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解读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2020-11-11蔡曼思
蔡曼思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999077)
探寻发展道路一直是20世纪以来人类的中心课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虽然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仍保持稳定增长,远超主要发达国家,并成功地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过去5年保持中高速增长,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看,中国在2016年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发展方式成为全球讨论的焦点。
2000-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什么是“中国模式”
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讨论始于2004年Joshua Cooper Ramo提出的“北京共识”。雷默认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创新,中国已经摸索出了一个适合自己国情的新发展模式,即“北京共识”。雷默的言论引发了热议:“北京共识”是否存在?中国真的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吗?首先,“北京共识”这个说法是不被大部分学者认可的,这种共识也尚未形成。而关于“中国模式”,海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其本质以及是否能被复制。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本质就是一个由专制政权管理市场的故事,当中国经济放缓时,该政权就会被竞争性民主所取代。但即便中国经济放缓,中国政府的满意度依旧居高。与此同时,中国也没有忽视市场的力量。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中国对内进行多领域的改革,对外设立经济特区,扩大自由贸易范围。并在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剑桥大学研究员Martin Jacques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经济上改革但政治上保持不变。如果中国不进行与经济改革相匹配的政治改革,“中国模式”或将不可持续。然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则表示,“中国模式”经济上的成功恰恰是稳定的政治社会秩序促成的,这正是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应该学习的地方。
无论“中国模式”是否被大家所认可,在世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旧在持续稳定发展,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国模式”的内涵出发,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内习惯用“中国道路”或“中国方案”替代“中国模式”这一说法,因为中国不想被认为是意识形态输出,中国发展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关于“中国模式”的具体定义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大致包括以下几点特征:
1.一个能够保持政治稳定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模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Girard Bonnie表示,中国的经济模式建立在一党政治体制上。美国丹佛大学的赵穗生也提到,中国共产党可以调动无数资源来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并且保持一党执政。中国的主要领导人甚至包括国有企业的高管,基本都是共产党员,虽然这容易滋生腐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党派纷争。
2.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来引导经济发展,并进行渐进式的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到城市的,1978年“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序幕,接着在城市实行国营企业改革,包括扩大国营企业自主经营、调控市场的权利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经历了从试点到推广的过程,保障了改革的稳步推进,也为中国脱离贫困提供了保障。
3.一套能够激励基层官员和重建精英统治的政治制度。Daniel Bell提出了政治精英体制的说法,认为这种体制不仅植根于中国政治文化,而且能为给中国带来经济好处。但这种体制也备受西方奉行自由主义的学者们诟病,认为这样会导致言论自由的缺乏和民主的缺失。而中国之所以重视中央集权,很大原因是中国精英将近代以来国家权力的衰弱视为中国落后的根源。
4.重视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交通线路、水利工程、能源等配套设施发展迅猛,虽然存在过度基建、资源浪费的问题,但也为进一步实现工业化提供了保障。中国迅速地将劳动力从落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了现代化和半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实现产业转型。
5.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崛起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和平崛起,无论这个说法是否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平的国际环境无疑都能中国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所以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和平的发展环境,包括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等。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成功是有其独特性的。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它避免了在改革过程中的政治不稳定,重新解释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淡化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中国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政府权威与市场经济的并存,并在现代化发展上学习韩国、日本的经验,采取渐进的而非休克疗法的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国内潜在市场,这些都无疑是中国的独特优势所在。然而,“中国模式”也存在许多缺陷。政治上,如何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如何整治腐败,提升政府公信力,确保政府职能有效实施等问题依旧严峻。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产业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社会不公(住房、教育、医疗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中国模式能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由于中国模式自身的特殊性,意味着其并不能被直接复制,正如美国现代化专家Cyril E.Black在《Dynamics of modernization》中所说:没有两个社会以同一种方式实现现代化一样,没有两个国家能够以同一模式走向繁荣。但在一定的条件,中国模式依旧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参照中国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等同于凯恩斯主义,也不是全程照搬苏联模式,中国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建国初期的30年,中国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社会百废待兴,政府学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了较先进的工业(城市)与极为落后的农业(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模式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效益低,加上“文革”的政治动乱,使中国经济临近崩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模式存在很多缺陷,但也让新中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重工业基础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毛泽东时代还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列宁式政党,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集中和政治稳定,加上奉行自力更生政策,使中国没有外债负担。
所以,笔者认为,效仿中国模式的首要前提就是稳定的政治环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要想经济稳定、社会稳定,首先要政治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实行社会主义,中国也不鼓励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共产党,或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这需要进行根本的政治变革,而发展中国家也不具备中华文明的思想基础。这里的政治稳定是指在国家独立的基础上(这还与国防实力有关),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有实权的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中国模式”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包括制定与时俱进的发展计划、把握国家经济命脉、鼓励生产性投资、加强市场监管等。
但也不能光靠市场的力量,还应立足本国国情进行渐进式的内外部改革,并在这期间反复实验,找到最契合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些都要求政府具有相应的能力,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也提到,一旦国家政治经济命脉被金融寡头或利益集团把持时,政府就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越南每年都派大量的官方考察团到中国学习,却难以将中国经验付诸实践,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力量支持。越南军方凌驾于政府之上,军方控制的企业产出接近越南GDP的9%,军队往往就是当地市场最大的垄断者,政府缺少对军队的有效制衡。而中国自从三湾改编后就是政党控制军队,并禁止军队经商,这也是在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其次,还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包括配套的基础设施投入,“要想富,先修路”。
最后,要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还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中国一直很重视国民思想文化教育,无论是鼓励民众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类的书籍,还是现代提出“中国梦”伟大设想、“四个自信”等一系列倡议,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国家发展提供群众支持。除此之外,民生问题也是关键。特别是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脱离贫困,这不仅是为了社会的稳定,还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中国政府支持率常年居高,除了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之外,也离不开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除此之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配套也要跟上。
结语
中国的发展方式是有其存在价值的,无论它是否已经能算作一种模式。尽管这其中面临不少的阻碍和挑战,但在建国仅71年的时间内能从贫穷衰弱成为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目前,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例如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在立足本国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对人类的共同进步承担更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