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思维支架 奠定语言“地基”

2020-11-13蒋炜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蒋炜芬

摘要:写作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是用嘴说出心中所思。如何通过语言训练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奠定学生语言表达的坚实地基呢?本文拟通过搭建思维支架,降低学生表达的难度,进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语言地基;思维支架;积累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05

写作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对于还不会写多少汉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语言表达就是用“嘴”说话,说出心中所思。而表达的基础,是积累语言。那么,如何通过语言训练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奠定学生语言表达的坚实地基?笔者通过思维支架的指引训练,降低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难度,让学生找到语言表达的自信,具体策略如下。

一、立足文本理解,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良好的语言表达以及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基础,而积累的前提是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时,需要我们多一些耐心,搭建一个思维支架,更易于理解积累。在学习一上《比尾巴》的过程中,笔者做了这样的引导。

1.组词:伞,知道哪些伞?(雨伞、太阳伞、降落伞)

2.你觉得小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什么伞?

生1:像雨伞,用尾巴来遮雨。

追问:用尾巴来遮雨,那尾巴不是全湿了吗?

生2:我认为应该是降落伞,松鼠是在树林里的,它的尾巴大大的,松鼠从树上下来的时候,尾巴就像飞行员的降落伞,可以让松鼠慢慢掉到地上,不会摔伤。

生3:我有补充,从高高的树上跳下来的时候,尾巴上的毛是竖起来的,尾巴大大的,更像一把降落伞了。

只要让学生读顺会背,目标才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学生理解了吗?会存在疑惑吗?以上虽只是简单的一句追问:“你觉得小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什么伞?”却指向了学生的深层思维,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他们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有时候,我们的教学容易走进某个死胡同,就差一层窗户纸的距离,学生的理解就是无法达到我们预设的点。这时候,我们不妨停一停,顺着孩子的思维,找到转折点,就能到达目的地。

二、立足秘妙发现,模仿表达

一年级学生对于语言表达并非一张白纸,只是缺少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习得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基于学生已有的积累,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统编教材的语言训练点,进行学生科学系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语言训练中发展表达能力。

一上教材的语言训练点多在课后题第二题中。如《小小的船》的课后练习:“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练习中出示了四组“事物+叠词短语”的例子,如:船——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一首短小的儿童诗歌,诗中就是由这四个叠词短语,勾画出一幅充满想象、静谧童真的夜晚景象。这样的叠词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仿说。编者设计这样的课后练习题,就是为了让学生积累叠词短语,模仿表达,感受语言的魅力。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给学生搭建思维支架。

1.读一读左边的这一列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都是写一样什么东西。)

2.读一读右边的这一列短语,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都在前面加上了什么样的,而且两个字一样,是叠词。)

3.再读一读,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列?(学生交流:更喜欢右边这列,读起来感觉更可爱。)再来读一读右边这列。

4.像这样,把一样东西前面加上一个叠词,让它更可爱,你会加吗?

学生或许有困难,那就给出几张事物的图片。可以由“弯弯的小河,蓝蓝的大海”的图片来过渡。

5.和你的同桌游戲,考一考,说一说:一人说事物,另一人说叠词(什么样)的事物。

以上片段,在进行学生语言训练时,没有直接让学生和同桌进行仿说,而是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秘妙,再给学生一些图片的辅助,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进行拓展。如此,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了难度,学生也享受语言表达的愉悦。

三、立足想象拓展,自由表达

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我们应该搭建启发想象的思维支架,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输出的平台,并不断地在语言表达训练中,巩固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就是统编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语言表达集中训练的载体。

如第八单元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这是学生第四次接触口语交际。相较于前面的三次口语交际课,这一次的要求更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真正意义上的“看图说话”,他们要补充好教材空白的第二幅图(小兔运南瓜的过程,一个大大的“?”)。这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表达清楚小兔是怎么搬南瓜的。在明白了学生的难处后,笔者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思维支架:小兔之所以很难搬动南瓜,是因为这个南瓜——太大了。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说清楚:这个南瓜到底有多大呢?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南瓜的样子书本上有图片,那么我们先启动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激起他们通过阅读积累的丰富语言,畅谈南瓜的“大”:

生1:南瓜像热气球那么大。

生2:三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没法把南瓜围拢。

生3:南瓜的柄比小朋友的大腿还粗呢!

生4:这么大的南瓜,要是用来做万圣节的面具的话,那这个面具一定是巨人戴的。

……

做足了“大”的功夫,搭建好了思维的支架,学生就能更好地展开想象,说清小兔是怎样搬南瓜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搭建思维支架,引导落实语言实践,在各种语言实践中,让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奠定语言表达的“地基”,才能在将来建起“小学生写作”的高楼大厦、琼楼玉宇。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外国语学校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