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964份调查问卷
2020-11-12田楠
田 楠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党委组织部,广东 广州 510665)
近些年,学术界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集中于创业环境的创设、主观行为等方面,着重从单一角度探讨创业的影响因素。然而,创业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且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本文着力从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整体出发,探讨并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创业意愿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试图分析呈现不同影响的原因。据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各个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有何差异? 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认知情况如何?
一、文献综述
Bird最早提出创业意愿的概念,认为创业意愿是指能够促使个体自发地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达成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1]。有研究认为创业意愿(或意向)是指人们的注意力和行为倾向于自我雇佣而非被组织雇佣的心理状态,也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实践这一行为的可能性[2]。研究证实,创业意愿对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具有最直接的影响,研究创业者的创业意愿,能够有效地把握创业者的创业行为,为与创业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
吴立爽探讨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创业环境因素包括金融环境、政府支持、教育培训、科研转移、市场条件和创业文化6个维度[3]。李正卫、陶鹏、刘巍伟从微信社交工具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社会网络与创业意愿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中心度、异质性和更新度与创业意愿之间具有正向线性关系;创业意愿和网络强度之间呈现U型关系,随着创业意愿的增强,网络强度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施生旭、姚翠岚对闽台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上述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5]。李琳琳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认为个人特质、个体工作经历和个体教育经历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6]。方卓、张秀娥结合情绪理论和认知理论,从创业激情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创业激情与创业意愿以及创业自我效能、风险感知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创业激情及各维度均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激情及各维度对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风险感知的正向作用显著,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风险感知对创业意愿的正向作用显著,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风险感知在创业激情与创业意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7]。刘畅把大学生创业能力归纳为个体创业素质、高校创业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三个层面,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创业素质的养成、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均存在正向影响[8]。姜昱汐、林莉、葛继平等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包括创业知识、心理素质、创业经验、道德素质和个人能力,客观因素包括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环境和家庭支持等[9]。魏巍、李强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切入,基于6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不同,男生的创业意愿高于女生[10]。
现有研究通过实证与理论相结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炼与验证,研究显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个人能力和素质,外部因素包括与创业相关的教育、家庭支持、政策法规等。现有研究较为侧重于提炼大学生创业意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但没有充分考虑因素之间的差异性。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构建判别分析模型、必备要素因子分析等方法,呈现出创业意愿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从而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广州市普通本科院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975份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64份,有效问卷率达98.87%。其中,男生为557份,占57.8%,女生为407份,占42.2%,涵盖了大学四个年级;学科类别方面,四个科类完全覆盖,其中文科类的学生占23%,理科类的学生占44.3%,医科类的学生占4.5%,工科类的学生占28%。
(二)研究工具
本文借鉴被广泛认可的创业意愿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研究,将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五大方面,见表1,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相关变量进行测量。
表1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变量测量表
(三)统计方法
使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构建判别分析模型、必备要素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四)指标赋值
本文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问卷,对问卷所涉及的若干指标取值,对单选题按调查问卷中各个选项赋值,对多选题则按其题内各选项设置虚拟变量,故而有各指标赋值结果,见表2。
表2 指标取值编码表
续表2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因素及方差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愿意在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的占30.5%,没有创业意愿的占23.1%,更多的人选择在碰到合适的机会的时候去尝试,占比45.4%。说明大学生对创业的意愿较为强烈,在强烈中又存在应有的理性,在合适机会时适当尝试。
本文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在0.05的置信度下,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父母支持、身边环境氛围、国家政策的了解、创业课程对创业意愿的激发和个体因素等六项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差异,表明上述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
表3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汇总表
续表3
(二)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中对新的样本类型进行判定的统计分析方法,通常以新的样本与各个组别的距离为判定指标,即衡量与各个组别的接近程度的指标,称为判别函数。
在两组总体的判别分析中,可设两组总体GA和GB的样本个数分别有n1、n2,若每个人样本都观测有p个指标,则有量组总体的观测数据矩阵分别为:
且两个总体各个指标的样本平均值为x—i(A)、x—j(B)。此时任取样本X,设其各个指标数值所组的向量为:
依据本文设定各个指标间独立性未知,故而可有马式距离
d2(X,GA)=(X-(A))' SA-1(X-(A))
d2(X,GB)=(X-(B))' SB-1(X-(B))
此时,本文所求有SA=SB=S,故
可令
W(X)=(d2(X,GB)-d2(X,GA))/2
则代入算得判别函数为:
本文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上述变量进行交叉对比,亦选取六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并依次设定为:u1(创业课程激发创业热情情况)、u2(家庭年收入情况)、u3(父母支持情况)、u4(周围创业氛围)和u5(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u6(创业在人生规划中的地位),毕业后创业打算按程度划分,以作为被解释变量,可做判别分析形成创业者意愿的测试法。判别分析函数的建立,能够较为准确地观察到上述各变量对创业意愿产生的实际影响。
在协方差矩阵的等性检验,即对各组进行的总体协方差矩阵是否相等的统计检验,有下表p值为0.00,可知各组的总体协方差矩阵显著。
表4 测试结果表
在典型判别函数的分析结果中,三个判别函数共同解释了95.3%的方差,对判别函数的检验时,p值皆接近为0.000,远小于0.05,由此可判断判别函数是显著的。通过SPSS统计软件,可以计算出各分类函数的系数,如表5所示:
表5 分类函数系数表
根据表5,可得到函数为:
其中,u1*-u6*均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所赋的权系数显示对应因子在各类别中的偏向情况,即同一因子的三个系数相比较,某类别的系数越大则此因子对该类别的偏向作用越强烈。将被测者的u1*-u6*的数值代入以上三式,可得G1、G2、G3,将三者相比较,则由G取三者中最大者,其对应的创业打算即为被测者的创业打算。有:
同理,可得判别函数的附加特征值,在所得到的3个判别函数的判别能力是显著的,第一个函数的方差贡献率为68.8%,三者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5.4%。将样本代入上式评价模型的判别情况可解释95.3%的样本,说明利用3个判别函数可进行更为准确的判别。在受到被测者主观扰动的情况下,该模型拟合较好,即可用于测试创业意愿。
上述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u1(创业课程的开设)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即接受过创业课程教育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不会创业”的偏向> “有机会的话会尝试” >“会创业”;u2(家庭年收入情况)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家庭收入越高,毕业后 “会创业”的偏向性>“有机会的话会尝试” >“不会创业”;u3(父母对创业的支持)对创业意愿具有负影响,即父母越不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u4(周围创业氛围)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体现为周边创业氛围越浓厚,大学生创业意愿越浓;u5(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对创业意愿具有负影响,即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的人对国家的政策了解程度不高;u6(创业在人生规划中的地位)对创业意愿亦呈现负影响。
(三)个体因素对创业意愿影响的因子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除家庭年收入和身边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呈现积极影响外,其他因素均呈现负影响,为进一步分析被试群体对创业活动的认知,本文选取“创业者必备要素”为对象进行因子分析,试图从被试者本身找出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
一般认为,创业者个体因素(个人特质、综合素质)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素质对个人的创业意愿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创业者个人综合素质越高、创业所需特质越强,个人的自信心、抗压能力会越强,创业意愿也会越强。本问卷把创业者个体必须具备的要素分为人际交往(X1)、把握机遇(X2)、领导(X3)、承受挫折(X4)、创新(X5)、决策(X6)、柔韧性格(X7)和资源整合能力(X8)、身体素质(X9)共九个方面。对各个必备要素设置多选题,按被调查者所选,“是必备要素”赋值为“1”,“不是必备要素”赋值为“0”,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
按照题序与选项顺序,将对问卷中所列的9个因子记为x1~x9,其标准化后记为x~x。有:
其中X为变量因子,A为权重矩阵,F为公共因子矩阵,εi为X的特殊因子。设定因子得分为Yi,即
其中ω1T为权重矩阵,X为变量因子,εi为X的特殊因子。
假设公共因子可在对p个原始变量做回归,在Fj和xi标准化下,回归常数项为0,其中ω1T为权重矩阵,即bj0=0。对任意i=1…m和j=1…p,有:
其中R是X的相关系数矩阵,对上述函数式回归可得如下因子得分模型为:
对数据用SPSS22.0进行因子分析,其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如表6,有KMO=0.897>0.8,巴特利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接近0,说明可作因子分析。
表6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表
因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将人际交往和把握机遇二者归为第一类,作为第一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22.28%,命名为外交因子。领导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归为一类,作第二因子,方差贡献率占20.781%,命名为软实力因子。第三因子为柔韧性格、资源整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可称为硬实力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4.097%。
表7 成分得分系数表
结合表7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出各主成分的表达式:
由上述表达式及表7,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中,X3(领导能力)、X5(创新能力)、X6(决策能力)的绝对值系数较大,因此可以发现第一主成分是反映创业者对内管理能力的主成分,同理第二主成分中X7(柔韧性格)、X8(资源整合能力)、X9(身体素质)是反映创业者自身素质的主成分,第三主成分中X1(人际交往)、X2(把握机遇)是反映创业者外交能力的主成分。
将上式以方差贡献率分别赋值求和,即可得各人的创业要素综合得分Z为:
Z=0.389797Y1+0.353021Y2+0.246632Y3
四、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调查的一手数据,完成了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得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两大方面因素,利用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为今后创业意愿量化提供依据;对创业者必备要素进行因子分析,筛选出必备要素的三大因子,通过方差最大化变换,进一步明晰了各个主因子的内涵。
通过以上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方面有以下结论。第一,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五方面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政策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因素中的“家庭年收入”和环境因素中的“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呈现正向影响,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支持”、政策因素、个体因素中的“人生规划”对创业意愿呈现负影响。第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个体因素中,在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中,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柔韧的性格、较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再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和把握机遇能力。被试者对人际交往能力和把握机遇能力的忽视与当前的研究存在显著偏差:绝大多数研究均把人际交往能力放在创业者所具备各类能力中的极重要位置[11-12],体现出大学生对创业者应当具备的核心素质存在偏差[13]。而大学生自身对于创业活动本身认识的不足,也会对其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创业意愿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首先,家庭年收入和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且大学生较容易受到周边氛围影响,对创业活动本身缺乏独立的思考;其次,由于大学生群体总体上经验不足,心智不够成熟,导致他们在人生规划方面没有明确规划,在看待创业上和父母存在冲突,且对各级政府的创业政策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进一步的讨论
本文注意到,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教育因素、政策因素、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支持”、个体因素中的“人生规划”对创业意愿呈现负影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的质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事实上,高校近年来普遍开设了各类创业课程,创业教育应该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然而,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课程的开设并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其次,父母对待创业的态度和子女对待创业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一般而言,父母对待创业的态度会比子女更加保守,即使是家庭年收入很高的家庭,父母对待子女创业的态度仍然是谨慎的,相反,大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则比父母要开放得多,他们更加敢于冒险。再次,由于年龄、心智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对待创业的看法往往是不成熟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创业者应当具备的核心要素、创业在人生规划中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深入思考过。最后,当前各级部门制定的创业政策对大学生的指引作用还较弱,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创业活动必须在政府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下进行。
综上所述,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需要进一步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和社会创业环境机制,一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健康的培育土壤。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第一,加强对高校创业课程的支持。目前,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与创业有关的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通识必修课程,而承担该课程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各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他们本身并不具备深厚的创业知识和丰富的创业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课程的质量和水平。许多高校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创业教师队伍,对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创业课程建设投入不足,今后应当加强对学生创业课程建设的投入,包括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到校讲学,提高学校创业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估。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相应评估,导致创业教育发展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因而也就没有改进的动力。因此,政府和高校应当重视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估,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评估体系,定期对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进行评估,这一改革对于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赋予其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高校应当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首先,应当积极聘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士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每年定期到校讲学,勉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其次,学校可每年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活动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