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RTAAL量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研究

2020-11-10陈星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语文阅读

陈星壶

摘要: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重要能力,它不仅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亦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要素。文章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特点,以统编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项链》为教学案例,基于PORTAAL设计并实施观察评价量表,该量表包含练习、逻辑发展、责任意识、降低焦虑四个维度。研究表明,这些研究实践策略能有效引导小学生建立有序观察、仔细观察的意识,感受观察的乐趣,从而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观察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石。

关键词:观察能力;PORTAAL量表;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

一、研究缘起

“观察力”又称“观察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观察力是思维的起点,是大脑的“眼睛”,是一切科学和艺术创造的前提。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需要细致的观察能力。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的语文素养指的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而观察能力就是认知能力中的基本素养之一。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和辨别事物的基本能力,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必须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想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善于观察、乐于观察,在观察中开启他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火花。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观察能力不仅是引导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基础。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提升习作能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长期训练,把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提炼升华,乃至再创作,学生的智力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所提升。依据课标对观察能力的培养,统编教材三年级上第五单元以“观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研究设计

PORTAALf a classroom observation tool assessing evidence-based teaching practices for active learningin large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 classes,简称PORTAAL)量表是由美国大学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研发,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亦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自评量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笔者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度调整为易于实施并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提升观察能力的语文阅读教学行为和策略,总结出PORTAAL的4项观察维度和20项观察要素(见表1)。通过实证判断所采取的语文阅读教学措施与该量表中各项要素的切合程度,反思教学实施是否有利于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PORTAAL量表将促进小学生观察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聚焦在“练习、逻辑发展、提高责任意识、降低参与焦虑感”4个维度。前两者关注如何为学生创造观察练习机会,后两者则意在如何激励所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以提升观察能力。

三、研究实施

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观察能力的现状,本研究认为,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关注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基于PORTAAL量表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观察能力?下文尝试予以探讨:

1.练习:研读教材内容,设计观察任务

PORTAAL量表的维度一是练习,涉及阅读观察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研究表明,练习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提问数量呈正相关(P1)。同时,应维持阅读练习与课程测评之间的相关性,练习与测评所考察的观察能力应是同一水平(P2)。

鉴于低年级学生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在观察事物之前,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观察任务,才能帮助他们提升注意力和专注力,进而深入细致地观察。统编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3篇题材丰富的精读课文《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文章不仅展现了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反映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确定单元主要学习任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主要是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一种读懂内容的方法或途径。根据这一主要学习任务,笔者从课文中挖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点,设计观察活动。

《项链》是一篇意境优美、饱含童趣的儿童散文,描写了海边优美的风光。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蔚蓝的大海宽阔无边,金色的沙滩绵软细长,雪白的海浪哗哗而来。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嬉笑的孩子光着脚,在柔软的沙滩上奔跑,捡贝壳、拾海螺,表达了孩子海边玩耍的欢乐。这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分别揭示了两条项链的含义:一条是指用贝壳和海螺串成的项链,挂在了小娃娃的胸前;另一条是指小娃娃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就像挂在大海胸前的项链。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看似没有关联,其实两者存在内在联系。正因为第一自然段中美丽的浪花冲到海滩上,在沙滩上留下海螺和贝壳,才有第二自然段小娃娃们在沙滩上拾贝壳,留下了串串脚印,于是就出现了两条项链。

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围绕第一自然段描写的海边景致,可以开展观察活动,让学生细致地观察海边美在什么地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海边的美丽。第二自然段,则把观察点落在找出文中的项链是指什么,特别之处在哪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達成观察练习任务,安排第一课时主要落实:初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画面中有什么景物;深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句子意思。第二课时主要落实:找到项链在哪里;引导思考,小娃娃和大海的项链分别是什么;出示贝壳项链图和沙滩脚印图,感受项链的特别;深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分别了解小娃娃的项链和大海的项链的缘由。

2.逻辑发展:以阅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观察意识

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对话质量,也会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定位。教师应准备一些要求高阶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u),或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观察答案做出合理解释(L2)。参考相关研究,笔者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逻辑发展。

(1)通过整体阅读,构建有序的观察意识

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这是有效观察的基础,不仅有助于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也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亦可促进学生的表达趋于有序。根据不同的实物,确定不同的观察顺序,是观察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人物可以从外表、穿着、行为等方面观察,观察景物则可依据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等顺序观察。通过有序的观察,学生易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项链》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美丽的海滩景色,如何让低年段的学生充分体会这种美感呢?在深入学习这一自然段时,结合课文插图或生活实际,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看的方式体会到课文的描写顺序如同影视拍摄一样,从大海远景切人,慢慢推至近景,最后定格在海浪轻抚沙滩,留下美丽的贝壳,从而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再借助“看图说话”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有序观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通过读懂句意,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观察”一词的解释为“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只有仔细察看,方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特点,这是观察的意义所在。以《项链》第一自然段为例:初读本段后,教师提出:边读边思“作者从哪三方面描写海边景色”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以“读懂句子的意思”为抓手,感受海边景色之美。例如“学习第一句,感受大海的美”:教师先请学生自由读读这句话,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交流这是“怎样的大海”,由此引出第一个关键词“蓝蓝的”;接着通过看图读句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大海另一个特点,也就是找出这句的第二个关键词“又宽又远”,再观察并模仿教师做动作,感受大海的宽广、一望无际。在此基础上能将自己读懂的大海的样子表述清楚。在上述句子学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尝试通过“读句子一抓关键一说一说”的方法,自主学习后两句。学生们在读懂句意后,逐步意识到仔细观察有助于他们发现事物之特点,感受生活之美好,建立需要仔细观察的生活习惯,从而在生活中践行和提升观察能力。所以,在低年级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更多的机会(L3),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尝试或者训练(L4),形成观察的习惯。

(3)通过联系和比较分析,体会美妙的观察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激发观察的兴趣,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尤为重要。《项链》第二自然段,揭示了本文的“项链”其实是两条,并且还都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项链。因此,教师从本课学习伊始就以“文中的项链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为统领,通过“自读课文”到“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作者笔下的两条项链分别是“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孩子们落在沙滩上的快活的脚印”。然后,教师展示贝壳项链图和沙滩脚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L5),与真正的项链进行比较,发现其相似之处,再联系生活,体会其“特别”,尤其是第二条项链的特别之处,进而感受孩子们的快乐。同时,初步体会观察的乐趣。

综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教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会对学生观察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3.责任意识:以评价奖励方式,激励学生参与观察行为

责任意识维度侧重于教师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采取的激励措施,这些措施能促使学生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小组合作(A2)和随机点名(A3)都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路径,例如,创设课堂阅读情境,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向小组或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体会。同时,通过评价奖励方式(A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观察活动。

在学生阅读观察后,笔者鼓励学生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自评是指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则是指同伴及教师的评价。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观察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达成一项即得一星。同时,在班级中开辟阅读观察奖励栏,并举行“小小观察家”评比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讲述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新发现。这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得到满足和释放,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挥。

4.降低焦虑:设计拓展作业,助推学生观察能力形成

PORTAAL量表关注的是可被观察记录,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学生难以克服自身的焦虑感,影响着学生的观察活动,致使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必须注重和学生直接的有效沟通,肯定学生的行为包括:教师通过随机点名方式关注全体学生(R1);表扬全体学生的付出而不只是表扬个别学生(R2);支持并赞扬学生有价值的意见或想法(R3);不随意轻视或贬低学生(R4)。实践表明,这些行为与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活动的意愿呈现高度正相关。

笔者还试图在拓展课程内容方面加以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在课内学习的基礎上,通过举行主题实践活动、抓住即兴观察时机和落实长期观察计划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连续性的长期观察。事物具有多变性,短暂的一次性观察所看到的表象相对单一,难以把握事物的全部特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次连续性的观察,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事物,才能让观察结果更全面更严谨。

为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连续观察来体会和享受生活的快乐,笔者设计了《项链》观察拓展作业(见图1)。

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学生初步体验了观察的乐趣,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趣,还需学会运用不同感官进行观察,不仅可以是眼睛看到的,还可以用口尝,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双手触摸等,自主的实践与体验尤为重要。于是,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活动性作业成为优选。关于记录的方式,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学生记录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例如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画一画,爱好摄影的学生可以图文并茂,这样的学生就更加值得肯定和鼓励(R5)。

四、研究成效

为验证PORTAAL量表的研究实施效果,笔者随机选择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5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15节课堂录像,填写PORTAAL量表日志,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PORTAAL量表的实施效果如下:

1.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z教师为例,其学生进行观察练习或讲述所学内容的时长占比近六成,观察练习与评价存在高度正相关,z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肯定性评价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层次性、多元化等特点。从调查日志中可以发现,教师注重学生回答后把评价行为再次抛给学生,如:“这个字的关键笔画有没有写在横中线上?”“这个字的结构有没有写清楚呀?”表明了教师关注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意识在逐步加强,对同伴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z教师的赏识性评价语占36.8%,启发性评价占27.3%,每一句正面评价“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完整”“同学们都能运用丰富词语进行表达”等语句,既肯定了学生的观察行为,为后续持续性的观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使得学生在正面激励评价中观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增强。通过量表还发现,z教师除了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还通过课外拓展作业开阔学生观察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2.学生的观察意识逐步建立

通过一系列旨在提升观察能力并基于量表的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练习,例如提取图片信息的能力显著提升,也使其课堂回答的准确性有所提升。具体如下:在后一个单元中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学生能够通过看图关注到乌鸦的动作:衔、放、喝,还能发现瓶中水位渐渐升高。基于这两点,学生在表达“说一说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这一问题时显得游刃有余。又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文中三个自然段的结构相似,并迁移运用学习第一个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另外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且对段落中的关键词有了敏锐的感知和反应。

3.学生的语文学科技能发展较为显著

随着学生观察意识的逐步建立,在单元阶段练习中,其读题、作答、检查的能力也有显著提升。练习卷包含基础、閱读和写话三个部分,在写话部分,笔者所教班级中有66%学生能够观察到五个及以上重要信息(时间、地点、人物、表情、动作等),写清楚了图片的意思。经过本次观察能力教学及相关活动,学生的专注力有所提升;试卷中几乎不存在未作答的情况,说明学生能够努力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

4.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基于PORTAAL量表的观察实践,学生完成后上交的作业让教师颇为惊喜,不仅仅是作业完成态度十分认真,从观察角度来说,每一位学生都竭尽所能去生活中寻找这特别的项链,例如,有的学生认为“九大行星是宇宙的项链”“高架是城市的项链”“小鸟是天空的项链”“树木是城市的项链”等。这些观察作业不仅实现了与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架接,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所学,持续发展观察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客观评价能力、沟通共情的能力等多种能力,更关注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运用基于PORTAAL评价量表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成绩、增加学生参与观察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

五、结语

本研究以《项链》一课为实操案例,基于PORTAAL量表,设计包含4项基本维度下的20项行为要素(练习:P1-4;逻辑发展:L1-8;责任意识:A1-3;降低焦虑:R1-5)。每一要素都能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且易于观察和实践。该量表能给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客观的反馈,帮助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评价,提升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其逐步建立客观的自我评价意识。通过该研究,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意识逐步建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良好成效,学生语文学科技能发展显著,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此研究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基于观察能力培养上的拓展作业设计。实践证明,基于PORTAAL量表的实施方式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自主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语文阅读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探讨
警惕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中的“消极完美主义”倾向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题的能力
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阅读效果的研究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