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北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2020-11-11王昊天

市场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朝阳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王昊天 陈 珂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66)

一、引言

启动于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结束了延续中国几千年的毁林开荒历史,逐步修复了受人为严重干扰和破坏的脆弱生态系统。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试图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阻止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二是解决农户长期生存问题;三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实施20年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工程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增加植被、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等方面。与充分肯定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不同的是,关于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实施工程对农户收入增加和经济状况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在粮食安全、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就业、农村社会福利、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效益方面亦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退耕还林工程是以牺牲农户的经济成本为代价换取了生态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增收、减贫和可持续性效应具有局限性。

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评价由工程初期将生态效益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目标,逐渐演变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类效益兼顾和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类效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国内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虽然经过近40年的发展后形成了特有的评价体系和特色,却普遍存在“过定量化”的缺陷,特别是对于生态工程的可持续性关注较少。本文以辽西北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区域,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引入“政策响应”指标进行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更加突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为建立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区域概况

辽西北生态脆弱区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主要包括阜新、朝阳、葫芦岛等,总面积6.38万平方公里,人口1394.82万人,分别占辽宁省的43.11%和31.93%。辽西北生态脆弱区是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东北部沙漠化、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和植被恢复困难地带。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辽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彰武、北票、凌源、建昌于2001年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前一轮退耕地还林任务72.71万亩,占辽宁省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总任务的五分之一。经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辽西北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服务总价值量达到194.59亿元。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林业产值、农业产值、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人口比重、城镇化率等数据从《辽宁统计年鉴》和各市统计年鉴获取。退耕还林面积、植被覆盖率、受灾面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从各市林业、农业部门获得。退耕农户人均收入、退耕农户补助对退耕农户收入贡献率、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退耕还林工程管护率、退耕还林政策满意度、退耕还林补偿标准满意度等从实地调研数据获得,调研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共抽取420户参加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经整理后获得401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5.5%。

(二)研究方法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目前“定量化”已经发展成为评价指标选择的主要准则。定量化研究的关键在于选取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参考价值。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于辽西北生态脆弱区毗邻科尔沁沙区的特殊性和退耕还林农户异质性,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4个方面构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指标评价体系,其中生态效益方面选取退耕还林面积、植被覆盖率、受灾面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4个指标,经济效益方面选取林业总产值、退耕农户人均收入和退耕农户补助对退耕农户收入贡献率等3个指标,社会效益方面选取农业产值、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人口比重、城镇化率等4个指标,政策响应选取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退耕还林工程管护率、退耕还林政策满意度和退耕还林补偿标准满意度等4个指标。

表1 辽西北生态脆弱区各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各指标权重汇总表

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权重反映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退耕还林综合效益每个指标的影响因子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HP)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既能充分运用专家的知识理论,也保证推理过程的准确性,适用于多目标、结构复杂、难于直接计量的问题,具有系统性、简洁实用、易推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领域。本次采用面对面专家打分的形式作为问卷调查的主要方法,参与评分专家主要包括参与农林业政策制定和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政府调研室、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专家,共回收有效问卷数量为60份。利用YAAHP软件的不一致判断矩阵自动修正功能,最大程度保留专家决策数据的前提下修正判断矩阵使之满足一致性比例,并计算出各个指标权重。综上,构建了辽西北生态脆弱区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评价指标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分析,需要采用离差标准化(0-1标准化),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使得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其中政策响应指标是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整理打分,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本研究对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是正影响因子用式(1),负影响因子用式(2)。

其中,Xmax为变量最大值,Xmin为变量最小值。

4.综合效益的确定

参考马楠等成果,采用加乘综合法确定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先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标做类内相乘,再对各准则层指标做类间相加最终得到研究区综合效益指数。具体模型如公式(3)、(4)。

其中,Wi代表指标权重,Yin代表指标标准值,n代表指标个数,Wn代表每个指标综合值所占权重,fi代表准则层效益指数。

四、结果与分析

根据式(3)对类内各指标标准化数值与相应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最终分别得到辽西北生态脆弱区阜新、朝阳、葫芦岛3个市2001—2018年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再根据式(4)进行类间相加,得到3个市的综合效益指数见表2。

表2 2000—2018年辽西北生态脆弱区各市退耕还林综合效益指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阜新市、朝阳市和葫芦岛市的退耕还林综合效益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在2000年至2008年,退耕还林工程处于由启动到铺开的阶段,工程综合效益值为负,说明在工程实施初期农户仅能获得退耕还林补助,退耕地苗木处于生长期不能产生效益,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不充分。朝阳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收益首先在2008年转为正值,阜新市、葫芦岛市工程效益值在2009年转为正值,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逐渐大于工程投入。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值于2004年至2005年的区间出现小幅波动,主要原因是复耕和疏于管护在工程阶段验收后造成部分面积的核减。

从表2中可以看出,3个市的退耕综合效益由低到高依次为朝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退耕还林面积、植被覆盖率、林业产值、农业产值、退耕农户人均收入、退耕还林补偿标准满意度等。在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阜新市、朝阳市、葫芦岛市分别完成退耕地造林面积71.15万亩、85.55万亩、13.5万亩,朝阳市和阜新市退耕还林任务数是葫芦岛市的6.3倍和5.3倍。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18年,朝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7%,葫芦岛森林覆盖率为35.4%,阜新市森林覆盖率为26.19%。在林业产值和农业产值方面,从2000年到2018年,阜新市、朝阳市和葫芦岛市林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12.7%、9.4%,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1%、13.3%、9.6%,阜新市林业产值和农业产值较其他两市增长较快。在退耕还林农户人均年收入方面,朝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分别为 13640.8元 /(人·年)、12990.5元 /(人·年)、12637.5元/(人·年),朝阳退耕农户人均年收入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朝阳市在2006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示范地区,发展以食用杏、大枣、李子3个品种为主的经济林集约经营示范区和以刺槐、山杏为主的荒山造林典型示范林,仅栽植金丝王大枣的年产值达到5000元/亩,显著提高了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退耕还林农户对于退耕还林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参与退耕林管护的积极性也最高。

通过对辽西北生态脆弱区各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等进行对比,各市生态效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2006年至2011年间增长较快,这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树木进入生长稳定期后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作用凸显,生态修复明显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缓慢释放的过程,退耕还林农户依托后续产业获得稳定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和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多元化,退耕还林补助对退耕农户收入贡献率也逐步降低。政策响应指数在2015年后出现下降,这是由于随着第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的陆续到期而接续政策尚未出台,降低了部分退耕农户的管护退耕还林成果的积极性,弃林返耕的呼声有所抬头。

五、结论与讨论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林业生态工程,有其更复杂的社会背景,退耕还林效益评价不应只是基于单个方面考量,应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作用结果。农户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户对于政策响应的行为和态度与工程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因此也应该纳入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有效改善生态脆弱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并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年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下一步应该积极推进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地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特色产业,妥善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农户的利益与管护的积极性,尽快推进退耕还林补助接续政策出台,积极构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朝阳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第一小学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风筝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