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家园之力 立习惯之本
——基于家园融合对3 ~6 岁外来儿童开展劳动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究
2020-11-13文马华
文 马 华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最初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此时对幼儿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幼儿是家庭、幼儿园的共同使命,只有两者形成合力,才能对幼儿的习惯养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园地处产业高度聚集的海门市三星镇,幼儿几乎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于此,我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努力探索家园融合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劳动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劳”记于心——依托专业引领,转变家长的固有理念
我园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往往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幼儿时,常常以自己的工作或农民身份作为反面教材,让幼儿觉得劳动是一种惩罚,不能引导幼儿正确对待劳动。理念是行动的灵魂,为转变家长种种错误的教育理念,我园进行了“三步曲”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专家宣传
造势聚力,宣传为要。为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性,在“新父母学校”中,我们邀请了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了关于幼儿习惯培养的知识讲座。针对这群特殊身份的家长,专家以浅显生动的劳动事例及鲜明直观的视频让家长明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专家的讲座让家长们深有感触,明白了只有科学育儿才能造就健康快乐的幼儿,让幼儿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二)教师引领
作为教师,虽然教育理念要比大部分家长更加专业,但对于如何更好地通过家园有效融合对幼儿进行习惯教育,还是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此,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等多方面的培训,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通过家园融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不同的家庭要给予不同的指导。如小班幼儿的独立意识开始萌芽,模仿能力也很强,完全可以学会自理。小班的教师们可以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并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的侧重点与家长进行专题研讨,分享经验,探讨交流,让家长观摩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展示,如学会穿衣,自己取放玩具,独立进餐,挖掘幼儿自我服务的潜能。家长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转变了观念,家园配合也更趋于一致。
(三)以身作则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务工人员往往对所居住环境与自己的穿着打扮不太重视,这种观念也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孩子。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们让家长意识到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不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保持居住的环境的干净,让幼儿在家里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持之以恒,逐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劳趣融合——体会劳动乐趣,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当家长的教育观念慢慢转变后,我们开始与家长配合开展游戏化的劳动习惯养成活动。
(一)让逸竞劳——让劳动变得有趣味
为了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经常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竞技类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如我们在中班举行“我是劳动小能手”技能比赛,让幼儿帮助家长穿衣服、穿鞋子。家长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劳动积极性,还培养了幼儿的良性竞争意识。在这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幼儿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还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二)按劳取酬——让劳动变得有价值
适当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对激励幼儿参与劳动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制定每月一次的《家园劳动PK 表》,根据劳动活动完成的情况,评选出不同星级的“劳动达人”,然后给幼儿颁发星星奖励并赠送幼儿喜爱的小礼品。如大班幼儿的劳动活动侧重于服务他人和服务集体,家长可引导他们在家帮忙扫地、倒垃圾、剥毛豆、摘菜叶、帮忙照看弟弟妹妹等,在园教师可引导幼儿为班级擦桌椅、整理物品、分批为同伴们分发餐点。在家庭中,家长作为观察员给幼儿拍照或录视频,将幼儿的良好表现反馈给班级教师,月底,教师则根据幼儿在园、在家的实际表现对全班幼儿进行“劳动达人”星级评定,评到三颗星星以上的幼儿就能获得绘本、水彩笔、橡皮泥等不同的物质奖励,这样极大地提升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也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三)劳有所获——让劳动变得有意义
为了让劳动的种子在幼儿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我们的活动,如在“一起来种菜”的种植挑战活动中,我们邀请种植大棚蔬菜的家长作为指导老师,提升幼儿对蔬菜的了解,并指导幼儿不同蔬菜的播种方法。幼儿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家附近一起种植、施肥、除草、除虫、采摘,收获属于自己的蔬菜,吃到自己种植的蔬菜,幼儿能真正体会到劳动和收获的乐趣。教师也要鼓励家长们在班级群里介绍幼儿在家种菜的经历和劳动中的趣事,分享劳动的喜悦和经验。
三、能者多劳——拓宽活动场地,探索亲子志愿劳动
(一)来到大自然,亲子同劳,其乐融融
我园因地处乡镇,周围有农田、石榴园等大自然资源,幼儿们在教师、家长们的带领下来到田野里。家长们的劳动热情十分高涨,他们带领幼儿们认识不同的农作物,和幼儿一起拔花生,摘玉米,挖红薯,采石榴……亲子同劳,其乐融融。幼儿们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动手实践,体味春之韵,收获秋之实,感受劳之乐,享受到了劳动与成长的快乐。
(二)走入孤寡老人家,亲子联手,奉献爱心
我们还家园融合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志愿者实践活动。如在重阳节,我们与附近的村委会共同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现在农村里有很多孤寡老人,我们邀请部分家长带领幼儿一起来到这些老人家里,引导幼儿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学会奉献与合作。幼儿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用自己种植的蔬菜包馄饨和水饺给老人吃。通过家园共育、社区共建,推动劳动教育浸润每个幼儿的心灵。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们在《指南》精神引领下,针对外来儿童家园融合开展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究之一。对于这群外来儿童,我们会继续增强家园之间的互动和配合,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形成良性家园互动,共同帮助幼儿养成更多的良好习惯,使外来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