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究

2020-11-13郎宸用白海娜杨殿伟

食品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化人才新工科

郎宸用 白海娜 杨殿伟

摘要:“新工科”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包含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应该紧密围绕“新工科”特点和要求,主动探究并改进人才培养方法。本文以吉林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等方面,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工科人才。

關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国际化人才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新工科”相关理念的相继出现,推进了工程教育改革进程。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大学的“第五项职能”,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规则,能够承担国际事务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食品工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产业转型的推进以及新科学技术革命与食品产业结构的升级,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建立了跨国合作,并将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生物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融入食品产业中,逐渐实现传统食品制造产业升级。食品企业对可以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如何培养出新时期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地方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结合吉林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本文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相关政策等方面分析,探究符合“新工科”理念要求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并将其应用于人才培养中,使高校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从而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国际化办学理念淡泊与资源匮乏

近年来,新工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国际化成为众多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策略之一。境外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引进来和派出去,扩展学生国际视野,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办学理念仍较淡泊,未建立完善的国际化制度体系。同时,吉林省地方高校受地域、政策、观念、经费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境外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仍很薄弱,无法适应新时期国际化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求。

1.2 国际化师资队伍薄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教师国际化参与情况不仅受到个人学术水平、外语水平、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等主观因素影响,还受所在高校晋升制度、政策导向、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地方应用型高校较难引进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且对本土教师的国际化培养缺乏重视。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师资队伍质量与规模都很难提升,难以满足国际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1.3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是教学方面,地方应用型高校受到教师队伍薄弱的制约,相关专业课程很难实现双语教学。在大学外语及专业英语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材内容以陈旧的阅读性材料为主,缺乏前沿性,无法满足训练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教学要求,难以满足国际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次,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更倾向于简单的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环境和国际事务洞察能力的培养。另外,地方应用型高校尚未建立与国际行业标准匹配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与学分转换制度,加上国际化教育资源引进不足,难以满足“新工科”理念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2. 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国际化新工科人才的路径探究

2.1 做好顶层设计

政策导向是即将开展的事务的指南,指明了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根据“新工科”理念的要求,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增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制定学校国际化战略发展方针,熟悉和解读国际交流政策相关条款的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学科,通过教师的资源及同类院校推荐,努力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构建教学、科研国际化合作平台。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充分认识中外合作办学是对现有高等教学的补充与完善,摒除传统思想禁锢,寻找适应“新工科”理念的现代大学发展和成长之路。另外,从学校层面设置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加大对培养人才所需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工程教育示范中心、实训基地等相关平台,使学生通过各种实训了解本专业相关知识,加强对新技术的理解。同时,可以与实力雄厚、设备先进的国内外企业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

2.2 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

建立国际化师资队伍不仅是全球高等教育人才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本着学历与经验并重,企业实践与出国进修并重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国家“千人计划”及外专局引智项目等,重点引进具有海外学术背景、具备相关行业背景和企业经历的教师,柔性引进海外专家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应出台教师海外研修鼓励政策。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善于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外专局、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及校际教学、科研交流平台、高水平国际会议等渠道,积极参与海外研修,努力开展跨国科研合作,发表国际学术论文,从而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和科研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涵盖评教评学、职称评定等多个层面,应细化考核指标,加强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终身自主学习机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从而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2.3 创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具有国际化知识和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人才培养体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学生获取跨文化沟通合作能力的保证。“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基于遵循新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相关课程与人才培养体系,增设跨文化交流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新时期全球各国社会环境和摄取新兴产业、新技术的前沿信息,从而加强学生学科交叉能力和多元文化整合能力,使学生具有符合“新工科”理念的国际化素养。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代需求出发,摒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借鉴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标准、新趋势,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增设相关课程,融入新工科发展的国际前沿知识,同时,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運用能力,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

3. 结语

总之,新工科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配合,学校层面应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与自身专业特色相结合,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国际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途径,凝练国际化办学特点,对接行业、时代、社会需求,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新工科”理念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郎宸用(1985.03-),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化工学院理学博士,讲师。从事天然产物分离提取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

白海娜(1984.01-),女,蒙古族,吉林市人,吉林化工学院工学博士,讲师。从事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

杨殿伟(1984.05-),男,汉族,辽宁抚顺人,吉林化工学院教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技术应用与传播、人事师资管理、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研究。

基金项目:

“新工科”形势下食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吉林化工学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课题

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吉林化工学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化人才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索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三维CAD/CAM软件》课程与渔业机械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食品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