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状况分析及提升路径
——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为例

2020-11-13王晓寅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班主任课程

王晓寅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兰州 7300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青年学生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群体。远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一样,都是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同样肩负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针对远程教育特点,加强意识形态风险点研判,提升意识形态防控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引导、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远程教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研究的重要性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育人的根本要求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2]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正确履行职能、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3]。因此,高校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为从事远程教育的高校,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各项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根本标准;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研判并有效抵御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培养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有政治责任感,有历史使命感的国家建设者。

(二)意识形态工作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包含的道德观念、家国情怀、和而不同的儒家思想等在历史长河中为各族人民所接受,以至有的相约成俗,人们为之坚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部分学生存在着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盲目贬低的现象。因此,作为扎根于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远程教育,必须意识到意识形态工作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同向性,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把传播、弘扬本国文化传统作为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4]。

(三)意识形态工作是确保党执政安全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中国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日益体现,国外敌对势力认为中国发展模式、中国道路是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尤其是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扩散和日趋严峻,中国政府的善意援助行动被污名化,一些西方媒体与政客不断抛出“甩锅”言论,借疫情谣言抹黑中国、发布混淆视听的报道,企图制造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高校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核心任务[5]。长期以来,高校学生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他们利用青年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活跃,但涉世尚浅、政治辨别力不强的特点,向学生们不断宣传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各种思想观念。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愈加冲击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因此,远程教育高校一定要将确保党执政安全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战略任务,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知微见著,及时发现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政治成熟度。

二、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因素

远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与普通高校存在共性,但其师生时空分离的教学模式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远程教育学生年龄结构影响意识形态重塑

远程教育学生大多属于成人在职学习,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来自不同的职业领域,社会经历、工作年限上也有很大差异,这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相似的教育背景、相仿的年龄完全不同。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2019年秋季学期招生情况为例,共招生1454人,本科招生573人,其中女265人,男308人;专科招生881人,其中女361人,男520人。具体如图1所示。

从年龄来看,17~19岁122人(其中专科学生121人),20~29岁755人,30~39岁438人,40~49岁126人,50岁以上13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57岁;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的795人,已婚的学生659人占45.3%;从政治面貌来看中共党员109人,占总人数的7.5%。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远程教育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学生自身角色也呈现多重性。他们社会生活复杂,在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方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已经形成且各自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远程教育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深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进而重塑其意识形态需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也更显重要。

图1 2019年秋季入学学生出生年份分布图

(二)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特点制约意识形态工作开展

远程教育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学习时间、作息时间也不尽相同,这决定了远程教育教学方式与普通高校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只能采取混合式教学方式。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督促也主要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适度会对一些重、难点内容进行面授辅导。

作为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有效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目前总共开设5门,专科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科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课程学习资源在国开学习网,采取专题学习形式,共一个总论、九个专题,每个专题均包含“专题导学+视频学习+专题测验”。学生需要首先学习专题导学,然后点击“视频学习”进行学习(学生第一遍观看视频时,视频不能拖拉;专题视频只能顺序观看,不能跨专题观看),学生学习完每一专题全部视频课程后,才可以进入“专题测验”,到此一个专题的形考任务完成。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要求终结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以上。

2019年秋季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共有1397名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其中本科学生800人,专科学生597人。

表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成绩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情况整体较好,通过让学生观看课程视频,完成各章节测验,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参加网络学习平台终结性考试等形式较好地落实了学习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接受了系统的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课程每个专题的视频资源均为微课(总论+九个专题共79个微视频),每个微视频时间约为6~7分钟左右,总计约553分钟(9.2小时)。这个学习时间与普通高校相比差距较大,表明远程教育因缺少校园氛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得学校、教师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不了解,难以实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一些突发事件无法及时和学生交流沟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另外,远程教育中的碎片化学习虽学习时间灵活、内容分割易获取,但知识的碎片化致使知识之间的联系被中断,缺乏逻辑性,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内涵理解片面化,弱化了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远程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状态束缚意识形态工作深入

要做好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必不可少。目前,在远程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中承担此项工作的主要是思政课课程责任教师及班主任。但由于二者没有形成合力,在远程教育意识形态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尽如人意。

思政课课程责任教师拥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但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下从事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接触少,教学、研究与日常学生管理、教育脱节,对学生意识形态中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感知性不强、敏感性不足,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引导。远程教育班主任承担着班级日常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非学科性支持服务等工作,他们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与学生交往最密切、最深入、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作用却没有有效发挥,一是学校没有将班主任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不够,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对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班主任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意识形态工作难以量化导致对意识形态教育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存在着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三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缺少职称晋升通道、缺乏激励约束机制,造成了其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能力、动力不足。

三、加强和改进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保障,管理舆论导向,守土尽责

随着以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为显著特征的新媒体出现,来自西方的普世价值、新闻自由、民主和评论、软实力、政府失灵、中等收入陷阱、新自由主义等学术概念或理论对青年学生、社会大众的侵染和侵蚀不容低估[6]。尤其是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成为西方大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目标。

意识形态工作是从思想上引导人、影响人的工作,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必须掌握主动权、打主动仗[7]。只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才能确保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必须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做好育人本职工作的根本要求,远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这一根本问题上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成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必须强化领导责任,落实问责机制,确保责任到岗。学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校长为主要责任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其他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按“一岗双责”要求,抓好所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二是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远程教育相关网站及宣传内容中,构建远程教育门户宣传的“大思政”格局[8]。三是守土尽责,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远程教育文化建设体系,健全各类新媒体平台建设与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网站、班级群、微信群及公众号等网络信息平台管控;指定专人开展舆情信息监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二)丰富意识形态内容供给,加强正面宣传教育

当前,远程教育首先要牢牢把握思政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不断完善网络学习平台上思政课程内容建设,与时俱进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供给,克服话语标准化、内容程式化等问题[9]。

一是讲好中国故事,从实际生活中挖掘具有饱满生活气息、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如对我国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的优秀群体和个人,以及疫情期间参与抗击疫情的学生事迹进行宣传,让学生认识到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我国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国上下迅速形成合力,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精神。让学生自己感知、自己领悟,最终内化为精神认同,真正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创新思政课内容形式,以丰富的实践活动载体(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红色历史遗迹等)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运用所学理论服务实践,在活动中增强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和契合,真正实现思政理论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三是发挥“课程思政”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0]。通过梳理各类课程和不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四是充分利入学教育、开学典礼、班会、专家讲座等宣讲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对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意识形态工作提出要求,健全教学教案评价制度,禁止教师将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确保课堂教学有章可循、违规必究。

(三)强化协同作战意识,建立教师—学生—班主任全通道沟通

推进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在学校层面强化党政协同。不管是承担教学组织、落实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部门,抑或承担资源建设、技术保障、信息安全的教学支持服务部门,还是承担办学保障的行政、人事、后勤等部门,都要强化协同作战意识。各部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体现意识形态的导向和立德树人的方向,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教师—学生—班主任全通道沟通。全通道式沟通是沟通参与者全方位沟通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促成成员之间自由交流、增进了解、营造和谐气氛。教师、学生、班主任三者通过网络学习平台、QQ群、微信群等方式建立联系。教师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疑释惑,积极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发挥学习督导作用;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给教师及班主任请求协助解决;教师围绕教学为班主任及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工作。三者多层次、多渠道沟通是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推进的关键要素。教师—学生—班主任全通道沟通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学生—班主任全通道沟通示意图

三是加强班主任教育培训,做好意识形态考核工作。做好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班主任意识形态工作是引导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选拔配备班主任时要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考核。同时,健全常态化的班主任培训机制,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学会运用互联网的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还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在班主任工作中既要考察工作业绩也要看育人实效,学校要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班主任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真正形成一支讲政治、作风硬、纪律严、能力强、有亲和力的意识形态工作教育队伍。

猜你喜欢

思政班主任课程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夸夸我的班主任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