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歌曲写作漫谈

2020-11-13张晶

艺海 2020年9期
关键词:歌曲写作群众

张晶

〔摘 要〕歌曲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作家需要歌曲来找灵感,劳累的人们需要歌曲来解除疲劳,悲哀的人们需要用歌曲来寄托哀思。群众歌曲应成为表现时代前进的音符、催人奋进的号角。音乐创作者在新时代要有主动作为的气概,为写好时代之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群众;歌曲;写作

群众歌曲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相关,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与愿望,反映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它对演唱的难度和写作的技巧要求并不高,且音域不宽、结构不太复杂、歌词通俗简练。但是,它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具备一些社会功能性;因此它是与生活相关且适合群众集体演唱的歌曲。

一、群众歌曲的功能

(一)娱乐作用

首先,欣赏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起到了娱乐的作用。在西汉,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指出“夫乐者,乐也”。“夫乐者”指音乐本身。“乐也”指快乐、欢乐。意为音乐即快乐。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欣赏音乐并不是以学习或受教育为目的,只是为了纯粹娱乐。喜庆的人们需要歌曲来助兴,渲染烘托气氛;紧张的工作之余,欣赏轻松快乐的歌曲,会缓解自己紧张压抑的情绪;轻松休闲的时候,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在日常生产劳动中,唱起山歌或号子,能够减少劳动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还可以赶走疲劳,鼓舞干劲。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参与,可以释放出人们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我们写群众歌曲,就要与音乐的社会功能相一致,把它作为一种美的形式,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心情,忘掉不快,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从这个意义而言,群众歌曲要担当起这个社会功能,能消解社会的个体压力,这样就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鼓舞作用

音乐不仅好听,能娱乐,而且它还可以传情达意。人们能与音乐中所包含的神韵互动,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所以,恰如其分的群众歌曲可以催人向前、催人奋进。像古代行军作战,都备有战鼓;临战时,鼓声震天,士气如虹。战争年代,《义勇军进行曲》不知激励了多少热血志士奋发向前。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大合唱》不知激发了多少人爱国的热情,拿起了枪走上了抗日前线。不论是哪个时代,不论是哪个国家,都不乏这样提振人情绪、激发人潜力的音乐,使得社会中有志之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拼搏不懈。国外也有许多这样的曲子,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也是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所以,群众歌曲也可以担当起这个社会功能,那么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团结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教化作用

音乐于人们的生活,是无处不在的,作为一种艺术,除了本身的形式美感外;它也是艺术殿堂一种特殊的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外部载体。群众歌曲理应担当起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众所周知,聆听音乐的目的,一般在于娱乐。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会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内在情操。情操是指由感情和思想信念综合起来的,复杂的、比较稳定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或精神状态。而在娱乐中产生教育的作用,把教育和娱乐融为一体,把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即“寓教于乐”,是音乐教化功能的实现形式。其实旧的习惯制度是很难被改变的,就像我们一个人的习惯,从小到大都已经养成了;何况是一个人的思想,一个国家的制度,其很穩定、很复杂,不能轻易转变。在现代,我们有很多渠道,可以通过看电影、电视,阅读文字、书籍,欣赏音乐、美术作品等等,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而在古代,没有这么多的渠道来进行宣传,但是,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早在两千年前就被中西方所共同发现并加以重视。中外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对此有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指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就是,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方法了。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也曾谈道:“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这是《史记.卷四十六》中的一句话,讲的是邹忌任相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喜欢音乐,邹忌向齐威王推荐自己时说道:“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几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主;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像是大臣。应该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去碰,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弦与弦配合协调,就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所以说,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的道理就在这琴弦之中。”齐威王听了之后,觉得邹忌确实是个人才,于是任用他为相,开始管理国家大小政务。在西方,古希腊的雅典人对音乐的教化功能也极为重视。音乐是高贵的象征,只有自由的人,才有权利接触音乐教育与实践。柏拉图与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一致认为,音乐可以培养人的心灵和智慧。中世纪以后的欧洲,音乐更是成为大学四门主要科目中的一种。音乐作品既可包含对美好事物、高尚品德的褒奖,也表达了对丑恶现象、低劣品行的鞭笞。这就是其社会教化功能,能陶情,能育人,能弃恶,能扬善。所以,群众歌曲也要使接受的主体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使得人们在思想道德上受到洗礼和升华。

二、群众歌曲写作贵在实践

(一)重视生活实践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来源于生活;所以,群众歌曲写作要重视生活实践。只有多体验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才是歌曲创作的助推器。当然,平常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也是生活,生活化的积累也可以获得灵感。“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一生就生活在人民之中,与基层百姓相依为命,大半生在西北度过,那里留下他的生活足迹和情真意切的歌曲。他的作品植根于民间艺术,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像《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很多歌曲都家喻户晓。“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先生,毕业之后就被公派到了湖南工作,从此就扎根湖南。他走遍三湘四水,足迹深入到湖南各少数民族(苗、瑶、侗、土家)的山寨,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歌曲,如经典歌曲《小背篓》《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香》等等,使湖南少数民族音乐登上了大雅之堂,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卓有成就的一位女作曲家——辛沪光,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一举成名。她在内蒙古生活工作了26年,数次深入牧区,和牧民生活在一起;其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为她的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感受和艺术积淀,使她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着浓郁的蒙古民族音乐风格。

(二)重视音乐实践

歌曲是通过音乐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所以想要写好歌曲,还要重视音乐实践。首先要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还要善于学习各种音乐语言。就像海绵那样,吸收得越多才能得心应手地为你所用。学习前人的经验是文艺创作的庇佑之路,歌曲创作也不例外。广泛地接触和哼唱歌曲,通过揣摩别人作品来学习写作,有时比教科书学习还来得更便捷,而且是一种很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当然,对于前人的作品我们还应该善于学习,不能盲目照搬。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应该是既要学习,又要创新。歌曲写作,虽有很多技巧、规律可遵循,但其本质却是,理性沿着感性思维的轨迹而前进的;技巧规律可以引导和制约创作,但绝不能代替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创作过程。

(三)重视艺术实践

在技巧问题上,还是可以诉诸文字;但有些不是技术的东西,确实难以进行理性的阐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所以,我们需要博览群艺,勤于艺术实践;它将帮你更快更好地走上成功之路。写歌,最好能先学会歌唱,先听歌、唱歌再写歌,从爱好歌曲写作到学会歌曲写作;或是掌握一、两件乐器,这对于歌曲写作将是大有帮助的。此外,还应该多掌握乐理、作曲基本理论知识,与歌曲写作直接有关的和声、复调及曲式分析等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写作技能。歌曲是音乐与歌词的结合,歌曲创作者的文学水平也将直接关系到歌曲写作的质量。在创作中,因为歌词选择不当,致使歌曲创作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所以,要热爱文学,关心文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对于小说、散文、诗歌都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从数量繁多、色彩各异的歌词中择優谱曲。还应该关心、热爱姊妹艺术,优秀的戏曲、绘画、舞蹈、影视作品都能给我们带来启迪,触类旁通,激发灵感,有时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能持之以恒地重视艺术实践,必能在艺术修养上进一步提高歌曲写作的水平。

三、新时代群众歌曲写作

(一)写作需融入当代思考

一首好歌的积极作用,能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我的祖国》等很多歌曲都在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现在的群众歌曲写作一定要融入当代思考,才能让作品具有时代性,才能创造出既有生命质感又有现代理念并满足当代群众审美需求的作品。比如,我们看到祖国强大、社会美好、生活越来越富裕,就会产生幸福感;你走到偏远的地区,看到人民在艰苦、落后的情况下自强不息的状态,就会被他们所感动,面对那里的人民也会有一种关切和期待,心里就有一份责任感;你去到经济发达地区,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会得到心灵的震撼,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如何为亿万听众负责任地创作出更多符合这个时代、反映这个时代的好作品,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

(二)写作需创新传播渠道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迅速发展,歌曲传播主要是通过网络、影视、广播等方式,它对我们歌曲的创作与传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当前,社会节奏之快、境况之新、形态之丰富,早已和过去是天壤之别。人们在互联网上浏览着海量的信息,接受着各种优质文化的浸润,群众的形象气质、审美情趣也都随之发生着改变。如果音乐作品依然拘泥于旧有的语言和逻辑,恐怕难以充分引起新时代群众的共鸣。所以,我们要在提高作品质量、拓展题材内容、丰富形式手法、创新传播渠道上下功夫,既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更要有较广的流传性。要繁荣群众歌曲写作,和国家、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也是时代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与迫切要求。好歌的产生并不容易,要使歌曲在更大范围内同群众见面,在社会当中产生更好的效益,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对它的宣传、推广与传播。如今的主流传播渠道由地方电台、网络综艺以及微信等占据,那么歌曲写作就应该主动跟这些平台衔接,渠道要畅通,网络平台、电台电视台、歌唱家也要支持新作品,使好歌在群众中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伍益中)

参考文献:

[1]孟卫东.歌曲创作谈[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0,(4).

[2]贺文广.歌曲创作浅谈[J].民族音乐,2010,(4).

[3]王诗瑶.试论歌曲写作的现状和问题[J].北方音乐.2013,(4).

[4]戚萌.浅析歌曲写作[J].甘肃高师学报.2015,(2).

[5]孙军.浅谈歌曲创作中群众性与艺术性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9,(34).

猜你喜欢

歌曲写作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