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按压复位法应用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观察
2020-11-13李红玉李
李红玉李 康
(1.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成人教育与培训中心,河南洛阳,471023;2.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河南 洛阳,471023)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患者临床以局部疼痛、胸部压迫、翻身困难、胸闷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因关节错位的造成的疼痛不利于患者休息,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工作生活等均造成严重影响[1]。当前,临床上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但是,单纯的手法复位首次复位成功率并不高,影响患者康复进度。有研究指出[2],反向推拿按摩更利于关节复位,该研究旨在观察反向按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经X线、体格、CT等检查确诊符合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诊断标准[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6~49 岁,平均年龄(37.61±2.99)岁;病程 15~43 d,平均病程(29.63±2.55)d。观察组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8~50 岁,平均年龄(37.58±3.01)岁;病程 17~46 d,平均病程(29.68±2.58)d。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认知功能良好,患者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③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④既往精神病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推拿治疗,取坐位,选取患者胸背部及病变棘突周围采用掌揉法进行滚动,随后选取病变胸椎两侧,采用拇指弹拨法弹拨该部位肌肉,弹拨过程遵循由轻至重原则进行,选取患者阿是穴采用手指点穴法进行点按,最后对患者胸背部采用擦法及推法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联合扶他林乳膏进行操作,以局部有发热感为宜,1次/d。
观察组患者增加反向按压复位法进行治疗,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左侧,明确患者病变位置,医者双掌重叠,掌根置于患椎棘突,嘱患者进行深呼吸,于呼吸末双掌使用寸劲下按反向按压患椎棘突,以咔嗒声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复位效果,如未能复位成功于第2d继续应用反向按压复位法,复位成功后给予常规推拿治疗,不再进行复位,1次/d,5d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3疗程后对比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手法复位后一次复位成功率;③临床疗效[4],显效:呼吸自如,无棘突旁压痛及胸背部牵扯痛,完全纠正胸椎棘突侧突;有效:疼痛有所缓解,呼吸及侧突均得到改善;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s)表示,2、检验,<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s,d)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s,d)
?
2.2 一次复位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一次复位成功41例,成功率91.11%(41/45),对照组患者一次复位成功29例,成功率65.91%(2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5.322,=0.000<0.05)。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1.82%,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4],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发生与长期姿势不良、持物撞击、外伤后治疗不及时、持物扭转、慢性劳损等因素有着重要关联,该病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代医学表明[5],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起胸椎关节错缝,局部气血瘀滞不能正常运行进而产生局部堵塞感及疼痛症状。手法复位是当前临床上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主要手段,通过应用拇指弹拨法、手指点穴法、推法、擦法松解背部软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患者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依次复位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在常规推按按摩的基础上增加反向按压手法复位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升首次复位成功率及治疗效果。临床分析认为,常规推拿按摩的治疗重点在于促进局部软组织松解,对于关节紊乱的纠正并不重视,加之坐姿体位无法使患者在治疗中放松,易引起局部肌肉紧张,导致在推拿按摩的过程中出现上下移动现象,因此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且首次复位成功率不高[6]。反向按压手法复位采用俯卧位进行治疗,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身心放松状态,在操作过程中采用掌根进行定位,相较于传统推拿按摩法中的膝盖定位,其定位效果更为准确,且不易移动,更能够有效确定方向,掌握力度,结合患者呼吸进行发力,最大限度提升复位效果[7],故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一次复位成功率,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反向按压手法复位治疗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恢复患者机体紊乱的关节状态,弹出嵌顿滑膜,加快局部组织炎症状态的吸收,消除局部神经组织受到的刺激,产生缓解患者症状体征的效用[8]。
综上所述,在常规推拿按摩的基础上增加反向按压复位手法,通过恢复关节解剖关节,消除病理因素对神经组织的刺激,加快炎症吸收等,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一次复位成功率,缩短康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