能坚持学习、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的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随着5G、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的家庭会成为学生成长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对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推进教育大数据的应用

“停课不停学”措施的实施,更加凸显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硬件上,不同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教育资源不均衡,网络教学条件差异化;在软件上,不同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同,应用教育信息化产品的熟练程度不一。十余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疫情期间 “停课不停学”的基础;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实践也将进一步推动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

三、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的启示

(一)变革多维度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新冠疫情都是一场大考。这堂深刻的考试启示全社会要回归到人才评价的本质标准上,重新构建教育考核与评价体系。除学校的成绩外,科学地引入区块链技术考评记录及社会举荐,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唯分数与文凭论的问题。通过建立多维度考评体系,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回归“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平台的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通过实施“停课不停学”的举措,线上教育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是,学校、课堂等线下教育的功能仍然不可取代。未来,线上教育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成为更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备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教育与实践,启示未来教育方式要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有效地整合多方教育信息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时代,形成相对集中的学习区域链,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平台的作用。

(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当前,教育质量观与评价观仍然主要浓缩在以“中考”“高考”为中心的圈子里;社会存在唯学历论,即过度追求学历而轻视问题解决能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友善等品格素养。新冠肺炎疫情改革了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从由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走向为形成解决方案的主动学习。今后,学校应着重帮助学生增强活动体验、建立团队意识、进行项目化学习、培养系统思维,关注其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四)呼吁家庭教育的回归,增强教育的社会功能

“十年树木,百年樹人。”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更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未来。目前,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未能落地,具体包括:①生活即教育;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③真实的学习;④进行劳动教育等。《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要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从而建立学习型组织。同样,呼吁家庭教育的回归,从而建立学习型家庭,不仅可以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更是教育生态的良性促进,有利于提高教育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和民族应对重大灾难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教育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倒逼学校和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在实施“停课不停学”举措的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质量受到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好在线辅助平台、软件、工具。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教育,各教育平台积累了大量教育数据,教育部门和相关研究者要积极收集、分析和研究教育大数据,及时转化和应用研究成果,促进疫情中的“教”与“学”。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对全人类的巨大考验。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接近尾声,但全球的疫情传播趋势还在蔓延。新冠肺炎疫情,既是考验,也包含机遇。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和祖国人民共同完成好这份答卷。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多方面的变革和启示,也对未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钟南山院士说,“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青山一道同风雨,相信当疫情结束时,教育界也将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本刊讯.教育部部署导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129.

[2]钟南山.钟南山: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就算没白活[J].廉政瞭望,2020(11):36-37.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在线教育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