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

2020-11-12于之倩詹舒婷彭仁贤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研经费科研人员

于之倩,詹舒婷,彭仁贤

(1. 广州大学 经济与统计学院;2. 广东药科大学 医药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高等学校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继“ 211工程”“ 985工程”之后,我国又出台了“双一流”建设政策,继续加大对相关高校的倾斜投入。与此同时,广东省政府也相应加大了对各高校的科研投入,各高校科技成果与发文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面对新时代下的知识转型,长期适应于旧体制的高校科研活动的诸多弊端开始暴露。为此,广东省高校科研活动是否能够以及如何继续保持良性开展,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高校科研成果高质高量产出的重大问题。为此,对广东省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高校各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测算也将为知识转型背景下广东省高校科研活动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科研机构效率的测算,国内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传统的科研机构绩效评价通常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如沃尔比重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然而,这些评价方法未能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科研绩效进行综合考察,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高等院校的科研绩效,以对高校科研活动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更合理的评价分析。例如,侯启娉使用DEA方法对我国11所工科大学和9所综合性大学进行效率评价[1];王灵芝使用该方法分析了我国人文社科高校科研绩效[2];沈立宏和赵怡基于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排名[3];胡德鑫和王轶玮运用DEA方法综合评价我国32所“ 985 ”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并且系统地对高校之间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比较[4]。但是,传统的DEA方法只能评价各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不能具体观测到各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从而无法分辨效率贡献来源和科研效率低下的确切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测算高校各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高校科研整体效率,将是本文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对广东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文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针对广东省高校科研的某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比如,陈云和吕建秋利用2011-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对广东省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5];姜国兵和韩笑基于广州市教育专项的数据,对科研项目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6];邓永权针对科研绩效管理的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7]。第二,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是针对高校整体科研绩效水平的研究,且大多集中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或者研究型大学、重点高校等,比如,陆根书和刘蕾通过选取54所不同地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其在2000-2004年间的科研绩效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8];陈静漪和仲洁通过58所高校2004-2012年校级面板数据,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进行动态评价[9];宗晓华和付呈祥基于2006-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10]。可以发现,对于广东省高校科研绩效,尤其对广东省高校科研效率变化来源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并不多。

从现实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科研经费的投入高达2 704.7亿元,成为全国科研经费投入最多的省份。在科研投入逐步增加与科研资源短缺并存的情况下,对广东省高校科研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分析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这对提高广东省高校的科研资源利用率、改善科研资源的配置现状并且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广东省的10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使用MEA 方法深度分析广东省高校的科研效率变化及原因。通过研究广东省高校各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在知识转型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设计改善广东省高校科研效率的对策。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1)使用MEA方法综合评价广东省高校的内生性科研效率变化;(2)为了有针对性地改善广东省高校整体效率,本文分别测算各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以探索知识转型背景下广东省高校科研效率改善的路径;(3)选取了广东省1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以期弥补当前在此研究领域的不足。

一、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高校评价指标的选取

选取评价指标是分析高校科研效率的首要步骤,科学系统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对科研绩效的评价结果至关重要。高校科研活动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既要考虑适用性与全面性,同时还要具备可行性与可度量性。在此,本文将科研绩效评价分为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两类指标。科研投入主要是指高校从事科研活动时所投入的科研资源,而科研产出主要是指高校科研活动产生的成果和效益。综合现有相关研究发现,投入指标主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选择,而产出指标则是从科研成果和获奖两个方面进行。科研投入中的人力主要指各高校投入的科研人员数量,本文选取的指标是教学与科研人员合计;而物力和财力方面主要由科研经费决定,本文选取的指标是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产出部分,本文分别选取专著、论文、成果授奖和科技课题总数分别作为上述三个方面的度量指标[11]。基于此,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二)研究方法

参考Asmild等的研究思路,式(1)- 式(2)表示在局部单一生产目标指导下各投入、产出的内生性选择最优参考对象(θtkn,ψtkm),即最大化投入缩减和潜在产出扩张潜力[12]。

在实现投入缩减和产出扩张最大化的目标下,式(3)测算了各投入和产出的潜在生产能力和现实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

进一步,在各投入、产出指标内生性方向向量(gxMEA,gyMEA)的基础上,式(4)衡量了决策单位和技术边界之间的差距β值。

式(5)-式(6)计算各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改善潜力,即决策单位的现实技术效率和潜在技术效率之间的落差。

基于上述潜在改善能力,式(7)-式(8)针对各投入和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分别进行计算。

投入效率值:

产出效率值:

除了个体效率之外,本文参考Tone提出的SBM模型构建整体效率测算模型[13],如式(9)。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2017年广东省10所高校作为样本并对其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分别为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10所高校的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数据均来源于《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其中,10所高校按院校类型可以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师范类和医科类五种类型。结合国家与广东省高等教育院校建设的政策,10所高校按院校层次分为三类: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省内重点建设大学、一般本科院校。10所高校分类,见表2。

表2 广东省10所高校分类

在对广东省高校科研效率进行分析之前,各投入、产出指标的描述性统计,见表3。

表3 描述性统计

可以发现,在教学与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投入方面,广东省高校整体获得的科研资源投入量较大,均值分别为3 043人和5.6亿元,但从标准差来看,各高校之间科研资源投入差异明显。在科研产出方面,专著数量(均值为12本),广东省高校整体发表数量有待提高,研究期间甚至出现零的情况。另外,广东省各高校获得的成果授奖数量均值为14项,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总数的数量可观,均值分别为3 184篇和2 243项,但各高校间的数量也呈现出较大差异。

三、实证分析

(一)广东省高校的整体效率及个体效率分析

本文使用MEA方法综合评价了2010-2017年广东省高校科研的整体效率以及各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包括教学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投入、专著、学术论文、成果授奖和科技课题总数,见图1。

图1 广东省高校科研整体效率及个体效率均值变化

由图1可以发现,在研究期间,广东省高校科研的整体效率均值为0.670 2,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在2011年之后,广东省高校科研的整体效率值出现明显下滑。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广东省高校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我国知识形态、知识生产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并不匹配,目前这种评价模式导致了广东省高校在理念与实践中“重论文”的观念,考核与职称评审主要关注论文和项目,而对学术专著等非论文的其他形式科研成果不够重视,这和当今知识与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是相矛盾的,从而导致了广东省高校科研整体效率的下降。刘小强和蒋喜锋的研究表明,以论文为主的研究成果的发表体系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不适应于目前知识转型后“求用”的发展趋势[14]。

从各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来看,教学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投入、学术论文、科研课题总数的个体效率均值较高,分别为0.914 7、0.900 9、0.850 4和0.842 5。其中,教学与科研人员的个体效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科研经费投入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波动较小,由此可见,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得到高效使用,从而导致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即盲目扩大科研经费投入反而有可能会造成资源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这与林涛和吕寒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广东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只重视投入总量不重视使用效率的问题[15]。另外,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总数的个体效率整体也呈现轻微下降趋势。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专著(效率均值为0.697 6)和成果授奖(效率均值为0.691 7)是广东省高校科研活动低效率的主要原因。针对专著数量不足的原因,刘文闳和陈巧巧发现,大多科研人员对撰写专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为作者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总结梳理,并且出版专著与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的关联度不大[16]。其次,目前学术著作的成果评价尚缺乏一套具有权威性与操作性的规范和方法,认可度较低,这可能是广东省高校专著数量个体效率低下的另一原因[17]。另外,孟宪飞等通过对“十一五”期间高校获国家科技奖的统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具备以下特点,即获奖项目的稀缺性、重大性、获奖高校的学科特色性和获奖项目研究的长期性[18]。值得关注的是,在科研实践中,广东省高校研究并没有很好地围绕这些特点开展。再者,由于研究经费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很多研究工作只能从简或者省略,从而造成科研项目不够深入的情况,获得奖项更是难上加难[19],这些都导致了广东省高校成果授奖的个体效率低下。

(二) 五种类型高校整体效率及个体效率比较

1. 五种类型高校整体效率比较

为了对广东省高校科研效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综合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农林类高校、师范类高校和医科类高校五类高校的整体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见图2。

图2 五种类型高校整体效率均值变化

从图2可以发现,2010-2017年间,综合类高校和医科类高校科研的整体效率均值相对于其他类高校较低,分别为0.535 0和0.688 2,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之后,医科类高校科研的整体效率值出现明显下滑。理工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的科研效率都在2014年下降到最低点后上升,整体效率均值分别为0.825 1和0.762 2,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农林类高校的整体效率虽然存在轻微波动,但基本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并且其效率均值领先于其他四类高校(均值为0.920 3)。可以看出,广东省高校科研活动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日益凸显,已经对各类型高校科研活动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2015年颁布了《关于深化广东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后,综合类高校、师范类高校和医科类高校科研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广东省高校体制改革对科研效率改善起到了正面作用,而理工类和农林类高校科研效率都有所下降,可能是短期内对高校体制改革不适应造成的。

2 .五种类型高校投入、产出指标个体效率比较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五类高校的效率贡献来源,笔者比较了五类高校各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及变化趋势,见图3。

图3 五种类型高校个体效率均值变化

在教学与科研人员方面,五类高校一直保持着较高效率,这意味着,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提高教学与科研人员的投入都具有重要性。高校科研人才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科研创新,还能为培养研究型人才作出贡献。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综合类高校学科类型的多样性,科研人员的配置和分工不如特色类高校专一和有效,所以相对于其他类高校,综合类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效率一直处于落后水平。同样地,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虽然五类高校的效率存在着小幅度波动,但总体都保持较高水平,并且综合类高校与其他类高校的效率差距相比于教学与科研人员的效率差距有所缩小,说明各类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较为一致。

在专著方面,五类高校的效率变化趋势与整体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理工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效率一直下降,2014年后有所上升,而综合类高校效率除2014年略高于理工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其余年份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农林类高校和医科类高校的专著数量效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中,农林类高校的专著数量效率处于领先水平,均值为0.914。在成果授奖方面,农林类高校一直保持着较高效率,而综合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和医科类高校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医科类高校的效率下降幅度最大,2014年后成果授奖效率表现最差,师范类高校的成果授奖效率则呈现U型变化。对于学术论文和科技课题总数,整体而言,五类高校的效率都表现较好,效率均值都在0.75以上。可以看出,各类高校对于发表学术论文和开展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从而使得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的产出数量可观。

比较发现,五类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投入的效率差距不大且都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各高校对于科研投入资源的利用都比较合理,但综合类高校始终落后于其他高校。总体而言,专著数量和成果授奖是综合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理工类高校除专著数量和成果授奖表现较弱外,各方面的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医科类高校科研效率低下主要是由成果授奖效率落后导致的,而农林类高校各个方面的效率都保持领先水平。

(三)三类层次高校整体效率及个体效率比较

1. 三类层次高校整体效率比较

结合国家与广东省高等教育院校建设的政策对广东省高校科研效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省内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整体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见图4。

图4 三类层次高校整体效率均值变化

从图4可以发现,省内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高校科研活动评价机制对广东省这两类层次的高校都产生负面影响。不同的是,省内重点建设大学的整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大学(均值为0.733),而一般本科院校的整体效率基本处于落后状态(均值为0.575 9),从侧面说明,针对广东省自身情况的高校建设政策使得省内重点建设大学能更好地应对评价机制变化。另外,一般本科院校在项目研究和科研创新等方面与其他两类高校也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一般本科院校的科研能力较弱,综合效率落后。2010-2014年,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的整体效率呈现下降趋势,2014-2017年,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的整体效率有所上升,并且,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与省内重点建设大学的效率差距逐渐缩小,2016年后其整体效率值高于省内重点建设大学,这说明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对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后的变化适应最好,能更好地调整科研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应对知识实用型的新环境。

2. 三类层次高校投入、产出指标个体效率比较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三类层次高校的效率贡献来源,笔者对三类层次高校各科研活动投入、产出指标的个体效率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见图5。

图5 三类层次高校个体效率均值变化

在教学与科研人员方面,研究期间,三类层次高校的效率都保持较高水平,并且三类高校间的效率差距不大,说明教学与科研人员对各院校层次高校的科研活动都起到正向影响作用。对于省内重点建设大学,教学与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带来的效益最佳,所以教学与科研人员方面的个体效率处于领先水平。而在科研经费方面,三类高校一直保持着较高效率,但省内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效率总体有轻微下降趋势。随着广东省各高校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多,高校对部分科研经费使用不当或者资源浪费的现象可能加剧,从而导致效率下降。而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较为科学合理,这可能是其科研经费的使用保持高效的原因。

在专著数量方面,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省内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三类高校的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之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的专著数量效率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之后,其效率又逐步上升到原始水平,而省内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效率在此期间大幅度下降。但在这三类高校中,省内重点建设大学的效率水平最高,均值为0.756 9;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次之,均值为0.676 9;一般本科院校表现最低,均值为0.620 5。在成果授奖方面,2014年之前,省内重点建设大学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而一般本科院校除2011年效率值超过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外,一直处于落后水平。2014年之后,三类高校的效率基本保持一致,相差不大。在学术论文方面,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省内重点建设大学的效率都保持较高水平,而一般本科院校的效率有明显下降,说明在近几年,一般本科院校对于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视程度大幅度下跌。科研课题总数,三类高校整体上表现较好,效率均值都在0.80以上。

通过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省内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三类高校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三类高校都能对教学与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投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使其对各高校科研活动产生较高的效益,但一般本科院校的效率始终落后于其他两类高校。整体来看,专著数量和成果授奖是三类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其中,一般本科院校的专著数量效率下降幅度最大,2010-2017年间,其效率值从0.94减小到0.445,这说明一般本科院校对专著数量的重视程度已大大降低。另外,一般本科院校在学术论文方面的表现也相对较弱。

四、结论及建议

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一直是对高校科研实践活动评估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广东省高校科研绩效情况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使用MEA模型评价了2010-2017年10所广东省高校的科研效率水平,研究结果发现,研究期间广东省高校科研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为其效率峰值,整体效率均值为0.670 2,专著数量和成果授奖是广东省高校科研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次,对10所高校按院校类型分类后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综合类高校和医科类高校效率表现最差,并且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理工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效率先下降后上升,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农林类高校效率除2012年和2017年外都明显领先于其他四类高校,并且,各类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差距较大。在选取的指标中,五类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投入、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总数效率都保持较高水平。综合类高校的专著数量效率在此期间下降较快并且明显落后于其他四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师范类高校和医科类高校的专著数量效率在前期(2014年之前)下降明显且在后期增长较快甚至超过农林类高校,而农林类高校的专著数量效率整体波动较小且基本领先于其他四类高校。另外,综合类高校和医科类高校的成果授奖效率较低且制约作用最明显,而农林类高校的成果授奖效率始终可以保持较高水平。最后,本文将10所高校按其院校层次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在此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省内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整体效率水平都不高。对于教学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课题总数方面三类院校都表现较好,而在专著数量和成果授奖方面则表现较差,是导致三类院校科研活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学术论文方面,一般本科院校相对于其他两类院校效率水平也较低,这也是造成其在三类院校中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最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广东省高校科研活动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应对新时代下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推进广东省高校科研活动更好地开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制,保证高校研究活动均衡有序发展。研究结论表明,大多数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并不高,这与高校考核评价机制息息相关。高校科研考核机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影响高校科研效率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科研激励作用,促进高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二)合理配置高校间的科研资源,提高科研资源利用率。广东省高校间的科研资源使用效率有差异,应根据各高校情况合理配置高校间的科研资源。从研究结果来看,广东省高校增加投入的科研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扩大科研资源投入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科研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对于农林类高校、省内重点建设大学等科研绩效较好且科研资源利用率高的高校,可适度加大科研投入,而对于综合类高校、一般本科院校等科研绩效较差且科研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高校,不宜盲目扩张科研资源,应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广东省高校应进一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特色类高校比综合类高校的科研绩效要高,高校的科研活动应该坚持和突出“特色”。广东省高校应根据院校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确定其科研活动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寻求特色发展之路,才能提高科研绩效。

(四)加大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促进科研人才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发现,广东省不同院校间的科研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效率相对落后的高校可以通过平台,学习其他先进高校的科研经验、总结自身不足,有利于缩小院校间的科研效率差异,实现广东省各高校科研活动同步高效地发展。还有利于启发研究人员创新思维和挖掘其创新潜力,进而提高科研人员的产出效率。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研经费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我国科研人员揭秘银杏古树长寿机制
川东北地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