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精神成长

2020-11-13杜春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要:文以载道,語文学科的文本内核对学生的精神滋养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的归宿是助力学生素养的提升和个体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精神价值;个体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79

每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情趣,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从本质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事物来净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促使学生精神独立发展,而非单纯为了应试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训练。

诚然,个体的独立首先应基于生存的必须,其次才是精神的成长,人格的独立。应试是所有学生乃至他们进入职场打拼不可逾越的一道关卡,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人才选拔考试作为一种极具权威的发现人才方式,似乎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于是语文教育的功利性随处可见,除了课堂上视考纲为圭臬的教学,还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一切出发点的终极目标似乎都是为了考试得高分,本应多彩有趣的语文教学变了味儿,有时候甚至会让原本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进而讨厌读书,真是可悲可叹。

不过,令人可喜的是随着新一轮部编版教材的普及,语文教学在逐渐回归初心,至少在应试与素养之间达成和解,尽可能在重视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也不忽略应试技能的提高。尽管为了考试这一功利性目的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尽,但任何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都应有大语文情怀,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关乎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之独立将影响一个民族未来的走向,不可小觑。

一、语文教学的文本承载着人类优秀的文化基因

文以载道,与优秀的文本对话,就是在与高尚的灵魂交谈,这一点,对于处在人生可塑性极强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是影响其精神成长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教学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本身就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中,一家四口温馨祥和散步的场面,人到中年所肩负的承前启后的责任,夫妻扶老携幼共担风雨的果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文本选取的素材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小事,文中的人物似乎就出现在我们身边,就好似我们曾经亲历,但所体现的主题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和谐和人类的优秀传统得到传承的深刻主题。作品以小见大,提醒读者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琐事却折射着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的重大命题。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交流品味人生的意义,懂得珍惜当下,尊重生命。

二、语文教学的精神价值是给予学生成长的快乐

思考语文,不难发现,语文素养是个体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学习将贯穿个体的一生,如果语文教学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在享受语文的同时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并由此激发一种课外探求的欲望,那么语文教学给予学生的精神影响将是持久的。同时,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既然生活无处不在,那么语文学习也须时时留心。与此同时,生命的成长也在悄悄绽放。当我们思考语文学习的快乐要不被考分剥夺,文言文的教学要不被拆解成一个个实词、虚词的解释和一个个句子的翻译时,语文教学的内涵及其精神价值方会凸显。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类优秀文化基因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并为传承乃至形成一定的新时代的民族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让每一个母语学习者都能意识到自身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使命之一。当我们放眼长远,那么即使琐细的知识积累也会变得不再繁琐,而是充满趣味。而丰富自我,应用所学也将蕴含着无穷的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该被考试绑架,成为应试的牺牲品,而置最要紧的使命于不顾。

三、语文教学的归宿是助力学生素养的提升和个体的独立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真正的学习都要基于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如果语文教学能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那么每个小宇宙都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倾向和独立要求,那么语文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思辨能力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为了应试而存在的知识容器,技能训练的机器,教师也不是课堂的主宰和拥有知识的霸主,师生平等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类似于导游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现、随机分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学生的求知欲被唤醒,那么课堂上的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相互质疑等探究活动将极大地有利于学生自信心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时,他们的责任意识也会得到增强,荣誉感也将随之强化,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精神的发展在此期间悄然升华。

当语文教学文本中人类优秀的文化基因能够与学生的精神成长碰撞产生火花,成长的快乐将妙不可言,而因快乐碰撞产生的这些火花也将汇聚、照亮历史的、时代的天空,语文教学也才会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影响。总之,语文教学应回归初心,重视学生素养提升,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精神滋养,从而逐渐形成学生的独立意识,助力学生个体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杜春侠(1969-)女,陕西咸阳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教育硕士,文学学士,西部儿童文学研究会中心会员,曾获教育部教学成果奖,论文见诸国家级、省级各类刊物,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语文。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师范学院7120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