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作文模子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020-11-11魏国鸿

学周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模子模仿借鉴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创新,强调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基本的作文训练。因此,作文模子训练的方法应运而生,作文模子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怕作文、懒作文的现象得到进一步的改观,从而让学生通过作文模子训练,进一步提高习作水平,让学生习得结构感,让学生习得语感,让学生习得写作文的方法,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创新;模子;模仿;借鉴;结构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1-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73

“创新”无疑是当今时代教育界的最强音,毋庸置疑,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培养他们在作文练习中的创新方法。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把“作文要观点明确……力求有创新、有创意”放在了作文教学要求的第一条。古人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句话说的意思其实就是创新的道理。近年来,高考作文教学针对这一情况也进行了话题作文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话题作文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也为学生的作文创新教学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写作和发挥空间。

一、对学生进行作文模子训练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方式出现了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即教师一味“求新求异”而忽视了正常的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尤其是近几年来,部分高考话题作文要求文体不限。由于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偏差,有些教师和学生就错误地认为:自己在写作文时可以不需要任何文体的限制,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甚至有的学生过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写作,写作方向往往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随意取材。长期下去,致使很多学生的作文完全“记成了流水账”,作文的文体也变成了“四不像”。很多教师根据这样的情况进行了归纳,即学生如果长期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写作的话,那么其作文学习会逐渐演变成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追求个性化的创作,另一种则是过于注重某一种类型的创作。

面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冷静下来仔细地想一想,学生的作文训练,就好像一位刚学走步的小孩子,如果没有扎实的写作基础是很难写出好的作品的,但是如果学生过于追求个性化的创作,就很容易走向创作的极端。常言道:“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当有一个大致的框架。”为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不妨拿一个作文“模子”来让学生照着写,即让学生模仿一些书本上或网络上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进一步模仿其写作方法和技巧,然后再根据他们自己的心得,逐步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文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语便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运用作文“模子”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使学生通过模仿别人的优秀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题材,进一步获取创作的源泉,而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都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文艺不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即学生在作文的模仿学习中,要模仿的自然不仅是“其字”“其意”,还有“其气”。主要针对的就是作文的精髓以及作文内容的表现形式等。

学生通过对作文书本及网络上范文的进一步模仿和借鉴,可以学习其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使他们能够快速掌握一些文章较强的文体感及相应的写作手法。久而久之,这种感觉一旦深入学生的创作心理结构,就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一个“关于世界的内在模式”。这个“内在模式”主要涉及各种类型的作文创作,也包括了正常作文创作过程中的开篇、过程以及结尾的创作等,这些均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较大的影响。

二、如何对学生开展作文模子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作文模子训练。

(一)要让学生习得结构感

结构就是从表达文章主题的需要出发,然后再根据文章大致的理论框架,将收集的作文题材进行汇总并进行一个整体的划分。根据不同题材的作文創作,通常是围绕创作中的几种形式来进行,如并列式、对照式等。针对记叙文的创作,主要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先后发展顺序来进行创作,主要是纵向或者横向发展等。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只是作文创作中的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学生在日常的创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如在训练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时,教师不妨选出前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地去研读,之后再让他们找出这篇文章的思路结构,并让他们进一步明确此种结构的特点是否层次分明,然后再从不同的侧面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切记:三个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分论点要简洁、鲜明、突出。

另外,教师可以将三个分论点锤炼成排比句,这时教师再进行强化训练,可布置一个作文题目《“ ?”的联想》,让学生以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构思。学生在这种模仿借鉴中既得到了写法上的指导又获得了自己在写作上的直接感觉,即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使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常见的结构形式。

运用以上的作文训练方法,可以使不少学生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细致的构思,同时能够按照自己心中的创意,写出一篇篇高质量的作文来。

(二)让学生习得语感

在作文创作中,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习得语感呢?一篇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其语言也必然具备隽永的意境美、生动的情趣美和诗意的哲理美,文章用词生动,词汇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但是在当前的中学生作文教学应用之中,有的学生对作文的语言水平不重视、不提高,这种情况时有出现。有部分学生平时无法自觉地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因此这些学生一到写作文时就感觉“头疼”,无法下手,无话可写,咬笔头、搜肠刮肚,好不容易造出了一辆“车”,但是里面的语言却常常不是缺少文采,就是粗糙、干巴、乏味,甚至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就连最起码的作文字数都无法达到,因此也更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

针对上述问题和情况,教师不妨在每天利用课前十分钟或较短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范例或作品,让他们模仿和借鉴,或者可以从网络下载一篇篇优质的作文范文让他们精读细研、慢慢地“咀嚼”,从而让学生运用这种方式习得较强的语感,其作文水平肯定会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润饰语言

在作文写作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运用比喻的手法并将其渗透到其中。众所周知,比喻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最常用的手法,只要翻开古今诗文集,便不难发现,一些美妙绝伦的比喻句在很多文学创作中都略有涉及。不管是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针对曲子的意境所做的客观描绘,还是在李贺的《箜篌引》中对乐声的赞美之情等,都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因此每天课前,教师可提供一个比喻的范例让学生进行模仿借鉴。如提供连续类比的比喻句“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高考作文题),经过指导,学生写出了“狂风塑造戈壁,流水塑造峡谷,勇敢塑造辉煌”“桥梁跨河岸,彩虹跨天边,友谊跨国界”等一些精妙绝伦的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在写作文时自觉地运用比喻句,从而进一步增加其所写文章的精彩程度。

2.加强写作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

模式创作是现代化作文寫作中较为常见的。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中对其定义进行了解说:“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随着当前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部分学者对其展开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有的将其定义为 “反复出现的、以一定格式排列的事物”,有的则是将其定义为“按照某一个特定的规律所形成的框架”。而还有部分学者则是在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特征;而且它是作为一个中介,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为此,针对作文写作中的“模式”的理解,我们语文教师应当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模式”的概念,打破以往固有的局限性,实现创新思维的突破,从而丰富作文题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情感表达,使作文教学做到更加活学活用。

3.要经常练笔,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爱好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爱好呢。教师仅仅依靠让学生背诵优秀的范文或者题材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创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将其所读所背的知识点进行灵活的应用,才能起到实质性效果,而这就需要让学生经常进行练笔了。

在练笔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的情感表达。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闻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写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读写的同时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进而更好地组织语言,经过长期不断地读写,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作文模子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方法,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作文模子训练后,可以进一步掌握文章的各种写作方法,可以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自己学会走路,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在作文中的飞翔与创新,进一步“化腐朽为神奇”,最后打破“模子”的框架再写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个性化的好文章,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永娟.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J].读写算:教师版,2013(33).

[2]宋秀华.仿写: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作者简介:魏国鸿(1968.5—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模子模仿借鉴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完型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