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指导
2020-11-13卫玮
卫 玮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经贸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一、引言
我国外语教学界对文化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如束定芳就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等做了详细阐释[1];仓兰菊就文化移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2];毕继万强调第二语言学习者必须做到两点:“学习第二文化”和“学会适应第二文化环境”[3]。无论是“文化导入”、“文化移入”还是“第二文化”都强调目的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涉及甚少。因此,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忽视和缺失造成了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对外介绍中国文化时的“失语”现象。
本文则尝试以中国本土化的“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通过实验教学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以期为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教学理论,培养学生使用英文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学生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二、“产出导向法”与母语文化输出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文中简称POA)[4]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受Swain[5]“输出假设”理论的启发,历时十余年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POA强调“文化交流”理念,指出要正确处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要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对话、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6]。POA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语言学习,了解、认识和尊重英美国家文化,同时也能够用英语介绍和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应具有双向互动性[7],“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间有效地结合和互动,更有利于学习者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质量和深度上达到新的高度,帮助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对两种文化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外语教学中既要重视“目的语文化”,也不能忽视和缺失“母语文化”。
三、教学实验设计
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笔者设计了两个单元的以POA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验教学,在此展示仅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每单元需2周实验教学,每周4个课时。授课对象为笔者任教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全班32人。
(一)教学主题
笔者选取“中国刺绣”(Chinese Embroidery)作为教学实验主题,刺绣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刺绣是中国文化最早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下西洋、再到近代的文化交流活动,刺绣不断地被传入世界各地,并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因此关于“中国刺绣”的英语教学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跨文化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
跨文化交际目标1)分析和解释刺绣艺术品背后的文化内涵;2)理解刺绣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3)流利地向西方客户介绍我国的刺绣产品。
语言目标1)掌握与刺绣有关的相关词汇和短语;2)掌握倒装句。
(三)教学流程
本单元将用8学时完成,采用“驱动—促成—评价”三个基本流程。各部分的内容安排、任务设计及课堂时间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流程图
1.驱动
驱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学生根据教师呈现的交际场景,尝试完成产出任务,在尝试过程中,发现困难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出学生在未来职业中可能遇到的交际场景:贸易展销会上,作为一家刺绣产品贸易公司的代表,向国外客户介绍产品。向学生发起挑战,为学生创造“饥饿感”,让学生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积累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成
促成环节中教师应发挥脚手架的作用,提供有针对性的输入材料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接受性知识转化为产出性知识,从而完成产出任务。经过教师前期的任务难度预测,并结合学生产出中的困难,本单元将“向外国客户介绍中国刺绣产品”这一交际任务分为三个子任务,分步促成。
子任务1:了解绣品图案背后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点,人际交流较为含蓄、间接,往往具有“言外之意”。刺绣也具有中国文化的高语境特点,看似普通的绣品图案其实都有背后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一些事物寄托的美好期盼。
想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刺绣作品的文化内涵,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鼓励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表现者和推广者。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刺绣作品“鲤鱼跃龙门”(Koi Jumping Over the Dragon Gateway)、“二龙戏珠”(Two Dragons Playing With a Fireball)、“事事如意”(Good Wishes)等,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刺绣之美。由此唤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产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为文化输出做准备。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两件刺绣作品,分析讨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有效地语言和文化输入材料,为之后的汇报做铺垫。
学生产出子任务1的难点在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理解障碍。如“事事如意”这件绣品的寓意源于中文中的同音字“柿”和“事”,绣品中的“柿子”(persimmon)很难让西方人联想到“the best of luck in everything”。此时就需要教师针对难点,帮助学生识别文化差异,探讨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并引导学生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跨越交际障碍。
子任务2:介绍刺绣历史发展和种类。
刺绣作为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学生不仅要了解刺绣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应该对刺绣文化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刺绣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刺绣的种类也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
在子任务2中,教师先提供一篇阅读材料,介绍刺绣的重要作用、历史发展、以及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蜀绣、粤绣和湘绣。另外,教师还从两个视频“指尖上的传承—苏绣”和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的“蜀绣衣”中节选了一些片段,作为输入材料的补充。如关于染线的方法(the way of dyeing)、绑绷架的工序(framing process)、勾稿(sketching)、劈丝(thread splitting)、绣法(embroidery techniques)等。
教师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从输入材料中选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内容和话语结构,对不急需产出的材料,理解既可。这种“选择性学习”的方式提倡以完成产出目标为导向的“重点学习”,避免“全面精学”,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到所有的学习材料上只会降低学习效率。
子任务3:介绍刺绣历史、文化及刺绣产品。
完成上面两个子任务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与刺绣相关的英语表达,也具备了必要的文化知识,接下来就需要学生将语言知识和文化储备应用到交际对话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展开子任务3:你有使用过/接触过刺绣产品吗?你可以对你使用过/接触过的刺绣产品进行描述吗?引导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较简单的刺绣产品进行描述,在产出任务的难度上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最后,模拟贸易展销会,学生两人一组,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客户,一人扮演刺绣品参展公司代表,介绍自己公司的刺绣产品(刺绣产品由教师选取,以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三个产品进行介绍,准备时间为15分钟)。任务难度增加,考验学生是否具备灵活的语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是否将前期的输入材料从接受性知识转化为产出性知识。
3.评价
评价是POA教学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对上一阶段学生产出成果的评价,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针对学生产出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查和自我修正,进而完善产出成果。
四、教学实验收获
实验教学后,教师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使用POA教学模式学习的感受以及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POA教学方法还是持认可态度的,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意识、文化自信、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有效地提升和促进作用。
(一)提升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证明,POA教学模式可以将中国文化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在考察的学生中,81%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有必要加入中国文化相关知识”,9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有待加强”,经过一个月的POA教学模式学习,75%的学生对“自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英文表达掌握情况比较满意”。
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了解到POA教学模式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得到了强化和提升,体现了POA“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学一点、用一点,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有所改善。
(二)树立中国文化自信
在跨文化交际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同等重要,如果只对学习者输入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会对学习者造成心理暗示,认为别人的文化优于我们的文化,从而产生民族自卑心理,对跨文化交际产生障碍。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除一门“大学语文”外,其它都是一些英语相关的专业课程。英语专业课中,有时也会涉及到文化相关知识,但都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中国文化为辅。英语学习的目的绝不是使英语学习者越来越外国化[1],英语学习者应首先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要学会展示自我,传播本民族的文化。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教师也了解了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点”,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体会并感悟到中国文化的价值,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操,向世界展示和介绍真正的中国。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POA教学模式提倡将每个单元产出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小目标,根据每个小目标设定相关的产出任务,也就是说,每节课学生都有任务要完成,减少学生课堂“开小差”的机会。同时,POA还将“评价”作为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产出任务,进行“师生合作共评”,督促学生全员参与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发现问题,养成“查错”和“自查”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实验待改进之处
虽然将POA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母语文化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初次尝试,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教师对输入材料难易度的选择上要慎重。如本课关于“刺绣方法”这一输入材料,有的学生就认为比较难,超出了他的接受范围。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具有“最近发展区”的输入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发挥出其潜在的发展水平。
除输入材料的选择上要慎重外,学生产出作品的要求上,教师也可以“区别对待”,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要说明的是,笔者并没有将学生分为所谓的好生和差生,只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学生产出适合自己水平的作品。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不会因为老师布置的产出任务过于简单而觉得无聊,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老师布置的产出任务太难而感觉压力过大,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同一产出任务,教师可以提高或降低要求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其次,在任务分配上,教师也要考虑到合作和均等原则,最好能将任务的分配细化到人,避免同一小组的大部分工作都由一人负责,任务过重。
六、结语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学习者的期望,大学英语教育往往陷入“以目的语文化为主”的误区,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入、学习者输出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用分离、“中国文化失语”等现象。
通过POA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导入中国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互动性,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实现“学用一体”的教学目标。由于初次尝试,在实验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输入材料的选择和产出任务的设置上忽视了学生水平的高低、产出任务分配上应更加细化等,这些问题有待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